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许多学者、专家把温州农村发展家庭工业称为“温州模式”。无容置疑,家庭工业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温州农村发展起来的一种很有特色的经济形式。它把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推广到农村工业和其它产业,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短短几年,就使温州市广大沿海地区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显示出了这种经济形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巨大作用。但是,把温州农村家庭工业的发展概括为一种模式是不全面的。首先,温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花独放”,而是“万紫千红”,是多种经济形式发展的结果,家庭工业仅是其中的一种,只是近几年它发展得快一些,给人一种异军突起之感,但绝不能以偏概全,把一种经济形式概括为“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 温州农村经济之所以形成目前这样一种个体经济超过公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并非温州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由于偶然的历史性机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3年。温州农民在农业方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把家庭经营的形式广泛应用到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各领域,很快形成了家庭经济星罗棋布的局面,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消化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了农村由穷变富的进程。温州农村这个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放手发挥家庭经济的积极作用的经济模式,具有无可否认的优越性,对全国农村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浙江温州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耕 《经济师》2001,(9):225-226
中国最大的国情之一 ,是 80 %的人口在农村。中国城市化道路怎么走 ,特别是农村发展道路怎么走 ,一定要适合中国的国情。温州在发展经济中走出一条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成为浙南大地上一颗颗光彩眩目的明珠 ,构成温州经济一大地域特色。一、发展历程1978年 ,温州建制镇还只 18个 ,到 1997年已发展到 14 6个 ,占全省建制镇总数的 1/6。建制镇人口 477万人 ,占全市总人口的 6 7%。全市小城镇发展大体可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70年代末到 90年代初 ,是温州市小城镇蓬勃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 ,温州农村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迅速兴起 ,促进了城乡…  相似文献   

4.
郑元忠 《经济师》1999,(1):87-88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的巨大变化是令人瞩目的。回眸温州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以个体私营企业和家庭工业为特色的“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经济格局,还是后来以股份合作经济为特色的“小资本、大幅射”的温州经济...  相似文献   

5.
温州模式对温州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洪 《当代经济》2007,(12):80-81
"温州模式"促进了温州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温州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给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温州模式"固有的一些缺陷,给新农村建设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需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找到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6.
陈菲琼  丁静 《经济论坛》2005,(11):25-27
现在所说的“温州模式”有传统“温州模式”和“新温州模式”之分。传统“温州模式”是相对于“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两种农村经济模式而言,指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将其形容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赵伟称其为一种“新古典区域工业化范式”;杜润生认为温州经济是一种自发、  相似文献   

7.
贾桢干 《经济论坛》2007,(17):24-26
浙江省浦江县的家庭工业由来已久,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有经营头脑和胆识的农民就办起了家庭工业,可以说,现在许多上规模的私营企业其前身均为家庭工业,它是现代工业的雏形,也是民营企业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私营企业家族制与制度创新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温州地区的私营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些私营企业已基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开始陆续进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关键阶段。然而 ,此时一些私营企业出现了发展缓慢、停止不前的现象 ,有些经营却每况愈下。究其原因 ,家族制是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甚至走向衰败的根源。本文以温州为考察对象探讨私营企业家族制的有关问题及制度创新的思路。1家族制是私营企业创业初期的最佳模式家族制可以说是一种以亲缘为纽带的企业制度 ,其特点是 :①以个人产权或家族产权为主体的业主个人产权 ,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三位一…  相似文献   

9.
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的勃兴,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凡到过温州的人,尽管具体看法有异,但都无不叹服那里取得的成绩。请看下面一组数字:(1)经济发展速度惊人。1985年全市农村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45.7%,年均递增40.98%,其中乡办工业产值增长4.6倍,村办工业产值增长1.4倍,村以下联户和家庭个人办工业产值增长14倍。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与温州民营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云丹 《江南论坛》2003,(10):22-23
一就温州而言,社会资本是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在温州这一特定区域的各种组织和各类人员,在温州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伙伴式的相互协作关系和网络。这种良性的互动和合作,既归因于温州区域人文环境和资本的特性,同时又归因于温州人连续创新的内在驱动———这些因素交汇在一起,形成了温州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要素的相互促动关系,也就是温州社会资本。1.浙南独特的村落家庭文化。在历史上,温州是一个受宗族文化影响很深的区域。近代以来现代因素的增长使宗族血缘关系弱化从苏南到浙北,再到浙南呈递减状态。换言之,一直到1949年为止,温州…  相似文献   

