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中慧 《当代经济》2007,(7X):62-64
如今企业纷纷运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来寻求和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传统的创新模式下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技术研发。随着企业环境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创新发展趋势正由封闭式创新模式向开放式创新模式转变。文章对创新新趋势以及开放式创新产生的背景环境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开放式创新的特征;同时提出开放式创新理论对我国企业创新管理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创新模式选择有着复杂的内外部因素,现有研究缺少对核心因素与不同创新模式之间影响机理、影响结果的详细刻画。鉴于此,引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将影响因素集中于创新成功率和创新周期,抓住企业发展过程中生产销售、创新、贷款、还款等核心环节,建立基于主体的仿真模型。结果表明:①创新成功率对两类企业存活数量有正向影响,且对渐进式创新企业影响更显著,创新成功率与企业平均资金余额正相关,当突破式创新成功率超过渐进式创新成功率一半时,突破式创新企业平均资金余额大于渐进式创新企业平均资金余额;②创新周期与突破式创新企业存活数量、渐进式创新企业存活数量之间不存在明显关系,但与两类企业平均资金余额呈负相关;③创新成功率和创新周期对两类企业平均资金余额变化有正向协同作用,且该协同作用对突破式创新企业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提升施工企业竞争实力就必须创新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创新,必须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来实现。观念创新是前提条件,制度创新是保障,技术创新是核心,经营创新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管理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知识经济对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企业管理创新,可以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管理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根本上讲企业的人员、组织、技术、战略、文化的创新是诸方面的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新兴技术管理文化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和基础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和企业内部竞争优势的快速变化,企业家通过企业文化制度创新,推进和变革企业文化,来赢得企业竞争的持续优势。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动态模型,企业家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基本假设,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等概念的讨论和相互之间关系分析,建立企业文化创新的概念模型并结合新兴技术文化创新的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企业创新意识和加拿大创新基金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企业与创新、创新与人才以及创新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展开一些论述,以期引起同行的深入讨论。企业创新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转瞬即变的市场需求,企业必须随时调整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抓住每一个市场机会,推出新的产品。在公共服务方面,也必须大力培养创新意识,在运作过程中不断反思,努力营造一种适宜创新的环境,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全新的学习能力。将以往指导性和计划性的企业和组织,转变为不断自我提高,不断学习的组织和企业。学习本身并非终结,而是一…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企业内部渐变创新和突变创新的性质和特征,以及企业内部战略控制和财务控制与渐变创新和突变创新之间的关系,提出企业在建立相关的制度安排时,需要考虑企业内部各个业务单元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对内部控制方式与创新类型之间关系的影响,以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以浙江省集群企业为考察对象,对成功创新型集群企业的创新网络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成功创新的支持作用是情境性的,其中,环境不确定性、企业战略导向、企业吸收能力、企业创新类型是四个重要的情境因素。本文实证归纳了与上述情境因素相匹配的四类创新网络模式,为我国不同集群企业构建高效的创新网络提供了策略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9.
企业创新与创新评估系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创新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从而对创新的评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企业创新评估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应现代生态环境的企业战略创新和生产与产品创新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永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管理者惟有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强化管理创新,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黄谷 《经济论坛》2005,(1):58-58
循规蹈矩、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会在工作中四处碰壁;墨守成规、缺少创新理念的企业,会在竞争中遭遇淘汰。创新是个人进步的动力、企业发展的灵魂。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在企业中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灵魂。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三大内容,其中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保障,其他任何形式的创新,都需要经过企业管理职能逐步实施,都需要经过管理的各个层次具体执行。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创新在企业创新中处于综合统筹、指导协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开放式情境下,企业通过创新搜索获得外部资源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但创新搜索如何影响创新绩效的过程机理仍然不明确。基于创新搜索理论和网络能力理论,构建了创新搜索、网络能力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作用关系理论模型,并以江浙沪地区183家制造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搜索深度和宽度以及网络能力均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创新搜索的深度与宽度提升了企业网络能力,并通过网络能力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网络能力在创新搜索深度、宽度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搜索宽度对网络能力的影响比对搜索深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从近来国内的报刊杂志等媒体的报道中不难发现.我国企业创新的动力不足几乎成为共识,但一般将这种动力不足的原因多归结为企业管理体制或机会主义等原因,较少从企业创新本身来进行分析:而对创新的关注却多集中在技术创新,而对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服务创新等谈之较少。为此。笔者认为,企业究竟应该怎样去创新,企业创新的内涵是什么。创新的动力究竟从何而来.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5.
王洪 《现代财经》2002,22(12):48-51
我国加入WTO以后,对于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的经济环境,企业必须进行重新评估和定位,实行创新经营。创新经营必须把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机结合,企业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刘骏  张蕾  陈雪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4):108-114
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创新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企业创新速度备受关注。从宏观作用机制方面对企业创新速度进行分析,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企业创新速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企业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具有正向促进作用;②创新速度并非越快越好,其与创新成果呈倒U型关系;③创新速度自身存在门槛效应,创新速度越快,其对创新结果的弹性系数也就越大;④创新速度存在创新成果门槛效应,企业创新成果越多,创新速度对其的弹性系数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17.
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针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较难衡量且缺乏考虑企业创新效率的问题,从规模视角入手,基于创新价值链分析,通过区分企业所有制性质,研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同时,结合BCC-DEA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从创新效率角度系统探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上海为例的实证结果表明,上海企业在研发投入端的创新主体地位相对突出,但呈不断弱化趋势,尤其是R&D经费增长显著落后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产出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不明显,且同样存在比重下滑迹象。外资企业年度创新效率表现最优,内资企业处于明显劣势,但得益于技术效率增长,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年均微幅增长,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创新效率存在递减态势。最后提出加强科技资源配置、挖掘科技产出、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选取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典型案例,借鉴扎根分析流程,梳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障碍演化过程,揭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障碍机理,即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过程中的障碍是多重的,且多重障碍间存在叠加效应;归纳破解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障碍的策略组合,提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过程中应树立策略组合的观念,采取组合策略规避或破除障碍;强调后发企业尤其要关注创新回溯阶段的技术回溯升级障碍和法律规制抑制障碍,重视并适时确立前瞻型战略柔性策略,居安思危,提前作好应对发达国家技术规范和法律规制挑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管理创新要求管理者为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使用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管理创新是以观念创新为开端,理论创新为指导,组织创新为依托,技术创新为手段的一种全方位的创新活动,笔者认为:构建企业经济管理的新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0.
聚焦全球网络化背景下后发制造企业创新追赶问题,通过将资源与创新决策取向相结合,基于本土制造企业纵向案例研究,运用探索性研究方法分析本土企业创新追赶的内在机理,多维度分析企业创新追赶内涵,归纳不同情境下企业创新追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追赶过程中,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网络嵌入的有效互动形成后发企业资源摘取机制,有助于克服资源能力弱势;基于适宜的创新决策,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利用和新的资源能力优势创造,以促进持续创新追赶;后发企业因不同阶段拥有的资源差异,其所作出的创新决策取向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