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变动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通过分析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的变动特征与趋势,提出实现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区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关系探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从要素、产业和产出(与生计)三个层面对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要素的差异可以在建立共同市场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产业差异的存在如果是以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为基础的,就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在产出(与生计)层面上,适度的差异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实现,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协调发展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手段。当然,如果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反过来也能够促进要素更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分工、地区优势互补;进一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因此它们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相互的。 相似文献
3.
4.
一、认识西部一个国家的区域经济结构的演进,既取决于社会基础,更取决于宏观政策导向,并与世界经济趋势密切相关。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与时代变迁呼唤我们关注西部,重视西部,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西部地区有6省3区1市,540万平方公里,2.85亿人口,在矿产、能源、动植物、水利、旅游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新中国成立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部经济和人文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97年和1999年西部地区GDP分别为10754.89亿元和12128.29亿元,两年间增长约6.2…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建立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2009年我国31个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来看,服务业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所有制结构、城市化率、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等变量都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影... 相似文献
6.
随着第三产业经济地位的提高,各地区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地区差异的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及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并从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两方面研究湖南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差异问题,可以发现,该区域内部具有较显著的区域经济差异和圈层结构差异,其经济差异类型界于金字塔型模式和橄榄型模式之间,对此研究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彭伟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18):30-30
人力资源是社会相关组织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竞争优势的源泉。正是如此,人力资源发展在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我国人力资源的地区差异及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来浅谈一下我国的人力资源与地区协调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八十年代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改变了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内陆策略,开始了以“效益”为主导的沿海发展方针。按照“先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富起来”的思路,中央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井建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4个经济特区。随后,中央又决定再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1985年,又将长江、珠江和闽南厦漳泉三角洲地区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有重点、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局面和梯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曹斯蔚 《生态经济(学术版)》2021,(3)
森林公园旅游是森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森林公园旅游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推进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19年湖南省14个市州森林公园数量、面积、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数据为基础,运用位序—规模分布理论与首位分布理论,对湖南省森林公园旅游规模差异及其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各市州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绝对差异在扩大,但相对差异变化不大。(2)湖南省森林公园旅游发展不均衡情况总体上表现为森林公园数量<森林公园面积<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的局面。(3)在排名上,大部分市州都出现了一定波动,但在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方面,张家界一直稳居首位,娄底的旅游收入排名有大幅度上升。文章最后简要探讨了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区域发展规划( R D P)是区域生产力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做的总体部署。本文将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大协调全息经济运行论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作为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三大理论对区域发展规划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必须与区域协调和工业化协同发展,文章分析和论证了湖南省在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湖南省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构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严重不均衡。对此,政府一直采取措施加以克服:在中央政府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更多物质支持的所谓“政策倾斜”仍然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地方政府仍然把向中央政府名义是“要政策”而实际是要更多物质支持作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政府而非企业热衷讨论区域合作,学者们还在设计缺少操作性的区域分工; 中部六省在争谁是龙头。这些现象反映出对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对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路径依赖,其效果不尽理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没有缩小,相反加大。本文论证,建立更加规范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Human capital endowment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a region. This article analyses whether remoteness from economic activity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consequentl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ing use of microdata, this research proves that remoteness from economic activity can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education observed across Spanish provinces over the last 50 years.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even when controlling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supply. Nonetheless, the accessibility effect has been petering out since the 1960s due to decreasing barriers to mobility.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下,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协调区域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实施区域金融政策是中国协调区域发展的现实选择。应尽快建立适应西部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体系,通过培育区域金融中心、健全区域金融协调机制,并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实行有针对性的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16.
运用200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地区分配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均基本养老金和地区平均工资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工资差异,加大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促进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服务地区均等化,努力构建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78—2009年我国省级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协整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其城乡收入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分析了两者间关系在三大地区的区域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对于东、西部地区而言,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效率负相关,与地区金融发展规模正相关;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其金融发展效率正相关,与其金融发展规模负相关,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规模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入世后中国保险业应采取的宏观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保险公司蜂拥抢滩中国保险市场,为我国的保险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此,如何应对国外保险巨头所发起的强烈攻势,已成为业界探讨的热点。在讨论世贸组织所颁布的服务贸易条款中所涉及保险业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保险业与世界保险业的差距,并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几项措施来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市场体制与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新的特点。市场机制的作用存在缺陷,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存在背反。政府主体方面与生产主体方面因市场缺陷的影响易产生短期行为,给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我国的政治体制、管理模式、法规制度不完善,人的素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使我国市场体制下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性,文章分析了当前市场体制下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指出了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有高度统一的市场规则,有计划体制的宏观管理经验,可以采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防止市场失灵、约束生产主体行为,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