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速2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在长三角中心城市间运行。据统计,上海至南京全天开行82趟列车,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从上海站驶往南京;从早6点至晚8点半,平均不到12分钟就有一趟抵达或者途经杭州的列车从上海发出。铁道部称,提速后,全国铁路客运能力增加18%。[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城际铁路建成后,需要经过长时间客流培育。在客流量较小的运营初期采用大小编组的列车开行方案,一方面可以降低运输企业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缩短行车间隔、提升客运服务水平。以开行跨线列车的城际铁路线网为研究对象,以各运行交路编组方案和发车对数为决策变量,以乘客出行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为优化目标,构建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并使用熵权法开展方案评价,最终得出大小编组模式下城际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结论。该模型通过输入某都市圈线网OD客流及各交路基本情况等数据,经案例分析得出:大编组列车与小编组列车开行对数保持平均对于乘客出行成本的下降具有显著的优化效果;少量开行小编组列车是平衡乘客出行成本与企业运营成本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交通运输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近年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铁路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利用既有呼准鄂铁路、东乌线、海拉线、包兰铁路等线路和规划的乌巴铁路开行特色旅游专列能够有效盘活旅游资源,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能力。在对呼和浩特至巴彦浩特开行旅游列车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旅游列车产品方案,进而对车辆升级、车站改造等配套工程进行了研究,表明研究年度铁路通道运输能力可满足开行旅游列车需求;财务测算结果显示项目全部投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0.6%,财务指标可行。研究结论有力地支撑了呼和浩特至巴彦浩特开行旅游列车。  相似文献   

4.
重载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开行重载列车铁路仪开设V型天窗不能完全满足综合维修作业的需要,还需要定期开设垂直天窗.所以,一般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不适合开行重载列车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为此,提出了开行重载列车铁路天窗开设方式对区间通过能力有所影响的论点,并以大秦线为实例,进行通过能力计算.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利用组合营销的方法,开行“精品列车”,重塑铁路客运形象,带动行业服务水平的整体变革,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当地铁列车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运行秩序紊乱时,若延误列车的行车间隔时间大于原行车间隔时间一倍以上时,考虑开行备用列车以减小行车间隔.为此,通过分析备用列车开行时机与大间隔的关系,提出当大间隔的均分点与备用列车的入口点相重合时,是备用列车开行的最佳时机,同时对备用列车开行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铁路客运市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问卷方式,对北京站候车旅客为300km/h高速列车开行的旅途时间、发车频率和换乘条件等的需求进行调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高速列车开行以后,旅客的出行选择的变化,并对高速列车的开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合并式列车开行方案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是编制列车运行图的基础,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旅客服务质量和铁路经营效益。在现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合并式列车开行方案的设想,并分析了合并式列车开行方案的优缺点,根据分析结果,探讨了合并式列车开行方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高峰客流拥堵,提高列车服务能力,通过对各种运行列车组在沿途中间站的停站组合分析,推导出始发站列车发车间隔的计算公式。以此为基础,构建以站间服务可达性、列车到达时间、旅客候车时间等作为主要约束条件,旅客旅行时间消耗最小化为目标的非线性0-1规划模型,同步优化城际铁路客流高峰时段的列车停站方案与运行图。根据模型特点设计遗传算法对算例进行求解,验证设计的模型及算法可行,能够为制定城际铁路列车停站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讨论在单线非自动闭塞区间条件下,铁路检修天窗对铁路通过能力的影响。以天窗前后开行组合列车为前提,研究了在开天窗时,为使运行图规定的列车都能通过,在满足通过能力、车站站线长度等约束时,得出组合列车开行对数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铁路的盛衰论我国铁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美国花巨额投资修建了高速公路,原有铁路日渐衰退。80年代认识到铁路的重要,又开始振兴。借鉴美国经验,我国铁路应根据地形选线定坡;运营先通后备;京沪,京沈线加快电化;列车间隔可缩短至6-7min;机车车辆要随运量比例增加;沪宁线可开行准高速列车,可利用既有线开行市郊列车,以加速发展铁路和缓解运输紧张。