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的品牌广告诉求对消费者的行为决策具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对品牌承诺的关系,研究发现:广告诉求与品牌类型对品牌承诺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当广告诉求为理性诉求时,消费者对能力型品牌的品牌承诺更高,而当广告诉求为感性诉求时,消费者对温暖型品牌的品牌承诺更高;品牌关系质量在理性诉求对品牌承诺的影响中发挥...  相似文献   

2.
李政敏 《中国市场》2012,(31):14-16,25
本文首先论证了在消费日趋理性环境下消费者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二者关系及变化的特点;依据这个特点本文运用归纳及演绎方法,并结合跨国公司及本土公司广告诉求成功的案例,论证了在同一则广告信息内,广告诉求必须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及符合消费者的逻辑判断的基础上以品牌属性→品牌利益→品牌价值的理性层级递进形式推理判断出体现感性诉求点的价值符号并形成重点诉求,从而引发消费者的情绪情感,产生购买行为。也许该结论可以为如何解决目前我国广告诉求紊乱的现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流通经济》2015,(11):87-95
近年来有关广告诉求有效性的研究较多,但关于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哪一个更能导致积极的购买行为并无统一定论,且对各种广告诉求方式的适用条件也缺乏深入探讨。文章以我国某所大学的年轻消费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设计与问卷测量实证研究不同广告诉求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不同产品类型和产品涉入程度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不同广告诉求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差异化影响,且广告理性诉求通常情况下会比感性诉求效果更佳。产品类型对广告诉求与消费者购买意愿关系的影响取决于消费者产品涉入程度,当消费者购买实用型产品且产品涉入程度较高时,广告理性诉求会比感性诉求更容易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且广告理性诉求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得到强化;而当消费者购买享乐型产品且产品涉入程度较低时,广告感性诉求会比理性诉求更容易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且广告感性诉求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现代社会,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电商广告逐步发展。电商广告诉求方式分为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两种,利用合适的广告诉求点,灵活运用诉求方式,进而影响广告效果,实现广告诉求。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中国市场,产品严重同质化使企业遭受前所未有的成长瓶颈。低关注、低参与的购买行为导致传播信息的方式由理性诉求转向感性诉求,但是感性诉求可能会因各种原因产生歧义,引发未预料到的情感,从而降低企业的整合营销传播效果。本文从李宁奥运开幕式点火引出李宁的广告诉求分析,提出感性诉求应引发消费者共鸣,并在此基础上,对李宁品牌利用此次事件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22日著名影星吴彦祖瞩目登场广州国际车展凯迪拉克展台,为凯迪拉克SLS赛威2.0TSSIDI全球首发现场助阵。同时,凯迪拉克创新手法演绎的微电影广告——《一触即发》预告片也首次曝光尽管从销量看,凯迪拉克仍与奥迪、宝马、奔驰等豪华车品牌相差甚远,但从增速看,愈加熟读中国消费者诉求的凯迪拉克正在迅速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彭璐珞 《商业研究》2012,(10):161-168
从企业广告的角度,研究在华经营的日本企业如何降低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产生的消费者的敌意、强化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品牌的正面感知、进而提高积极态度和购买意愿。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本文提出两个影响消费者对日品牌态度的核心变量——原产地效应和消费者敌意,分别对消费者态度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因此,相关企业可以通过理性诉求、国际性诉求和个人主义诉求,避免感性诉求、民族性诉求和集体主义诉求,以强化原产地效应的正面影响,并削弱消费者敌意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地改善消费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品牌》2012,(11):66-68
奔驰中国近日确认,现任奔驰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尔斯将于今年12月卸任,返回德国总部。麦尔斯已经执掌奔驰中国长达6年之久,此番离任引致业界猜疑,他是否在为奔驰在华市场开拓不力埋单?这两年来,奔驰汽车在华频频遭遇车主的投诉,不管是国产的奔驰还是进口的奔驰都故障频发。仅在9月份,奔驰汽车就遭到10起用户投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对豪华车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奔驰在华表现不力很快影响到其在全球市场的销量排名。去年奔驰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落后于奥迪宝马,今年1至7月它与奥迪宝马的销量差距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9.
情感广告有助于区别同类产品。随着市场上同类产品在特性上非常接近,广告主已无法给予消费者任何分辨得出的、或者有实际意义的产品特性、特点。因此,很难以理性诉求突出其品牌,或与竞争品牌相区分。两种相同或相近的产品,由于广告诉求的情感不同,在消费者眼中也就成了两种不尽相同的产品;情感广告有助于说服消费者购买广告产品。随着物质的丰富,商品种类的增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已不再把产品特性看作是高于一切的购物标准,转而追求购买和使用商品时感情上的满足。这时,如果广告仍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理性诉求,对许多产品或服务来说,已很难引起消费者对广告产品的购买兴趣。研究表明,消费者的许多购买决定是建立在感性或情感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只有用诉诸于其情感的广告才能满足消费者的真正  相似文献   

