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直接选举在农村的全面铺开,村委会选举的程序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但需要解决的课题、难题还很多.回顾民主选举程序发展历程,分析现状,探索问题,对于规范民主选举行为,把民主选举的精神实质落到实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村民分化与村民自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中国社会转型中 ,农村居民呈现出多元分化的态势。本文从村治的角度出发 ,把  现今的村民分为管理者、非管理精英和普通村民三个群体 ,认为当今农村已基本形成由管  理者群体———非管理精英群体———普通村民三个层面构成的社区权力结构。根据三个群  体在村治中所起作用的组合状况 ,村民自治大致可分为非充分自治、准充分自治和充分自  治三种模式 ,它们分别代表着村民自治纵向发展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祥脚村位于贵州省罗甸县西部逢亭镇境内,辖2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共155户647人,1992年以前,因全村大部分农户找扁担排队领取回销,救济粮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扁担村”。到1994年底,全村不通电,不通路,水利设施相当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50多元,人均吃粮不足100公斤,是全县典型的贫困村,1995年该村开始推行村民自治,积极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靠全体村民的智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围绕经济开发增加村民收入,围绕科技教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经济的迅速发展。到200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村级经济积累达40多万元(含村级固定资产),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村民自治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关于村民自治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就村民自治的经济,政治基础,村民自治社会动员机制,村民自治进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调整,以及实行村民自治可能引发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国家政治民主化的推进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家庭,家族和社会不同的集团的利益最大化的构成了社会动员机制的主要内容,村民自治制度将对国家对农民关系的重新调整,对国家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村庄提出新的要求,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2004,(5):63-63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村民自治条件下,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领导核心的村党组织在自身建设、与村委会关系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等方面来解读其之所以弱化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加强与改进村党组织领导必须面对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9.
村民自治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项特色制度,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作为农村民主政治实践的产物,有其自身固有的鲜明特征和基本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不断加强,它将在基层民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于以下的镜头,相信读者很熟悉:在封建社会,族长召集全体村民,宣布:某男与某女违反了族规,应予惩罚。结果——该男女被沉塘或烧死。杀人偿命,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为何族长如此胆大妄为?官府为何也不追究?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封建宗法制度说起。宗法制度在周代已渐趋完备,后来就更为完善和严密——国家承认家法和族规的法律效力,把它们作为国家法律的重要补充。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将家族中全体人员划分等级,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尊长卑幼。按辈分、依排行,长者尊、幼者卑。祖父或父亲作为家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财产权、惩罚权、仲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村庄治理方式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经济与政治关联的特定视角分析了中国农村村庄治理方式的发展趋向。指出中国农村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是特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随着农村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和迅速变迁,村民自治模式将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并有可能最终突破村民自治框架,实现村庄治理方式的转换。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是伴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乡村治理体制的创新。经过 1 0多年的发展 ,农村村民自治内部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已基本建立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理念已开始深入人心 ,但其总体效果尚不尽人意。其重要原因是所面临外部行政环境的压力较大 ,村民自治在各种政府任务的“紧约束”下运行 ,使“三个自我”、“四个民主”的原则精神得不到有效实现。现阶段 ,农村村民自治面临的最主要的行政压力是税费收取。而新世纪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 ,不仅为农民减负 ,同时也将为村民…  相似文献   

13.
国有林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国有林区社会管理职能是隐含在国有森工企业的管理职能体系中的。本文从国有林区社会管理职能的形成与现状出发,指出应在国有林区建立独立的政府组织,并从职能主体、职能客体、职能方式以及职能环境四方面论述了国有林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重构的重点,按照有限而高效的政府目标模式,设计了林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体系的内容,同时指出了有效发挥其社会管理职能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刘少奇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框架内提出了农村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包括反对过早动摇私有制、肯定农村的中农化发展趋势、农业合作化道路应该“先机械化后集体化”、批判“农业社会主义”空想、主张农业优先发展等内容,其历史和思想理论价值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乡村社会治理的要义在于建立一个由双主体即履行政府职责的公共财政和代表乡村居民的乡村社区财务构成的乡村公共经济。本通过分析乡村公共经济的现状,提出了实现双主体治理乡村社区所需的制度保证,即民主理财机制的健全和乡村社区的重新规划。  相似文献   

16.
论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下农民土地权利的内容和结构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和分析综合法。研究结果:(1)农民土地财产权体系化应从农民主体性视角并在财产法框架下考量其多重权利属性;(2)传统农民土地权利物权体系不能涵盖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丰富内容;(3)农民土地财产权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对农民在农村土地上的财产利益进行科学的类型化,应包括土地上的归属利益、使用利益、流转利益和未来权益等财产利益;(4)农民主体不同性质的身份决定了土地财产权的不同属性。研究结论: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各种形式之间是密切联系又独立平等的。  相似文献   

17.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地勘单位实体改制后的现状 ,在法人治理结构如何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如何相互制衡、怎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 ,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政府法律顾问的组织形式有个人与团体两种类型。其中,团体顾问存在组织形式弱化的问题,只承担顾问工作的组织、联络功能,而不承担具体的顾问职责。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为政府法律顾问的主动性弱、彼此之间缺少横向联系、主体地位不明确、有碍职业化发展等四个方面。研究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补强:一是赋予政府法律顾问独立的主体地位;二是以市场化收费为参照进行财政预算;三是通过扩大需求提供充分的职业训练。  相似文献   

19.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annual data for a sampl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ws the allocation of government spending shock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between price inflation and output growth. Cross-country regressions evaluate determinants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real effects of government spending shocks. If the real effects decrease, capacity constraints are more binding and if they increase, the elasticity of aggregate demand is larger with respect to the change in government spending. Cross-country regressions also evaluate the implications of government spending shocks on the difference in trend price inflation and output growth. The variability of government spending shocks decreases trend real output growth and increases trend price inflation across countries.  相似文献   

20.
舆情是民众对关乎切身利益或特定关心的中介事件的群体性评价、意愿、态度和要求等情绪的综合表现。随着网络社会和市民社会的渐趋形成和发展,舆情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和深层次性等特征。持续关注并系统研判社会舆情,建立健全舆情管理机制不仅是政治学和行政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课题。政府舆情管理机制涵括舆情输出、舆情输入和舆情调控等三大要件,即畅通舆情表达输出机制、健全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完善舆情调控干预机制。构建中国特色政府舆情管理机制对于掌握新时期下人民群众的多样诉求,把握公共决策的正确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