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从“韩流”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流文化产品在中国已经形成品牌,成为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最大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应对韩流的挑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针对韩流文化产品的汹涌之势,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局出发,避免只顾部门利益、眼前利益的"短视"现象,深入剖析韩国文化产品,祛除其品牌效应;深入研究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2.
阮晓文 《中国市场》2014,(48):207-208
"韩流"在过去的10年中已经从东亚传播至全世界,其极大地推动了韩国娱乐产业的发展和韩国经济的发展。本篇文章研究发现,"韩流"兴起的原因包括全球化、社交媒体的发展、文化的融合、韩国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及韩国娱乐产业公司市场化的战略等都为"韩流"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韩国政府确立"文化立国"战略以来,韩国文化以影视剧、音乐、语言、饮食、服饰等元素为载体,迅速占领包括中国在内的他国文化市场和消费群体,其势无可抵御,形成世界范围内的"韩流"现象。以其经验为借鉴,文章研究制定促进、繁荣我国文化产业的政策,对于中国和平崛起背景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塑造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培养理论”,由格伯纳等美国学者提出,是一种关于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的效果理论。培养理论包含社会观、传播观以及电视观等基本观点,修正后补充了“主流化”、“共鸣”以及“第一级信念”、“第二级信念”。“韩流”在中国大行其道,本文是基于“韩流”现象下的“培养理论”初探,分析了韩剧对中国受众的“涵化”,并针对“韩流”对中国的影响引发了“第二级信念”。  相似文献   

5.
徐静洁 《中国市场》2012,(14):137-138
所谓"三俗",是指"庸俗、低俗和媚俗"的文化现象。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纸媒,"三俗"倾向早已存在,如电视相亲节目等,这既与媒体"受众为王"观念有关,同时又与传媒创造力衰竭导致"文化沙漠",以及对主流文化缺失价值诉求有关。如何抵制"三俗",媒体的责任是首先要提高媒介素养,发挥媒体"把关人"作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其次应该加强主流文化打造,增强文化魅力,改变媒体受众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韩国文化如同一股涓涓细流,以“润物细无声”的态势,在中国、儒家文化圈乃至全球揪起一股股热流。随着韩国文化的流行,韩国产品更是大举进军,成为韩国经济的一支强心剂。用视觉经济理论对韩流现象进行了分析、解释,并对我国的文化经济战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2015,(34):282-283
文化是传承的精髓,在对待外来文化的传播,我们应该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韩流文化"在大学生中卷起一卷浪潮,本文对韩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展开了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韩流文化的态度不明确。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价值观的树立对文化的传播具有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目前中国汽车设计中对于色彩的情感化因素缺少文化内涵以及缺少针对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色彩的情感诉求的现状,对国内外几款汽车产品色彩情感化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且随着中国设计本土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细化、分期的中国文化研究以及色彩情感化因素的诉求将可能越来越多;另外,传统理论深入产品色彩形式背后去挖掘其文化基础及情感需求,对产品色彩设计情感化因素进行文化研究,分析当代中国汽车产品色彩情感化设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商》2015,(30)
今日头条作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产品,立足于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极大得满足受众的需求。本文主要以"人性化"的技术愈发满足受众为视角,分析今日头条发展迅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数据背景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正营销者说2014年,奥迪将继续深化以"愉悦中国用户"为核心战略,推进整合营销,在用户、产品、品牌三方面实现增长。一汽-大众奥迪2013年在以"用户愉悦"为核心的"领先者战略"指导下,坚持"进中求质"的营销策略,在产品、文化、科技、企业不同领域进行营销创新。奥迪开展了"China.Land of quattro见地未来"活动,希望通过整合营销活动,带给用户对"未来"的全面体验;同时,奥迪继续践行"奥迪RS高性能运动车战略",以持续不断的高性能车型引进和RS专属服务为奥迪用户带来驾控体验;并开启了"一汽携手奥迪25周年暨销售  相似文献   

