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旅游与大众旅游生态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可持续发展旅游、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产生背景和涵义分析后认为在目前区域旅游开发中,大众旅游生态化的开发模式是目前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2.
生态美与生态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有关生态旅游命题的分析 ,提出生态旅游的本质在于体验和欣赏生态美 ,并概括出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是旅游景观天然化、旅游行为无为化和旅游管理生态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肇澳旅游合作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素有东方拉斯维加斯的美誉。肇庆是一个拥有首批中国旅游城市、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4项“桂冠”的山水生态旅游城市。研究肇澳两地旅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肇澳两地在局部区域范围内成功高效的旅游合作发展,不仅对两地的经济、社会、文化起到综合推动作用,而且对更广范围内的旅游合作也会起到一种示范和导向作用。进入新世纪,肇澳旅游合作面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应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高起点进行设计,加快合作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理论创新与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旅游根本宗旨的认识,认为生态旅游理念需要密切联系国情不断创新,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与时俱进,拓展生态旅游内涵。同时,明确提出生态旅游是旅游系统生态化的观点,进而完善了旅游生态工程概念,并就我国生态旅游认证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品高位重,旅游产品原生性强,这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资源基础,同时,这里交通比较便利.客源市场广阔,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然而,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区,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应增强保护意识:同时,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已经出现非生态化现象.因此,各级政府、发展旅游的相关企业、旅游者及当地居民都应重视生态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实现宝天乏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浙江是海洋旅游的资源大省。文章分类梳理了浙江海洋生态旅游资源,构建了海洋旅游生态建设模型,分析了以管理者、经营者、旅游者、社区居民为代表的生态建设主体的责任,提出从产品开发生态化、经营管理生态化和旅游体验生态化三个层面,进行海洋旅游生态建设。以浙江5个沿海地区为核心。在海洋生态景区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旅游生态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态文明要求具有较高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旅游的出现打破了我国传统旅游产业长期以来的“资源掠夺式”经营模式,是适应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优经营模式,是生态文明理论所体现的重要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现状剖析发现,新形势下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无经济发展的生态保护缺失、无生态保护的经济虚增、缺乏有效的产业培育机制等现象,指出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应加强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和产业结构创新,应强化生态旅游产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功能。文章以江西环鄱阳湖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为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试析中国西南山地社区生态旅游合作社网络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生态旅游”将社区发展融入到生态旅游中,以保证社区的利益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中国西南山地拥有发展这种旅游形式的资源和组织基础,但面临很多挑战。本文论述了建立社区生态旅游合作社网络来促进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讨论了“农家乐”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关系,然后从“农家乐”的起因、游乐内容以及不同的“农家乐”形式等多方面对“农家乐”旅游的生态性做了详尽分析,最后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农家乐”旅游的生态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地域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乡村生态旅游是在传统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带来严重的旅游污染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热潮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协调型的新型旅游形式。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促进云南乡村可持续发展、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条件及云南自身实际,本文将云南适合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乡村初步划分为城市和大型工矿区依托型、交通依托型、景区依托型、资源依托型、复合型五种地域模式,从而为乡村生态旅游选址、决策及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方向与培育机制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广瑞 《经济管理》2020,42(5):195-208
“过度旅游”对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的负向影响。人类旅行与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2000年前后,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或开始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发展的各种影响——经济的和非经济的、积极的和负面的——都在不断扩大。从总的趋势而言,当人类旅行与旅游活动人数规模、访问区域、增长速度和影响较小的时候,对旅游发展的反对声音多局限在特定地区、时段和人群,但随着旅游规模扩展与速度逐渐加快,“拥挤度”加大的情况下,反对的声音则越来越强烈,甚至开始从情绪上反对转变成社会行动。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后期,“过度旅游”开始变成一种“全球关注”,关注的群体由最初的旅游目的地居民扩展到学术界、国际旅游机构、旅游业界、国家政府相关机构以及各类媒体,旅游者本身也参与其中。这一关注在2018年形成高潮,“overtourism”正式被英国《牛津英语词典》选入当年的年度词汇。于是,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过度旅游”现象,并以不同的方式确定其含义,评估其影响,探讨产生的原因和谋划应对策略与行动。尽管对“过度旅游”现象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分歧,政府、业界、社会乃至旅游者对待这一现象的态度大相径庭,但毕竟这一现象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因此,了解和研究这一现象,探讨其发展趋势,应当是旅游相关学术机构的责任。