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本文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生产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我国的农村的隐性失业量进行估计,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商》2015,(25)
农村财务问题是保障农村经济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省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然而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和体系尚不健全。为此,本研究选取黑龙江省的若干典型乡村为样本进行走访调查,掌握了黑龙江省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并提出了全面促进黑龙江省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省,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本文在综合分析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运用地方政府职能相关理论,提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公益性主体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协会,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及农村人才培养渠道诸多对策。本文在提出政府为主导的信息化建设中,强调提高农民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提出了建立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由于政府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投资比较效益不高以及农民参与积极性低的原因,还存在建设相对缓慢、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存在地区差异化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要求。黑龙江省应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资,重视农民自身的主体话语权,建立多种形式的基础设施合作机构,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和农民科技创新水平,以强化全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正在发展的农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的黑龙江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量不够充分,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有:供应的农村公共产品主体相对单一、农村公共资源缺乏监督机制、各级政府供给责任划分不合理等。我们要针对所提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为农民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黑龙江省农村承包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存在土地流转操作不规范,耕地流转范围、规模化程度均偏小的问题。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主体数量较少、规模偏小,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影响土地流转的其它因素都制约了农村承包土地的流转。为提升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程度应注重机制创新,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土地流转主体,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龚东华 《现代商业》2008,(2):266-267
农村隐性失业是我国长期存在过的、目前还大量存在的客观现象。我国的就业失业统计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迄今在基本概念、时间范围、指标体系、调查手段等方面都与国际标准和惯例有较大的差距,使得官方公布的有关失业率指标难以准确地反映当今社会中劳动力失业的真实状况,无法作为制定就业政策的依据,且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公布的失业率也不具备可比性。这就需要今后我国农村隐性失业问题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通过减少显性失业的形式而一起缓解。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隐性失业人口的统计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实现,对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在黑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建设缺乏规划、资金投入不足、设施缺乏维护管理、文化队伍建设滞后以及人才引进缓慢等。黑龙江省应合理分配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经费,建立有效的经费监管机制;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发挥农民意愿;积极培养引进专业文化人才,优化队伍结构,从而使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典型失业与非典型失业并存,非典型失业是最主要的。非典型失业主要为“劳动力超额供给型失业”,“经济体制转轨型失业”以及“城乡二元经济转轨型失业”。要治理非典型性失业,必须采取有别于“扩张性积极就业政策”的治理对策,控制劳动力供给、树立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并重的发展观、以及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工程项目建设,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深受农民欢迎。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建设缺乏规划、资金投入不足,设施缺乏有效管理以及文化队伍建设滞后等。黑龙江省应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设施管理提高设施利用率,增强农民文化意识,重视人才培养及文化队伍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较好,黑龙江省尚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式包括私有农场或牧场模式、企业或机构独立经营模式、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农户联合经营模式、企业与农户联合经营模式以及地方政府、企业与农户联合经营模式。目前,适合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包括国有农场或牧场模式、企业或机构独立经营模式、农户分散经营模式、政府支持下的农户联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构建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既离不开足够的资金投入,更离不开有效率的制度框架设计。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实践尚无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予以指导,使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内容为农村养老保障、农村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工流动与乡村中年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包括民工在内的各类乡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城市民工需求年轻化导致三个后果。首先导致青年民工的供不应求,从而在乡村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前提下,出现了全国性的民工荒;其次,导致乡村现有中年剩余劳动力难于在城市就业;最后,导致进入中年后的民工绝大多数无法继续在城市就业,中年民工家庭因不具备在城市定居的经济能力不得不回乡。后两个结果的不断积累产生了中国特有的一个经济现象——乡村劳动力的中年失业。  相似文献   

14.
目前,黑龙江人口的贫困发生率和农村人口的贫困发生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地区,这凸显出黑龙江农村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工作的艰巨性。黑龙江省贫困人口社会救助主要包括生活社会救助、医疗社会救助和生产社会救助,这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存在救助范围狭窄、救助内容过于侧重绝对贫困、救助形式单一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黑龙江省应重视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教育救助,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对象与救助标准的透明度,增强农村贫困人口医疗社会救助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融资仍然是以银行贷款为主,其融资呈现出支付利息多、风险高、贷款中间环节多、费用大、评估费和担保费用高等特点,面临着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要不断完善自身融资条件,拓宽融资渠道;形成金融立体服务网,降低贷款利率;组成多个信用联合体,实行统一授信,确定总的授信额度;加大对担保、评估公司的业务监管,破解法律在集体土地方面规定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禁锢;加快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自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一直存在着基金筹资水平低、补偿机制有缺陷、管理机构不健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完善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升全省新型合作医疗水平,应建立多元筹资渠道,完善补偿方案和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从而使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更上一个台阶,更好的促进黑龙江省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城镇化质量低,城镇居民收入不高,大部分城市缺乏经济发展的活力,一些资源型城市发展后劲不足。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农民收入较高,城乡关系正处在"效率优先"向"效率-公平兼顾"的转变阶段。效率在黑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是重点,双轮驱动,上下结合,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带动能力;另一方面发挥农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偏离———分额分析法,结合标准产业分类数据,研究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效益状况。从产业结构内部关系的角度,查找老工业基地当前经济发展滞后的结构性因素,为黑龙江省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发现对策,进而确定黑龙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影响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因素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体制以及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生态环境;而需求因素包括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农民的文化素养、基层干部的素养和地区风俗习惯。应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立均衡的城乡一体化供给机制、上下结合的农村基础设施决策机制以及多元化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主体和资金渠道,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监督机制,以促进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的供需均衡。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是全国产粮大省,农村经济结构的主体是产业结构,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当前,黑龙江省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产业比重仍旧较大,且内部结构协调度不高,农村工业发展缓慢,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应稳定发展农业,调整内部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快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完善农村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