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性金融改革则是突破区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瓶颈的有效途径。自2012年末泉州市获准成为国家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泉州金改区建设扎实有效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泉州市经济金融对接中的瓶颈问题也逐渐暴露。本文在回顾梳理国内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对泉州金改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估,并从金融体系、金融服务和政策环境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声音     
蔡鄂生:金融创新须符合实体经济需求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11月12日在2011财新峰会上指出,作为金融监管者,为支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当注意四大方面:第一,金融创新必须符合实体经济的需求、微小企业的需求和“三农”领域的需求,目前的一些金融创新,实际上“离实体经济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金融业一直被标签化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完全对立。特别是当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下滑的新常态,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步伐出现较大程度的背离和冲突,金融业也变成众矢之的。本文认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概念并不明确,金融业具有实体和虚拟双重属性,金融业中的实体部分直接参与价值创造,是实体经济循环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应划分为虚拟经济。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金融过度虚拟化的五大表现,并总结了金融的虚拟性与实体经济状态和政策的关系,认为实体经济疲弱和政策失当都会导致金融虚拟化加重,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实体经济发展和优化政策配置是解决金融虚拟性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文基于农户金融支持农村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分析,提出了农户金融在服务农村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通过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建设、农户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农村支付结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户信贷资金流向监控、农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来提升农户金融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尤其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存在调整趋势的背景下,要求金融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更大作用。在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发挥着愈来愈明显的作用,从债券融资明显的逆周期特点及债券市场更大的发展潜力看,债券市场理应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按照“十二五规划”中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目标,要适时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的建设,以更大程度发挥其在稳增长、调结构方面的积极作用。文章就此对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的内涵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双支柱”调控政策的DSGE模型,系统考察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组合在不同经济金融冲击下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相关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确实比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相对更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二是“双支柱”调控框架在应对金融冲击时的稳定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这说明宏观审慎政策确实是通过金融稳定渠道发挥作用的,从而与货币政策侧重实体经济(产出和通胀)的稳定效应形成了有效互补;三是不论是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还是在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双支柱”调控框架都较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这说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有效性不依赖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改变而改变,在具体的政策工具组合方面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监管沙盒”是适应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监管模式。在建设金融强国视域下,系统研究中国版“监管沙盒”的构建与完善,对于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版“监管沙盒”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贯彻适应我国金融市场特点、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原则,构建了中央与地方配合的顶层设计,探索运用信息公开、产品公示、行业自律等监管机制,并落实了从“入盒”到“出盒”的完整测试流程。中国版“监管沙盒”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中的落地实施,呈现出参与主体多元、监管工具丰富、风险普遍较低等新特征,推动了数字技术与金融场景的深度融合,提升了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但在项目准入、权益保护、持续监管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为此需要完善项目分类遴选与“入盒”标准,打造全流程多元监督闭环,优化“出盒”后的持续监管机制,全面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金融科技守正创新,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但目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现实困难,金融供给导向受限、金融配置效率低下。本文通过对咸宁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面临的现实困难入手,着重从实体经济内生动力、金融供给渠道、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市场配套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制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存在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为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研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下称“长三角地区”)和福建五省(市)2005~2019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探讨影响五省(市)之间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因素,了解不同区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和福建省历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较高、波动较小,外部经济环境及政策变动易引起效率波动;技术进步率对全要素生产效率呈正相关关系,技术进步有利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马勇  付莉 《金融研究》2020,482(8):1-17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双支柱”调控政策的DSGE模型,系统考察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组合在不同经济金融冲击下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相关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确实比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相对更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二是“双支柱”调控框架在应对金融冲击时的稳定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这说明宏观审慎政策确实是通过金融稳定渠道发挥作用的,从而与货币政策侧重实体经济(产出和通胀)的稳定效应形成了有效互补;三是不论是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还是在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双支柱”调控框架都较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这说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有效性不依赖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改变而改变,在具体的政策工具组合方面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十四五规划起步开局的重大历史时点,总行党委提出建设境内外汇业务首选银行战略,体现了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彰显了金融“国之重器”在促进国家经济金融发展和守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的担当。  相似文献   

12.
“双碳”目标提出后,绿色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国际共识。实现“绿色发展”与“绿色复苏”,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绿色金融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金融科技作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发挥着“催化剂”的关键作用。本文分別探讨了金融行业、科技企业以及监管机构当下面临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矛盾、金融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工具体系欠缺、政策指标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绿色金融科技应用、绿色政策体系完善等方面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并总结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13.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已经成为推动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时代浪潮中,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秉承“科技引领、创新赋能”的理念,顺应时势和客户需求,着眼于跨业、跨界、跨境转型发展,积极推动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全面赋能,持续推进“数字工行”建设,实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双升级。  相似文献   

14.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扩大会议强调,要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把服务新质生产力作为关键着力点,加大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金融支持,助力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激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金融更好服务科技创新,让金融与科技“双向奔赴”,建设科技、产业、金融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不仅是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的内在需要,也是高水平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专精特新”企业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引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领头雁”,但融资难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理应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贡献专业力量。文章阐述“专精特新”企业的内涵及特征,梳理“专精特新”企业政策演变历程、发展目标及现状,分析商业银行支持现状,剖析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支持难点,提出商业银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金融电子化》2022,(4):16-17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社会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发展提速,人们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日益旺盛,对于证券行业数字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强调要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重庆市金融系统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认真落实稳经济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积极响应实体经济金融需求,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力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强化调控“稳总量、降成本”。2022年,受疫情影响,重庆市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  相似文献   

18.
方鑫 《甘肃金融》2023,(2):78-80
文章从创办制币厂、设立货币兑换处、设立金融机构、颁布“十大政策”等方面总结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经济金融建设的主要做法,指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经济金融建设的历史意义在于为新中国的经济金融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宝贵经验、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为新中国早期金融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由此总结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经济金融建设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涂永红  张畅 《中国外汇》2022,(11):65-66
<正>外汇局进一步增加政策供给、丰富交易工具、满足市场主体需求,新推出多项措施为外汇市场扩容提质,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是我国强化金融功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法宝。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有关措施的通知》(汇发[2022]15号,以下简称《通知》),为外汇市场扩容提质、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提供了政策指引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20.
022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开宗明义,将金融科技定位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服务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新《规划》更加强调了“数据”在金融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