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石油需求:增长迅速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变化,替代能源的发展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决定,并与全球石油消费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正相关.而反过来,异常高的油价势必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又会影响石油需求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多样化的能源结构和替代能源战略,在全球石油价格达到甚至突破每桶100美元时显得格外清晰和紧迫。从我国保有量较高的煤炭资源中提取甲醇、二甲醚等化工产品替代石油,大力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型可再生新能源,我国的石油替代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在高油价时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人类进入21世纪,虽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能源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但石油仍处于不能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科技发展还使石油化工成为任何领域都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创造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战略发展区域之一,农行一直把支持新疆石油化工及其下游产品加工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各种途径不断研究、探索、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人类进入21世纪,虽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能源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但石油仍处于不能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科技发展还使石油化工成为任何领域都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创造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战略发展区域之一,农行一直把支持新疆石油化工及其下游产品加工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各种途径不断研究、探索、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燃料乙醇蒸蒸日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燃料乙醇是相对成熟的替代能源路径,但考虑到我国粮食安全,不能盲目发展在替代能源战略的大框架下,燃料乙醇是一个意外之喜。8年前为解决过剩陈化粮问题而上马了燃料乙醇项目,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替代石油的最成熟模式。据悉,由国家发改委工业司牵头编制的《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  相似文献   

6.
《税收征纳》2007,(1):I0002
发展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对于替代化石能源、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十五”期间我国在部分地区试点推广燃料乙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迫切需要加快实施石油替代战略,积极有序地发展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  相似文献   

7.
《新疆金融》2007,(5):I0001-I0001
能源供给完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是国家发展社会经济首先要解决的战略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费大国,近六成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和非洲,经过波斯湾霍尔本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全球极其敏感地带运输到中国的石油,已分别占我国进口石油总量的60%和80%以上。石油供应来源单一以及主要通过海路运输,使我国能源安全面临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浅析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基础性能源和原材料的石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十分突出。我国是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通过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变化的传导对我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产业发展战略和就业等各个层面产生影响。尤其会直接阻碍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减少外贸顺差,引起投资需求减少。为了减少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特别注重节能高效、发展新型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并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以减少国内石油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9.
石油资源的利用为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随着国际石油贸易和国际经济的融合发展,国际石油合作越来越密切,合作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21世界上半叶,能源消费的多元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世界工业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度,但石油资源依然是世界石油工业的重要能源供给。中国作为石油净进口国,积极拓展国际石油合作,多维度建立合作联盟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石油供应保障。  相似文献   

10.
第一,石油需求增长迅速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变化、替代能源的发展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决定.全球石油消费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正相关.全球经济增长或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出现上涨.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也使得对原油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原油价格震荡走高.有研究称,其中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带动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1/3.而反过来,异常高的油价势必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又会影响石油需求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石油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能源资源,虽然现阶段我国新能源不断的开发与进步,但是石油资源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对我国总体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的国有企业,担任着对海外石油开采的重要工作,所以石油企业的工作效率是当今社会发展非常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新常态下石油企业开展成本管控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提出加强石油企业开展成本管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世界经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是一次性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一次性能源相比,煤炭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我国是世界煤炭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二出口大国,煤炭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能源供给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是国家发展社会经济首先要解决的战略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费大国,近六成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和非洲,经过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  相似文献   

14.
李琳 《中国外资》2009,(4):76-76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国石油能源的消耗,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短缺,加快我省海峡经济区经济建设能源勘探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建设的重要工作。——财务风险管理,其实是促进企业资金使用与管理的关键。文中就地质勘探单位企业化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保持投资平衡《中国投资》:我国开展替代能源战略的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时间、您如何评价目前的进展情况?韩文科:从目前情况看,对替代能源战略的重要性,国内的认识还不到位。从我国讲,战略上主要有三方面问题。首先,中国是大国,无论哪种单一能源都不能单独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所以必须发展新能源,发展各种替代能源。这是目前所能看到的能源战略比较好的选择,必须义无反顾地发展,不能犹豫,不要再怀疑这样做值不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国石油能源的消耗,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短缺,加快我省海峡经济区经济建设能源勘探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建设的重要工作.--财务风险管理,其实是促进企业资金使用与管理的关键.文中就地质勘探单位企业化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国际融资》2002,(11):46-50
日本能源贷款   日本能源贷款是中日两国政府领导于1979年商定的用于开发和建设中国能源资源的开发性贷款.该项贷款具有政府贷款的性质,体现为期限长,利率低,采购无国别限制.日本能源贷款的目的,对日方来讲,希望通过向我国提供资金,支持我国的能源资源(石油、煤炭)开发建设,根据当时世界能源供应的格局,寻求一条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从而保证日本经济的稳定发展.对我国来讲,则是希望利用较为优惠的资金发展我国的能源事业,提高我国石油、煤炭产量,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并扩大出口,因此,该项贷款对于两国来说是具有互补性的贷款.……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能源的掠夺性开采和粗放型使用,使得我国在能源的生产、消费、利用效率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个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各种解决方案中,采用能源替代战略,通过各种手段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进而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一条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吉林省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实施能源替代战略更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篇文章所选取从2018年3月26日到2021年2月17日的我国原油期货价格与能源股指的日数据,样本数据分两个阶段来系统探讨我国原油期货价格与能源股指的发展现状及其与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原油期货价格与能源股指联动关系。通过研究发现,疫情暴发前,传统能源股票指数对新能源股的影响较大。疫情暴发后,石油(传统能源的股票指数)、原油和新能源股指之间存在非对称的双向溢出效应。由此可以得出我国原油期货价格引领石油、煤炭(传统能源)、新能源价格。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将会呈现相互替代的关系,原油期货价格波动势必会影响新能源股指的波动。  相似文献   

20.
石油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重要能源之一,它是国家安全、繁荣的基础和前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石油产业发展阻碍重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阶段,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对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再次提升,新能源革命呼之欲出,其他能源逐渐代替石油消耗,加上中石油等企业自身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转型和升级难度较大,导致石油企业发展速度放缓。文章将以中石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比较分析法对中石油进行战略分析,并在哈佛框架下分析中石油财务报表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