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虽然上面刚说了“官司毕竟是官司”,但我更认为这个官司的“象征意义大于实体意义”。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与人打官司已成为目前银行机构的一道大餐。打官司从古以来就是一门学问,赢官司打成输官司,或者输官司打成赢官司都是存在的事,这与打官司是否“理手”关系甚大,银行的确要学几招。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险》2001,(1):35-35
如今,国人对人寿保险,汽车保险、财产保险等已不再陌生,可你听说过打官司保险吗?在德国,这个险种是很大众化的.很多人都上了这种保险。在德国,谁都免不了要打官司、或是告别人,或是被人告.可大官司就要请律师.请律师就得花钱,案情涉及的财产越多.请律师的费用也就越高;如果官司输了.还要付诉讼费,因此打官司是花钱的事.由于人们普遍担心卷入到耗资的官司当中.打官司保险也就应运而生;每月付约100马克的保险费.再打官司时一切费用就由保险公司出,德国人也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打官司了。  相似文献   

4.
就在人们普遍抱怨打民事官司是“马拉松诉讼”的今天,安徽省定远县人民法院最近执结的一起合同纠纷案,为饱受官司拖累之苦的诉讼当事人带来了一缕清风。此案虽然涉及标的高达12万余元,但法院从收案到执结把钱付给申请人用了还不到20天的时间。能有  相似文献   

5.
<正>三根软肋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同外企的经济纠纷日渐增多,“洋官司”扑面而来。而中国企业却普遍缺“钙”,凸现三根软肋。一是不敢打。涉外官司成本高,程序多,周期长。一旦官司缠身,则旷日持久,有的需要十年八年的时间才见分晓。所以一般中国企业在“洋官司”面前望而却步,退避三舍,不敢积极应  相似文献   

6.
作为银行理财市场主流产品之一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在经历了收益表现欠佳、监管严格,官司缠身等震荡之后,在2009年得到了较大发展,可谓是“扬眉吐气”。  相似文献   

7.
人保财险大连分公司在打赢数起车贷险官司的同时,彻底除却了车贷险纠纷中的混淆视听,澄清了银行、保险、购车人三方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在房贷及房屋买卖方面,都拥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和规范的市场环境。从法律诉讼案件比例就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房地产类官司仅在2%左右。  相似文献   

9.
《投资与合作》2002,(12):64-67
从前,外国律师仿佛与中国的企业经营管理距离非常遥远,有的中国企业甚至还说:“如果没有官司,中国都不需要律师。”  相似文献   

10.
汪三水 《理财》2005,(4):54-55
他曾经是一个落魄的小职员,曾经为摆脱贫困而代人打过官司、开过小公司,但富足并没有离他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1.
1.企业运行机制不健全。我国尚未形成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企业运行机制相当不健全:一是在资金的筹集上过于僵硬。二是受经济、化的影响,专业银行的大部分客户商品意识较差,管理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往往急功近利。三是企业的信用观念不强,一旦借到了钱,就无视借款合同。2.司法部门执法不力。在很多银行诉讼案件中,官司很难打赢,有时打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3.金融市场发育不良。一方面银行的负债渠道狭窄,绝大部分表现为居民储蓄:另一方面银行的资产形成单调,  相似文献   

12.
节俭本是好事,然而如果在省钱的同时,忽视了法律方面的规定。是很容易让自己陷到麻烦的官司中去。因此,作为精明的消费者,省钱是大方向,但务必给自己套上法律的安全带!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的76岁老太太刘兰英没有想到,她以76岁高龄创造出了一个中国之最:她打赢了中国劳资关系最长的退养官司。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村金融》2005,(4):34-34
黄山支行在不良贷款板结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捕捉战机,一举清收景湖宾馆沉淀近十年的呆帐贷款本息437584.80元,使该行对景湖宾馆贷款本息损失率为零,既赢官司又增效益。  相似文献   

15.
虽然柯达数码相机官司缠身,可丝毫也不影响叶莺的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6.
海外知识产权诉讼意味着漫长的官司与高昂的费用,却是国外垄断巨头打击竞争对手,捍卫核心利益的惯用伎俩。中国企业究竟是战是和?浙江通领科技集团用一场辉煌的胜利告诉我们,面对强敌,唯有“有尊严地积极应对”方能绝处逢生。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无疑给参保人带来极大便利,但对先行支付最直接的执行者——医保经办机构而言,如何保证基金安全,以及怎样追偿支付金额则成为一个大难题。2014年春节前夕,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了结的一起“非常”官司,为破解这类问题打开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18.
3年的研究生学习,叶璐对法律知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使她多年的夙愿变成现实。省城一家知名度颇高的律师事务所,主动邀请她去该所工作。凭着渊博的法律知识,叶璐接连为客户打赢好几起民事官司,逐渐成为所里的一块招牌。  相似文献   

19.
被媒体称为“富士康事件”、“媒体的911”的富士康公司与《第一财经日报》及其两位记者的名誉“官司”,是一个分析资本权力的好标本,也是中国步履蹒跚的法治进程中值得关注的一个足印。综合媒体报道,这个一波三折的官司大致经过是这样的:6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平台的责任一直是共享经济时代广泛争议的话题,借贷宝把它延伸到了金融领域. 流言和官司 6月初,借贷宝赢了一场舆论官司. 一位网名叫"柴公子"的网络人士被法院认定"侵犯借贷宝名誉权之事实成立",被判决向借贷宝运营方人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