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制度安排、价格机制与农地非农化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在考察中国农地非农化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市场结构及其价格形成机制,认为中国土地市场结构不合理及其价格扭曲是农地过度非农化的原因。形成这种土地市场结构的深层原因则是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和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我们运用苏南G市的数据对土地市场发育、土地产权和土地管理体制与农地非农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理论推理。  相似文献   

2.
土地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市场的基础,产权清晰是土地市场存续的前提。既要坚持土地公有制,又必须明晰土地产权,是一对胶着于中国土地市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中国土地市场的建立必须在坚持和发展土地公有制,认同土地公有制核心价值追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土地公有制的表达形式,实现公有制土地的产权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制度安排、价格机制与农地非农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考察中国农地非农化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市场结构及其价格形成机制,认为中国土地市场结构不合理及其价格扭曲是农地过度非农化的原因。形成这种土地市场结构的深层原因则是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和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我们运用苏南G市的数据对土地市场发育、土地产权和土地管理体制与农地非农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理论推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地隐形市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土地隐形市场的概念、表现形态、形成原因和防范治理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认为:土地隐形市场是在我国特殊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各利益主体在土地产权权能流动过程中绕开现行土地法律法规擅自行动而形成的一切土地交换关系之和,通常是指当事人因利益驱使擅自改变原有土地用途或使用类型而形成的土地交易市场;国有土地隐形交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农用地隐形市场随着国家农地流转法律的修正完善而逐渐显形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以及农地非农化隐形市场普遍存在,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尤其活跃;夯实土地隐形市场研究基础,统筹谋划、积极实践,分层分类分阶段推进土地隐形市场显形化,最终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5.
金松青  KlausDeininger 《经济学》2004,3(4):1003-1028
本对中国西南三省的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现状、发展以及土地租赁市场对公平和效益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发现,土地租赁市场已经成为农户间土地转移的主要形式。无论从发生的频率上或发生转移的土地面积上看,通过土地租赁市场发生的土地转移远比通过行政性土地再调整发生的土地转移重要。虽然土地租赁市场和土地再分配都会将土地向资源禀赋较少的农户转移,但土地租赁市场更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简新华  杨冕 《经济研究》2015,(2):186-191
2014年12月27日,由《经济研究》编辑部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简新华教授发起、策划和主持的"中国农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高峰论坛"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功召开。论坛围绕"中国农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一、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正确认识如何正确认识市场和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正确判断中国现行土地制度和农业经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土地使用权和转移权:现状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组织和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描述。中国农村的村级土地制度存在巨大差异。但是,迄今还没有评估土地制度对农业效率、公平和总体发展影响的牢固的经验证据。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村干部进行的土地再分配可能方便了人们获得土地,增加了粮食产量,并克服了土地租赁市场的某些不完全性。但是,在许多地区,当前土地制度的成本是显的。并且持续增加,而且不能被较低程度的收入不均所抵消。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分界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可分为土地无偿使用和有偿使用两个时期。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与此相应的土地使用制度采取计划分配、行政划拨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模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从无偿使用转向有偿使用,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引入市场机制,至今已初步建立土地市场制度的基本框架,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然而,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重点是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建立平等开放、城乡一体的土地市场体系,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国西南三省的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现状、发展以及土地租赁市场对公平和效益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发现,土地租赁市场已经成为农户间土地转移的主要形式。无论从发生的频率上或发生转移的土地面积上看,通过土地租赁市场发生的土地转移远比通过行政性土地再调整发生的土地转移重要。虽然土地租赁市场和土地再分配都会将土地向资源禀赋较少的农户转移,但土地租赁市场更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开征物业税对土地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奇  杜超 《经济论坛》2006,(7):63-64
随着土地市场的发展,通过“招拍挂”、协议等方式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和房地产转让,不同用途、不同区位的土地和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得以显化,已经形成了立体的城市土地市场价格体系。目前启动的土地税制改革,正是土地出让制基础上土地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现实要求,是政府对土地管理的一种革新,必然对土地市场特别是土地供应方式和土地价格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物业税与土地市场1.物业税的内涵及必要性。物业税是以不动产为征税对象的一种财产税,又称“地产税”。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提出征收不动产物业税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措施,但基本框架是把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地市场的发展演变是打破计划行政手段而渐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过程,相比城市国有土地市场的发展,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发育缓慢,在城乡土地市场二元性、土地二级市场受到主体和用途限制、土地三级市场相对缺失的背景下逐渐凸显一些新问题。本文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通过分析问题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土地市场的结构性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经济论坛》2006,(8):53-55