11.
李瑞环:温州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日前在温州考察时说,1991年我曾经来过温州,7年后再来温州,感到温州的经济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说,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2.
<正> 温州模式是中国经济改革中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在今天的突出内容是由农村家庭工业发展起来的股份合作企业。温州模式有两个主要内容和西个主要方面的意义:一是道路内容和道路意义,即它是不是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商品化、市场化和工业化的道路;用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搞合作化是否比原有的合作化道路更合适;如果今天还需要一个新的合作化过程,那末这条道路还有没有更为现实的普遍意义。二是所有制模式的内容及意义,即股份合作制是否更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的集体所有制形式;它对现有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有什么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过本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何炼成、林毅夫、史晋川三位教授的著作获得首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作品如下:何炼成教授的《中国发展经济学》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运用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致力于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探索与构建。林毅夫教授的《自主能力、经济发展与转型:理论与实证》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改革问题,提出了一套逻辑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提出颇有价值的建议。史晋川教授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以温州模式为案例,较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农村工业…  相似文献   

14.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家庭工业和联户工业为支柱,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购销员为骨干的不同于苏南等地的另一种经济格局,被新闻界、理论界称为"温州模式",也有叫"温州经济格局"、"温州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5.
<正> “温州模式”要发展,对此意见比较一致。但在如何发展上,特别是发展的方向上,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理论界有争论,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也有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温州农村的商品生产,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把家庭企业、联户企业升级为区办、乡办企业稿所有制升级的倾向。我认为,评价一种商品生产模式主要应看其市场机制的活力如何,而不是计划性,更不是所有制。认为公有化程度高的商品生产方式绝对优越于公有化程度低的商品生产方式,是不切实际的。发展“温州模式”,应沿着“温州模式”自身的路子去发展。这从当前的实践,可概括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使家庭经营走向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家庭经营的方式长期不变,但家庭生产都应实行专业分工,推行全面有效的社会化服务,并逐步提高技术水平。二是引导国营和集体企业向广大农户扩散,而不是把家庭企业在所有制上升级。凡是适  相似文献   

16.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家庭工业和联户工业为支柱,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购销员为骨干的不同于苏南等地的另一种经济格局,被新闻界、理论界称为“温州模式”,也有叫“温州经济格局”、“温州发展路子”。经过20多年的演变,温州经济格局不断创新,民营经济、温州人经  相似文献   

17.
温州模式最鲜明的特色是以民营企业为支柱,由千家万户的家庭工业和千军万马的营销大军推动着温州经济的迅猛发展。以瑞安市的民营经济为例,2000年,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2.5万家,企业数占全市企业总数99%以上,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占97%。可想而知,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几乎占尽瑞安工业经济的整个江山。然而,进  相似文献   

18.
马津龙 《经济师》1992,(2):18-20
<正> 在温州,国营企业的基础在改革之前就比较薄弱。直至1978年,国家在温州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有5.59亿元,仅占国家对浙江省投资数的1/20;而温州市的人口却占全省的1/6。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个体、私营企业的异军突起,国营经济在温州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更是每况愈下。以工业为例,从1978年至1990年,温州市国营工业总产值从3.93亿元增长到10.34亿元(均为1980年不变价格),平均每年增长8.40%,但比重却从35.63%下降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采取教育代际次序相关性分析方法,考察了1986年《义务教育法》实施和1999年开始实施的高校扩招这两项重要的教育扩张政策对我国城乡家庭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义务教育法》与大学扩招政策均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代际流动性,但对城镇家庭的教育代际流动性影响不显著。(2)相较于父代受教育水平在高中及以上的家庭,《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父代受教育水平在高中以下的城镇家庭的教育代际流动性,而高校扩招政策显著提高了父代受教育水平在高中以下的农村家庭的教育代际流动性。(3)高校扩招政策显著提高了高等教育资源不丰富省份的农村家庭的教育代际流动性;并且对促进这些省份农村中低收入家庭的教育代际流动性的作用更加显著。(4)《义务教育法》和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均显著促进了农村家庭父代受教育水平在高中以下子代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  相似文献   

20.
温州模式的特征与地理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温州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较快,1984年与1985年工业总产值递增30%以上,名列全国前茅。推动温州经济高涨的动力与其他地区有明显区别,经济学家称它为温州模式。近两年来,到温州考察的省和部以上代表团有800余批,15,000余人。级别较低的代表团不计其数。一般研究温州模式的热潮正在兴起。1986年夏应市政府委托,北京大学地理系50余名师生,参加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风景旅游规划,两个月的调查研究,许多新事、新信息,开拓视野,催人思索。完成市政府委托课题之余,对温州模式的基本特征,布局特征,地理背景,发展动向等问题,作些推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