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资料     
金茂 《新商务》2003,(9):49-49
为进一步完善出口收汇管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新的《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现行出口收汇核销制度进行了改革。《办法》自2003年10月1日开始施行。新的《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办法》规定。  相似文献   

2.
<正> 经国务院批准,从今年1月1日起全国实行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办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出口企业的收汇率。根据《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有关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也必须进行核销。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外商投资企业是认真贯彻执行《办法》的,但也有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由于思想上认识不足,执行不够得力,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大经贸》2003,(9):88-88
为规范出口保付代理项下的收汇核销业务,支持对外贸易发展,鼓励银行业务创新,7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出口保付代理业务项下收汇核销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范了出口保付代理项下收汇核销的操作.  相似文献   

4.
出口收汇核销作为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对企业出口收汇的一项监管措施,要求企业在设备出口后,及时足额地完成出口设备的收汇,并到当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因此.搞好出口收汇核销工作对于保证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境外工程所需设备、材料的顺利出口和顺利办理出口退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时常遇到的问题,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在这些应对措施中,“报关单的分割技巧”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建、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 出口收汇核销单是跟踪、监督出口单位出口后收汇核销和出口单位办理货物出口手续的重要凭证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口单位以某些监管方式(即出口报关单上的贸易方式)办理出口报关时,并不一定有实际货物出口,同时不发生外汇交易,不需办理相应的出口收汇核销手续。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出口申报和核销手续,现根据海关目前正在使用的进出口货物监管方式,结合货物实际出口及收汇核销情况,将监管方式与出口收汇核销的对应关系分为“需要使用出口收汇核销单的监管方式”和“不需要  相似文献   

6.
时至盛夏,不少外贸企业却依然深处"寒冬"。成本上升、需求萎缩、利润下降等困境,羁绊着众多外贸企业前行的脚步。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公告》,为外贸企业驱散了一些寒意。根据规定,从2012年8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出口收汇核销单,企业不再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企业的贸易外汇管理方式由现场逐笔核销改变为非现场总量核查,同时出口报关和申报出口退税时也不再提供核销单。"这是顺应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方式、主体发展变化,以及应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收支形势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外汇管理理念与方  相似文献   

7.
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为防范和打击利用假冒、伪造的出口收汇核销单逃汇的违法犯罪活动,改善管理部门服务质量,完善出口收汇核销管理,降低企业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联合开发了电子口岸"出口收汇系统",并定于2001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试运行.  相似文献   

8.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公告》(2011年第2号,以下简称公告),决定改革我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优化升级出口收汇与出口退税信息共享机制,取消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并自2011年12月1日起,在江苏、山东、湖北、浙江(不含宁波)、福建(不含厦门)、青岛等省/市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9.
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取消 企业实施动态分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公告》(2011年第2号,以下简称公告),决定改革我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优化升级出口收汇与出口退税信息共享机制,取消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并自2011年12月1日起,在江苏、山东、湖北、浙江(不合宁波)、福建(不含厦门)、青岛等省/市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10.
《进出口经理人》2011,(9):68-68
外汇核销是国际贸易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报关员在出口前要申领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时要带着报关单一起去报关,出口退税前要到外汇管理局核销。可以说外汇核销管理贯穿出口业务的全过程,当然.进口贸易亦然。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收汇核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有抵触情绪、企业内部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不按规定期限交单、大多采用自寄单据方式索汇、挪用应该收汇核销的外汇。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使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收汇核销工作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2.
《国际商务财会》2009,(7):38-41
<正>问1:对于进入待核查账户的出口收汇,银行应在何时出具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答:企业出口收汇进入待核查账户,银行应在按规定进行联网核查并为企业办理结汇或划出后,为企业出具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银行对于企业从待核  相似文献   

13.
近一年来,广东省内接连发生多起诈骗、伪造出口收汇核销单证案件,从中透射出现阶段外贸出口项下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动向。这些案件有两种类型:即凭伪造单证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案和外贸代理出口项下出口收汇核销单被骗案,其中前者共发现7起,后者19起。凭伪造单证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案例以广东省恩平市某进出口公司用假结汇水单办理核销案件为例:2000年3月,外汇局江门市支局在对辖内恩平市支局1999年出口收汇核销单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广东省恩平市某进出口公司提供的7份由中国银行汕头市分行开出的异地结汇水单可疑,遂要求恩平市支局把该公司1998年的6份异地结汇水单一并抽出来核对。经认真审核发现:首先,凭证上外汇局汕头市支局的印章有疑点,规范的市支局印章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市支局出口收汇核销监管业务章",而该公司1999  相似文献   

14.
《对外经贸财会》2006,(8):13-13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试行申报出口退税免于提供纸质出口收汇核销单的通知》(国税函(2005)1051号),北京市、广东省、辽宁省开展了出口企业申报出口退税免于提供纸质出口收汇核销单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最近,3个地区的国家税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外汇管理部(以下简称外汇局)来要求进一步扩大试点出口企业的范围。为推进“出口收汇核销网上报审系统”的工作,促进贸易便利化,优化出口退税服务,经研究,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3个地区扩大出口企业申报出口退税免于提供纸质出口收汇核销单的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政出其门     
《光彩》2002,(7)
外汇管理新政策即将出台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日前宣布,一批新的外汇管理政策措施不日即将出台。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允许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中资企业,经外汇局核准后开立外汇结算账户;放宽远期收汇备案的期限,进一步简化出口收汇核销优秀企业的核销手续;取消部分进口付汇备案登记手续,建立进口付汇备查机制,对进口逾期未核销分类处置;允许符合条件的外汇指定银行开办因私售汇业务;发布实施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有关规定,对中外资保险机构外汇业务实行统一管理;将外商投资项下资本金结汇审核和国内外汇贷款登记及自有外汇还贷…  相似文献   

16.
督促出口企业安全、及时收汇,减少逾期未收汇数量,是当前出口收汇核销工作重点和难点。深圳市1994—1996年逾期未收汇情况  相似文献   

17.
周海 《北方经贸》2002,(4):56-56
目前的出口收汇核销工作存在一些弊端 ,不法企业以种种表现形式企图逃汇。只有完善出口收汇核销监管机制 ,才能堵住漏洞 ,有效打击逃、套、骗汇行为 ,使国家外汇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环境的根本性改变,我国的国际收支和外贸金额都已经有了较大的飞跃,这导致目前的出口收汇核销制度和实际出现脱节,产生诸多问题。文章列举了一些出口收汇工作中较为明显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的想法,改进出口收汇制度也是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陈莉虹 《大经贸》2005,(4):94-94
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于日前陆续在广东省内推行出口收汇网上核销 (简称“网上核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对外贸易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外贸进出口总量大幅增长。广东外贸进出口额从1999年的1403 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3571亿美元,年均增长21%;全省出口收汇核销单发单量  相似文献   

20.
出口食品卫生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安全和健康,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信誉和经济权益。对于出口食品的卫生质量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去年国家商检局、卫生部根据《食品卫生法》和《商检条例》的有关规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国家商检局公布了《出口食品厂、库最低卫生要求》和《出口食品厂、库注册细则》,规定了各生产出口食品厂、库必须分期分批按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