11.
内容营销战略的核心是创建和发布有价值、与产品/服务相关,且与营销者内涵一致的内容,以吸引和黏住精准定位的目标受众,并推动理性的消费决策。基于"漏斗模型"概念,营销者必须明确界定其目标受众处在漏斗模型中的某一阶段,并提供恰当的内容以培养并引导目标受众前进至下一环节,直至做出理性消费行为——漏斗顶部的内容应该聚焦在解决不同受众人群所面对的普遍性问题上;漏洞中部的内容应与营销者本身、品牌、文化及解决方案等相关;漏斗底部的内容应该精确地表述产品或方案如何满足目标受众的特定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大众传播语境中,独特的"凤凰现象"已成为当前国内外传媒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凤凰卫视立足于受众心理需求,其突显的"家庭感"与受众的审美期待相呼应,营造的"场效应"与受众接受氛围相契合,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策略构筑了凤凰"亲和化"的电视场,为电视受众提供了多方位的审美体验王国。  相似文献   

13.
"多彩贵州"作为贵州省的一张"名片",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为丰富该品牌内涵,保持其市场价值,通过运用市场营销中的企业形象理论,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在视觉识别层面上的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少数民族纹样具有较强的视觉识别性及艺术性,可以有效提升"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识别度,保护该省原生态文化资源,并开发出具有更高价值的贵州本土旅游产品,以实现产品更大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4.
ully 《商务旅行》2012,(7):77-84
将文化和传统商品化、现代化,是各国旅游业的共同诉求,尽管在亚洲的成功者寥寥,韩国却是其中最让人鼓舞的例子之一。从《冬日恋歌》走红亚洲的那一刻起,关于"韩流"只是一时风潮的猜测就一直不绝,但十年之后,"韩流"却越演越烈,从韩剧,到K-pop,甚至到韩国动画,均在各处攻城略地,收获新一代的捧场客。一直以来冷眼旁观"韩流"的笔者,在走访首尔和江原道的文化产业和节庆活动后,发现了韩国政府对文化产品的隐蔽补贴,以及韩国民间对传统和创新的尊重,这也许是"韩流"能席卷各国的最大秘诀——这不止是政府的经营,还是民众自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受众文化品位的提高,人们对商业广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现代商业广告中的文化内蕴,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商品"联姻",把经典作品深厚的历史意蕴与精神内涵精巧地运用到现代商业广告之中,是商业广告贴近受众心理、获得受众认可的契机,更是展示商业文化品位,提升商业广告魅力的佳径.  相似文献   

16.
心理认同感,是决定消费者消费方向的主要因素,是跨文化环境下符号消费盛行及流通的主要媒介。笔者从"自身地位""消费理念""附加消费"等角度,探讨了消费者跨文化符号消费的心理认同机制。并针对中国销售领域的发展,提出企业应通过提高产品的"地位感",积极打造品牌文化,增加附加消费等途径有效提高跨文化消费者对我国商品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化和信息化所带来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引发了人们对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品牌本身具有符号标识的文化属性,它本身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理念都体现了产品所传递的情感价值。如此,设计师和商家都在思考为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在进行品牌文化创新的同时如何实现国产品牌的推陈出新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使产品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均衡增长。文章以天猫旗下"国潮行动"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当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国产品牌推陈出新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乐天免税店销售额占韩国整体免税店份额的50%以上,以乐天为样本,看看除了政策、渠道及产品之外,它如何借助韩流文化增强其营销能力。中国人对免税产品的疯狂震撼了世界,2012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国免税店却未能"拦截"国民,2012年中国免税市场收入约为168亿元人民币,还不到全球的5%。相比之下,2012年韩国免税销售额53亿美元约占全球的10%。20 07年以来,韩国免税购物业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0%,成为全球免税购物业增长最快的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货物贸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被公认为"世界工厂"。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也取得可喜成绩,2010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之处,比如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目的地过于集中,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产品"走出去"变得尤为重要,为此构建"文化贸易-经济贸易指数",对我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潜力进行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发现沿线国家可以分成"文胜质"型国家、"文质彬彬"型国家和"质胜文"型国家三类,其中"质胜文"型国家,为我国文化产品"走出去"最具潜力的国家。希望以"一带一路"为契机,通过营造良好的地区周边环境,共建"一带一路"文化资源共享库,大力发展"一带一路"旅游等方式,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产品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随着韩国影视剧在我国的热播,韩国经济与文化也备受追捧。韩国产品借"东风"涌入中国,它使观众对韩式传统饮食、时尚服饰、美容美发等文化生活层面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韩剧为领头羊的韩流带动了衍生产品的发展。与之相比,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则有很大差距,有鉴于此,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