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曹良军 《商业会计》2007,(10):13-14
(一)资产减值的范围。现行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的规定有八项,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收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赊销业务的增加,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营风险,即坏账损失。因此,本文对坏账准备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吴婷  董方雨 《商》2014,(12):244-244
随着运动训练的科学化和合理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对运动训练中的各个环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多数运动员和教练在训练中也都下足了功夫,尽力使自己的训练安排合理、有效并达到最为先进。但是,在准备活动这方面大多数运动员和教练员却沿袭传统做法。显然,这种情况是不符合现代训练要求的。因此,本文就准备活动做了一些相关探讨,希望能为广大体育人带来一些启发,以达抛砖引玉之效果。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的人民币发行业务中以商品作为发行准备,这一制度的形成有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调节,维持商品有效供给的历史渊源,然而,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这一货币发行准备制度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弊端,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所以结合国际经验,对我国货币发行准备制度进行有效的修改和调节,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和物价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郑梅莲  姜坤 《商业会计》2003,(11):30-31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对坏账准备提取方法、计提范围、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具有较大的弹性。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坏账的估计有较大的差别,因而也就为企业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创造了条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上市公司的坏账准备时,应关注企业采用的坏账准备政策的合理性以及执行的有效性,并判断企业坏账准备计提的充分性。本文结合审计实务,着重探讨审计坏账准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一珊 《商场现代化》2005,(7Z):133-133
本文从应收账款的定义和产生出发,分析了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规避呆账、坏账损失发生所应建立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以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增强企业的效益,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企业会计制度》为了全面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资产至少定期或在年末进行检查,对其可变现净值低于帐面价值的部分,作为减值准备处理。这对那些计提减值准备而不需要摊销的资产(如应收帐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在建工程等),其核心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对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而言,既要计提减值准备,还要正确计算折旧或摊销额,因其价值补偿有了两个渠道,会计上就面临一个问题,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金额的确定。对此,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未予明确规定,笔者以固定资产为例,对上述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影视类学生作业拍摄实践”是一道每个学电影的学生都必须跨过的门槛。课堂里被教授的知识、书本中学到的理论,要靠创作实践才能融会贯通;内心丰富的思想,也要依靠创作实践才能得以表达。本文主要出发点是:以拍摄前期准备工作的实践为前提,通过灯光的准备这一方面,总结拍片经验,并讨论拍摄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包括短期投资、各项应收款、存货、长期投资、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八项资产。这是新制度在资产计价上的一大突破,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加入WTO后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能够避免虚计资产和浮夸利润,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可…  相似文献   

11.
徐丽敏 《现代商业》2007,(29):125-125,124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执行,同时鼓励共他有条件的企业执行。本文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方法,阐述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吴飞 《中国科技财富》2010,(10):112-112
随着接触网施工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接触网施工采用恒张力放线已成为其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1998年开工的哈大线,接触网上部工程引进德国技术,接触网按车速200km/h设计。电化局现有的接触网架线作业车是80年代中期引进的,放线时的张力最大只能控制在3kn以内,并受作业车车速变化的影响,张力不能保持恒定。因此,配备接触网恒张力放线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所谓接触网恒张力放线,就是要求接触网施工放线时,按照事先给定的张力放线,并要求放线张力的波动必须在规定范围之内,这是克服和减少接触网导线缺陷,提高放线质量的有力手段。一般接触网恒张力放线可以实现承力索和接触线同时放线,并使之达到架设安装规定位置,从而实现接触网架设一次安装到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占用线路封闭时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宋永刚 《商》2014,(29):148-148
2004年,由于管理混乱、内控不力、经营不当、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南方证券被证监会和深圳市政府实施行政接管。由于这一情况,10家投资于南方证券的上市公司分别就与南方证券相关的投资计提了减值准备,并进行了相关的信息披露。然而,这10家上市公司针对同一事项的会计处理却大相径庭,这引起了市场各方的强烈关注。本文对这一案例反映出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医药行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存货减值是医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医药行业存货主要有:库存商品、原材料、发出商品等,这些存货的跌价准备计提与转回直接影响到医药企业的利润,需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了解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与转回的影响,如:利用资产负债表日可变现净值替代未来销售价格、在计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需要剔除已发生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等,并对其进行分析,在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相关存货已经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已低于成本等当中找出其原因所在,通过确定合理的存货核算方法、加强对存货成本核算的管理、完善会计估计关注新会计准则应用情况等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最大程度上减少医药企业的经济损失,提升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能够生存的同时,推动医药企业进步,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医药企业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与转回的影响和原因,深入探讨医药企业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与转回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资产减值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虽然资产减值准备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数据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本文通过分析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了解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探讨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计量上的缺陷以及监督管理不严谨等问题,提出加强监督体制改革和完善计量方面的措施,为资产减值准备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6.
高校门径扩大,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扩招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但是由于扩招和高等教育本身被掺杂了非教育因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面对这种现状.笔者从应届毕业生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袁雪梅 《中国报业》2023,(1):124-125
提问是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提问技巧直接影响记者采访方案和报道意图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记者只有在采访中掌握了提问技巧,才能挖掘出自己想要的新闻素材,并形成生动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8.
孙新章 《市场周刊》2004,(7):145-145,144
资产的重要特征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能力下降的资产则应计提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八项资产计提减值(跌价)准备,但由于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有关理论和实务还不太成熟,因而规范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相关准则应尽快出台,以利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9.
水莉莉 《商业会计》2002,(12):38-39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本文将就资产减值准备谈谈笔者的认识与思考。一、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如果资产在期末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对应记入相关的损益类科目,减少当期损益,但是,与其他当期发生的损失不同的是,若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则应当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范围内转回,即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增加价值恢复当期的损益,而其他资产发生的损失不可能在以后转回。在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时,应当尤其注意在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  相似文献   

20.
对于终端促销来说,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前期的准备阶段。恰如行军作战,欲决胜千里之外,必先始于运筹帷幄之中。如果对终端促销在事前的一系列流程进行科学,有条不紊地管控,那么就一定会使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