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7月1日起,武广高速铁路列车由此前的日开行33对增至50对以上,武广高速铁路始发站最小发车间隔只有9 min,日均客座能力增加到83 820人,人们可以像乘公交车一样乘坐高速铁路列车南下。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西安市鄠邑区及西户铁路沿线居民交通出行方式,促进铁路参与城市交通建设,在分析西安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客流出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种服务于市域客流的轨道交通发展模式,提出基于西户铁路开行市域列车是解决目前鄠邑区及沿线居民出行问题的良好方案。针对基于西户铁路开行市域列车提出3种建设方案,即:直接利用既有西户铁路开行市域列车,对既有西户铁路进行适应性改造,修建外部环线置换城市内部铁路资源。依据项目客货运量的预测结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推荐采用新建货运外迁线、既有西户铁路改造为市域铁路的建设方案。研究基于西户铁路开行市域列车的工程建设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有助于充分利用西安既有铁路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京广、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上,已开行5000t级的重载列车。而与这些干线相连的矿区铁路支线上能否开行始发直达重载列车,是重载运输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对矿区铁路支线进行改造,或按原支线牵引定数编组始发直达列车至前方技术站加挂车组等方案,结合实际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可得到提高重载运输经济效益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合肥铁路枢纽概况和枢纽能力利用影响因素要素的基础上,在列车运行图参数方面,运用仿真计算法对车站(合肥北城站)、区段(合肥北城—合肥南合福场区段)、车站区段(巢湖东站及相邻区段)进行分析;在列车开行方案方面,运用理论分析、实际分析对列车运行径路(京港高速铁路)、列车流量(合蚌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客运服务产品进行分析,探究合肥铁路枢纽能力利用的薄弱环节。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设施方面,改造合肥北城—合肥南合福场区段线路,改造巢湖东合福场东咽喉,优化京港高速铁路;在列车开行方案方面,加强对接京沪高速铁路,加开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调整枢纽内列车运行径路;综合采用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合肥铁路枢纽运输能力、效率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第六次提速调图以来,既有铁路干线客货共线运输组织的列车开行规律和运行图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通过对干线区段列车运行图的结构特征统计和旅客列车开行的时段性分析,说明多种追踪列车间隔时间标准、多种旅客速度等级、旅客列车开行比例和连发比例的增加,以及旅客列车分布时段性明显等特征,对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铁路通道日常调图中,列车开行方案的调整能否与运行图相互协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平行通道内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进行调整并与运行图进行综合优化并探究各方效益变化,可得到更贴合运行实际的调整方案,为铁路企业调图决策提供指导。通过构建出行服务网络对旅客市内出行时间进行描述,以运输企业成本及旅客出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以通过能力限制、列车到发时刻限制等为约束条件,构建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从而实现列车开行方案、运行图调整一体化模型的构建,并调用商业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某平行通道进行算例分析,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算例结果分析表明,通过本模型求得的分工方案可对通道内列车进行合理分工,有效减少旅客出行时间。通过对调整前后各铁路企业效益变化情况进行量化计算,其结果可为铁路运营企业进一步优化开行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影响列车开行方案的列车交路、列车种类、列车停站方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点,以满足客流量为基础,以减少动车组使用数量为优化目标,构建城际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模型.该方法根据客流情况具体分析,选定列车编组方案,初步确定列车交路、列车种类和不同种类列车的停站方式,然后对相关方案的动车组使用数量进行计算,得出动车组数量最小的方案,进而最终确定列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环形铁路枢纽车流组织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浦东铁路建成后,上海地区将形成环形铁路枢纽,枢纽内车流组织和小运转列车的开行都将发生变化。在分析编组站分工原则及小运转列车开行方案基础上,研究枢纽内主要到发站的车流径路,并对不同小运转列车开行方案进行比选。  相似文献   

20.
东海道-山阳-九州新干线是日本主要经济圈的核心线路,代表运输组织水平的行车密度、追踪间隔、旅行速度等核心指标均居世界前列。阐述东海道-山阳-九州新干线的线路基本情况,基于2016年3月的运行图,分析其列车开行范围、列车类型和行车量,统计列车间隔时间及列车成组追踪情况,对其规格化的列车开行结构进行研究,总结归纳日本新干线列车运行图主要特点,认为新干线运行图通过清晰的列车类型及定位、合理的速度控制和高速列车成束追踪运行保证运行图的平行特性,低速列车通过大量待避保证小站服务频率等措施,实现了通过能力、服务频率等方面的共同优化,为我国高速铁路尤其是繁忙干线的列车开行模式设计和运行图铺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