10.
自从20多年前进入中国市场,奥迪汽车就一直领跑中国豪华车细分市场,稳坐豪华车市"老大"宝座。面对在中国市场快步赶上的宝马、奔驰等竞争强手,奥迪将中国优势顺势转化为在全球赶超奔驰、宝马的强劲动力。在这个战火纷飞的豪车战场上,奥迪始终在打着一场"老大"保卫战。分析三大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产品来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奥迪以国产为主,原装进口不到10%,宝马是国产略大于进口,奔驰则以进口为主,国产占的比例不高。  相似文献   

11.
受强震与海啸的影响,日本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创史上最大跌幅,推升市场对日本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的预期。 作为全球两大制造国,中国和日本的产业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诸多日本品牌产品生产组装的最后环节在中国,但相当部分的关键零部件却在日本本土制造。日本地震对两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即时和中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世龙 《中国广告》2011,(2):110-111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10年上半年,中国高档豪华车市场增速达91%,奔驰、宝马、奥迪竞争激烈。中国是宝马全球第三大市场,也是奔驰E级、S级和R级的世界第一大市场。在各细分市场,奔驰E级、宝马新5系、奥迪A6竞争日趋激烈。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奔驰依靠S级占据豪华车高端市场,宝马依靠3系完全占据私人豪华车市场,奥迪靠A6占据中端市场。  相似文献   

13.
传统广告传播中的品牌建设只有强有力的品牌才能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单凭强大是不够的,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企业能够预见竞争。立足于服务顾客,制定清晰的产品差异战略并为培育品牌而不懈努力,使其无论在全球范围还是本土市场都得到不断发展,这一切都将使一个品牌真正与众不同。一直以来,大众汽车使人们联想到可靠性和耐久性。然而逐渐地,大众汽车这一品牌越来越个性化,具备了越来越多的情感诉求,更具人性化。"全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情感诉求在广告中说服和传播效果的加强,感性广告已成为现代广告创意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国外服装品牌线上情感诉求式广告作用机制,为提高感性诉求广告的传播效果和进行成功的感性诉求广告创作打下科学和实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广告大观》2009,(12):106-107
2009年度中国艾菲奖揭晓,成都阿佩克思达彼思的"2008成都震后城市形象提升整合推广案"荣获形象类金奖。目前中国本土唯一以广告效果为主要评审依据的全球性国际广告奖项一中国艾菲奖,10月30日晚在广西南宁揭晓。  相似文献   

16.
2011年3月17日,首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在北京798艺术区的751D-park时尚创意广场举行大奖颁奖典礼。颁奖典礼上揭晓了本届大奖的5大奖项,音乐家谭盾获得"年度贡献奖"、建筑设计师刘家琨获得"年度设计大奖"、导演宁浩获得"年度新锐奖"、平面设计师刘治治获得"年度设计新锐奖",最高荣誉"30年成就奖"则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获得,大奖为奥迪A5一台。其实近两年来,奥迪类似的活动并不少,从"奥迪英杰汇"到"奥迪夏季音乐周"再到现在的"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奥迪正经历着一种从产品宣传到品牌建设的巨大转变,这也是目前同为豪华品牌的宝马、奔驰等所追求的转变,它说明了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植根与本土化。奥迪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豪华品牌,这一路的转变经历了怎样过程?为此,我们采访了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公关总监卢敏捷。  相似文献   

17.
天下     
《中国汽车市场》2012,(1):30-31
中国成2011全球第二大豪华事市场2011年中国市场豪华车销量达到93.9万辆,较2010年同比增长39%,德国销量为914万辆。2012年中国豪车市场仍将保持16%的同比增幅,而德国只有4.4%。在欧洲市场萎靡的情况下,宝马、奔驰与奥迪三大德系豪华车主要依靠中美两国市场拉动增长,且这一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012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18.
袁铭良  马晶 《新财富》2003,(8):52-68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来到中国,全球性的广告集团亦紧随而来。至1998年,全球前10名广告公司全部在中国设立了合资公司,且业务发展非常迅速。这些广告巨擘除服务于跨国企业外,亦纷纷争取本土大品牌客户。与中国的产业规模相对应,中国广告企业在全球市场中仍处于低端,其现实的选择是,在跨国广告公司实力还未充分表现出来之前,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不求最大,只求在某一专项或一个环节做到最好。  相似文献   

19.
谢瑜  赵金蕊 《中国市场》2024,(3):131-135
广告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桥梁,利用广告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并做出购买行为,是营销界关注的重点。为探讨不同广告诉求方式对消费者国货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对来自全国各地区的174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广告诉求方式对消费者国货品牌的购买意愿具有不同的影响,且感性广告诉求更易激发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购买欲望。  相似文献   

20.
《广告大观》2004,(7):122-123
作为国际广告公司的突出代表,日本电通广告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中国市场获得显著成就,借助成功的本土策略,电通不但代理了许多著名的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广告,而且也与不少中国本土品牌有深入合作,国际品牌及国际4A广告公司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如何推进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