本文旨在为对“过度旅游”现象的来龙去脉做一个初步的梳理,以期推进我国学术界关注这个“全球关注”现象的研究,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也许“过度旅游”在中国尚未成为严重问题,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非常必要的。更何况,在全球更加开放,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国际背景下,一个遍及全球的问题,恐怕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异化是生态旅游的理论、理念、行为(管理行为、经营行为、消费行为等)、后果等对生态旅游本质要求的背离。生态文化解说功能和修学功能的缺失、伪文化的泛滥、游客环境教育不力、人工设施修建对环境和景观造成实质性破坏是其国内生态旅游异化的主要表现。异化的根源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羁绊、生态旅游产品规划设计人员、经营人员生态知识匮乏以及旅游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润追逐的诱惑等。要纠正生态旅游中的异化现象或实现生态旅游的“归化”必须依靠行政法规的强制手段来规范生态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的相关行为、正确处理好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关系、加强生态旅游开发的人力资源建设、夯实生态旅游的人文基础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以超常规的速度和跨越式的发展,实现了由亚洲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突破。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国,这说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被称之为“朝阳产业”。然而,由于我国旅游教育起步较晚,总是滞后于超常速度发展的旅游形势,其水平仍然停留在一般旅游从业人员的水平上,造成旅游产业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匮乏。这一现象与不断发展的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商务旅游、出境旅游和更加频繁的国际交往极度不相应。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适应世界旅游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旅游化"--桂林案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朱竑  贾莲莲 《经济地理》2006,26(1):151-155
城市化原本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农化过程。但随着近年来中国旅游发展中城市自身旅游功能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旅游活动发生,甚至集中在城市,旅游的城市“化”倾向成为一种趋势。在对旅游城市化概念进行全面解析的基础上,指出旅游城市化除了是一种现象外,还是一种旅游活动向城市集聚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城市“旅游化”则是城市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需求,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在功能、设施、标示等方面的主动迎合过程。旅游城市化和城市旅游化是一种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旅游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城市进行相应的“旅游化”建设,而城市的旅游化建设则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旅游城市化的进程。最后以桂林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武陵源区域凭借其优质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丰富的原生态资源优势成就了闻名中外的武陵源景区,在生态旅游产品日益盛行的今天,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关乎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从旅游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探索武陵源区域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并从技术、产品、市场三个方面来建立产业融合过程模型,实现武陵源区域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川西山地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生态旅游产品的形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山地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古老独特,资源品位高、富积程度高。本文针对川西山地生态旅游产品的形象设计,按照“突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特色”、“挖掘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与“紧扣时代”的原则,设计了“神奇川西”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一山一品”山地生态旅游产品、“有效互动”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特色专题”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7.
对构建"大湘西"旅游圈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张河清 《经济地理》2004,24(4):556-559
湘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紧密的地缘关系和相近的人文习俗,发展水平相当、经济交往久远,是一个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特征方面都具有较强同一性的多民族省际边界区域。湘西地区旅游开发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大湘西”旅游圈,共同打造区域民族旅游品牌,是培育“大湘西”旅游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运行对保护区景观环境、旅游资源、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社会环境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加强项目和产品生态化设计、规范开发管理、整理和挖掘社区文化、开展生态教育与生态环境监测等。  相似文献   

19.
一、核心区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 1.核心区是保护区内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核心区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动植物物种非常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原始程度较高。是保护区自然条件最好的区域,特别是新建的保护区,一般已经进行了一定规模旅游开发,如果核心区完全禁止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使一些地方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缺乏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总结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制订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模式,广泛开展了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中国跨国(地区)的旅游合作范围由近及远形成港澳台、亚洲(主要是东亚)和欧美三个空间层次,在旅游企业协作、政府交流、民间交往等方面的合作逐渐深入.国内区域旅游合作从跨省(区、市)旅游合作到省区内的跨县(市)旅游合作,形成了若干旅游合作区域,有力地整合了国内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展望未来,中国区域旅游合作,无论是国内区域旅游合作还是国际区域旅游合作,都将在旅游合作空间结构与范围、合作领域与层次、合作形式与内容、合作机制与成效等方面有质的突破和发展.国内旅游合作与国际旅游合作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及一体化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的最终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