土地市场是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进行市场化配置的场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市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土地市场存在着结构性缺陷,这些缺陷已经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对土地市场进行结构性重组已经显得非常必要。一、我国土地市场存在结构性缺陷1.市场体系不完整。我国土地市场体系的不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只有土地使用权市场,而没有土地所有权市场。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土地制度实行公有制,城市的土地是国家所有的,农村的土地则是…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中国商品房市场化改革为中国房地产业和中国经济带来了十余年的高速增长.近年来,中国房价的过快上涨,根本原因不在于人多地寡,也不在于住房需求快速增长,更不在于投机盛行,而在于土地供给的非市场化.中国房地产业要实现稳定健康发展,就必须实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一是要改革单边垄断的土地供给制度;二是要改革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财政分税体制;三是要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减少不合理的行政干预.改革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二是培育多元的土地供应主体,有效扩大土地供给;三是需要将地方政府税源长期化,改变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利益导向;四是需要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并实行公平、公开、公正的分配;五是需要慎用行政手段,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玉  程霖 《财经研究》2022,(2):4-17
当前,构建中国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不仅是要确定一个整体框架,而且要在各分支学科都构建起"有血有肉"的内容。在土地经济学领域,成立于1933年的地政学派,是集土地问题研究团体和国家经济建设智囊团功能于一身的重要学术流派,对近代中国土地经济学的发展和土地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从经济思想史角度考察地政学派的思想渊源、理论体系和制度设计。研究发现:(1)该学派的土地经济思想是在对中国传统土地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对西方土地学说的采择与变通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孙中山的土地纲领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套思想学术体系;(2)该学派对中国土地经济学进行了学科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涵盖平均地权理论、土地金融理论、土地现代治理理论等理论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改革政策设计方案;(3)该学派在土地经济学的继承、借鉴和构建过程中形成了"古今互动""中西贯通""知行合一"的思想特征,对于当前中国土地经济学乃至中国经济学的构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顽疾,它使得城乡居民拥有不同的土地权益,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隔阂;为地方政府大肆圈占农地、侵害农民利益、从中牟取暴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必须改革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与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保证城市居民与农民享有"同地、同权、同价"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16.
国外关于农地流转的理论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比较国内外农地流转,中国农地流转率偏低,土地私有化并不必然带来有效土地市场的建立,土地租赁市场已经成为农地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方式.农地市场的发育不仅取决于农地产权制度,交易费用、制度环境、经济环境、非农产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等也是影响农地流转的因素,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实行农地制度创新,培育土地使用权市场,推动非农产业的发展,发展农村金融与保险市场,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培育中国土地市场,推动农地流转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俄土地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文心  熊利 《经济问题》2005,(10):52-53
土地制度的合理性已成为各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国家经济稳定的基本要素。从俄罗斯与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中,分析比较了各自的进程和特点,着重剖析了两国土地产权制度及土地流转体系对农业经济的不同影响,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探究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政府职能、民主监督机制、健全的土地市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丁伟 《经济师》1992,(7):43-43,51
<正> 几年前;“土地市场”这个名词,对于我国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概念,人们对土地买卖也讳莫如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土地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不得买卖;但同时国家又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这就为我国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土地转让和出租现象的出现,我国土地市场正悄悄兴起,,并且日益扩大。 我国土地市场的发展状况 ——沿海地区土地交易方兴未艾 1987年7月,深圳特区拍卖出让了我国第一块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房地产调控中的土地市场规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4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中,土地市场调控未发挥应有关键性作用的原因,在于当前土地制度和土地市场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将土地市场规制作为房地产调控的重要工具。土地市场规制的方法和途径包括土地供应政策、土地金融政策、土地税收政策和土地价格政策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均衡与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情景分析法和市场供求均衡分析法,基于对土地市场不同发育程度、不同市场结构下市场均衡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分析,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以期为提高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研究表明,随着土地市场由完全竞争向垄断竞争、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转变,市场化程度在降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在下降;市场发育越不完善,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干预越过度.越导致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的进一步降低.因此,应转变土地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市场创新,使市场成为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构建以市场配置建设用地为主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尽量消除土地资源配置中的政府失灵,全面提高建设用地的配置效率,缓解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的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