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消费者对高质量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但由于生产者的机会主义和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柠檬市场存在。本文基于信息经济学视角,研究了信息不对称和生产者机会主义对柠檬市场的影响,提出了完善政府规制机制、第三方参与机制、信息显示机制、信息甄别机制、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背景下,土地细碎化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农产品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利用"互联网+"的形式,电商平台的信用提供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加速了土地流转;另一方面通过外部信息内部化,利用互联网实现产(生产者)消(消费者)对接,也改善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保障了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选择与水产品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消费者安全意识对水产品安全的影响,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消费者逆向选择情况下水产品"柠檬市场"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利用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选择行为来提高水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国市场上劣质农产品驱逐优质农产品现象持续存在,生产者缺乏相应的约束和激励,质量安全信息严重不对称,按质论价的良性市场机制难以形成。充分发挥农产品补贴政策的调节作用,对生产者因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而增加的成本进行补偿,对从源头上解决质量安全问题有重要意义。农产品生产企业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主体,在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意识培训等方面都比分散农户有优势,然而当前面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不容乐观。基于湖南省4个市农产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成本补偿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从农产品补贴政策的视角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产品本身的特征及我国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小规模化、低组织化和农产品流通体现的不健全促成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而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要解决这个问题既有赖于各项法律、制度的完善又有赖于民族思想道德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产品市场“柠檬”问题的存在,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分别从优质农产品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分析农产品市场“柠檬问题”的形成机制,并从组织和政府两个层面探讨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思路及其为解决农产品市场“柠檬问题”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消费者安全意识对水产品安全的影响,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消费者逆向选择情况下水产品“柠檬市场”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利用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选择行为来提高水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与农产品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安全已逐渐演化成为一个全球性重大的社会经济热点问题.文章运用现代信息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研究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以及解决的途径,并探讨了农产品认证作为解决市场中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措施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柠檬市场     
《农场经济管理》2007,(3):34-34
<正>柠檬在美国俚语中是“残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柠檬市场是在分析信息不对称时提到的,旨在说明逆向选择导致了市场的低效率,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提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并进一步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建设的意义和构成内容,最后提出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建设中应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质量信息不对称与农产品市场整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农产品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本文剖析了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产坐的原因,探讨了的质量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市场失灵的影响,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消除质量信息禾对称的信号传递模型,最后从制度和技术角度提出了整肃农产品市场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中,政府对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公示是公众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食品生产者采取认证传递质量信号与进行安全生产的主要外部激励。本文利用2015—2018年各季度省级层面政府抽检公示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批次数据以及新增认证HACCP体系生产者数据,探究政府不合格信息公示对食品生产者认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不合格信息公示对食品生产者的认证行为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且相比于蔬菜类产品的生产者,政府不合格质量信息公示对肉类产品生产者认证行为的激励效果更为明显。区分地区比较后发现,该影响在东部与中部地区的生产者中较为显著,而在西部地区则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常发生,已经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农产品属性决定了买卖双方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首先对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在激励机制视角下的农产品供给者与监管者、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安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及政府干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通过对我国安全农产品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类型及产生根源的分析,并结合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指出信息不对称对安全农产品市场(生产、消费)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了通过政府干预逐步使安全农产品市场信息对称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购环境存在着较传统市场环境下更为严重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由此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更加突出。本文通过构建网购市场中食品质量安全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分析网络食品卖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过程和均衡条件,并结合消费者问卷调查的结果探讨了网购市场中16个不同质量安全信号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能够实现优质食品和劣质食品的分离,提高劣质食品卖家传递质量信号的成本、增大劣质食品被发现的概率、加大对消费者损失的补偿和处罚力度,有利于促进分离均衡的实现。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购环境存在着较传统市场环境下更为严重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由此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更加突出。本文通过构建网购市场中食品质量安全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分析网络食品卖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过程和均衡条件,并结合消费者问卷调查的结果探讨了网购市场中16个不同质量安全信号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能够实现优质食品和劣质食品的分离,提高劣质食品卖家传递质量信号的成本、增大劣质食品被发现的概率、加大对消费者损失的补偿和处罚力度,有利于促进分离均衡的实现。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机制,是以农产品交易为核心,政府、市场经营主体、生产者、消费者、中介组织等多种行为主体参与并相互作用的组织方式和运行规则。只有建立起运转有效、科学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机制,才能使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得以顺利实施,从而逐步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依据柠檬市场理论,借鉴双寡头竞争模型说明了在农产品难以被有效追溯时,小农趋向于生产非安全农产品(下称非安全品)。然后根据生产者、消费者、监管者三者的行为逻辑建立博弈树模型,在不同规模生产者农产品可追溯性不同这一分析基础上,证实了生产者规模会对农产品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得到了规模越大的生产者生产安全品的概率越大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模型均衡解表明当消费者维权行为的收益、"忍气吞声"的损失足够大而维权成本比较小时,监管者流通环节减弱监管力度,不仅不会提高生产者生产非安全品的概率,反而会降低生产者生产非安全品的概率。而当生产者难以被追溯时,即使消费者维权概率很高,消费者及监管者也无法对生产者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依据柠檬市场理论,借鉴双寡头竞争模型说明了在农产品难以被有效追溯时,小农趋向于生产非安全农产品(下称非安全品)。然后根据生产者、消费者、监管者三者的行为逻辑建立博弈树模型,在不同规模生产者农产品可追溯性不同这一分析基础上,证实了生产者规模会对农产品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得到了规模越大的生产者生产安全品的概率越大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模型均衡解表明当消费者维权行为的收益、"忍气吞声"的损失足够大而维权成本比较小时,监管者流通环节减弱监管力度,不仅不会提高生产者生产非安全品的概率,反而会降低生产者生产非安全品的概率。而当生产者难以被追溯时,即使消费者维权概率很高,消费者及监管者也无法对生产者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相似文献   

20.
运用非对称性信息理论控制农村信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对称性信息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该理论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被广泛应用于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一个市场的有效运作,需要买者和卖者之间有足够的共同信息,如果信息不对称严重,势必会限制市场功能的发挥,在极端情况下,会使整个市场不存在。在金融领域,借贷双方根据非对称信息做出的决策会产生两种不利影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农村信贷具有特殊性,同样存在非对称性信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