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溢价率的实证研究 (一)样本的选取 2000年3月17日,证监会发布《股票发行核准程序》和《股票发行上市辅导工作暂行办法》,规定我国公司在申请股票发行时,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在核准制下发起人可以和券商在参考二级市场市盈率的情况下确定一级市场发行价格,而在审批制下新股发行定价一般采用每股收益乘以固定市盈率  相似文献   

2.
新股定价及其市后价格表现关系着发行公司、承销商、政策制订部门、投资者等诸多利益团体的利益。以深沪两市2005-2008年间上市的275只新股为样本,对新股首日超额收益的回归结果发现,新股首日超额收益同流通比例显著负相关,说明提高流通比例是抑制IPO折价程度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影响创业板IPO抑价的八大因素,主要是新股发行价格、首日振幅、流动比率、公司类型、中签率、每股净资产、市盈率、流通股数。相关部门应大力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强对个人投资者理性投资的教育;加强信息披露制度,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发展;更加坚决地建立和完善市场化发行机制,提高新股供给弹性和定价效率,注意回拨机制和超额配售选择权的使用,减少一级市场超额认购,平抑二级市场股价波动。  相似文献   

4.
张延良 《北方经贸》2000,(2):239-240
自从我国正式建立证券市场至今尚不足十年的发展历史,其问股票发行方式随着市场的迅速发展和规模的日益扩大而得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1999年7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对新股的发行方式和定价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今后总股本在4亿元以上的公司,可采取对法人配售和上网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发行新股;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公司和其他法人,可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资金参与配售新股,允许发行公司和承销商通过推介活动自主确定发行价格.9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又下发了<关于法人配售股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和上市公司投资二级市场的股票.  相似文献   

5.
基于发行公司不同的行业类别、主承销商声誉、总股本规模及流通股本规模,对沪深两市2005年~2008年新上市公司的IPO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从中发现公司的行业归属及主承销商声誉对发行价格并无显著影响,限售股对新股发行价格有显著影响。这对我国上市公司确定科学的股本结构与发行价格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潘健平 《现代商业》2012,(11):31-33
2012年4月29日,证监会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指导意见》,该《意见》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新股发行体制,遏制新股发行存在的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的现象,同时针对发行方、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相互串通的问题,强调了每一个主体如实披露的义务。《意见》中特别规定了发行市盈率不超过行业平均市盈率25%的"红线",体现了证监会整治新股发行定价过高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在证券投资分析中,市盈率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人们往往使用市盈率作为股票估值的标准之一。一般在预测一个公司的股价时,首先预测这个公司未来几年的每股收益,然后再根据这个公司所处的行业市盈率水平来决定这个公司的合理股价。这种方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行业包含决定市盈率的所有因素。股票的市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A股创业板市场存在高发行价、高市盈率的现象.造成新股市盈率和发行价高估的原因要从创业板股票定价方式中去寻找.具体原因包括我国资本市场体制的缺陷和资本市场化程度不足、初步询价阶段询价对象的较高报价、市场浓厚的新股套利气氛人为地增加“新股需求”.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9.
庞文亮 《商》2012,(21):113-113
三种类型的IPO定价机制IPO定价机制(销售机构),是关于对挂牌公司和资格承销股票的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前一定价格卖给投资者的一种制度上的安排。IPO定价机制根据发行价为保险人决定是否在得到充分利用投资者对IPO价值判断和需求信息,以及承销商拥有IPO发行权差异分配的权利,主要有下面三种。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在确定股价的时候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随着定价者选用方法的不同而出现很大差异,且在这一过程中,投资者的价格接受底线往往也超出了发行人本身及承销商的控制范围,因此一个准确、客观的新股发行价格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在股份公司和市场上的潜在投资者都能够接受的基础上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价。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新发股在定价似的依据理论、影响因素、影响理论、定价发式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发行人筹资收益最大化为假设,对市场热季周期下发行人、承销商与投资人三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以及投资者情绪对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定价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行人最优发行数量小于市场需求数量、承销商定价低于市场需求价格的目的在于确保发行成功和获取日后收益;投资者高亢的投资情绪可以对IPO市场短期收益正偏和长期收益负偏成为普遍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发行人筹资收益最大化为假设,对市场热季周期下发行人、承销商与投资人三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以及投资者情绪对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定价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行人最优发行数量小于市场需求数量、承销商定价低于市场需求价格的目的在于确保发行成功和获取日后收益;投资者高亢的投资情绪可以对IPO市场短期收益正偏和长期收益负偏成为普遍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新股发行定价问题 ,通过分析股票发行价格与股票发行后内在价值变化的关系以及股票发行市场状况对发行价格影响分析 ,提出发行定价合理与否的标准 ,并最后提出适合我国市场环境的定价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针对公募发行进行论述。规模较大的公司通常进行公募发行,公司对广大投资者发行证券,通常借助于承销商的帮助,承销商推销证券并尽可能实现发行人预期理想价位;本文第二部分介绍了私募发行。私募发行方式直接向特定股东以发行认股权的方式出售普通股新股。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我国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具体情况来看,除少数定向募集采用私募发行外,大多数还是采用公募发行。因此本文第三部分重点对公募发行方式下的具体发行方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以沪深两市13只银行股作为样本,基于国内及国外对IPO定价的相关分析,从影响股票IPO定价的内在、外在因素中进行初步选取相关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IPO定价模型。进行变量合理性分析后不难发现: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是衡量股价高低和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净利润增长率越高,IPO发行价应当越高,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从内部因素上看,影响银行类公司IPO定价的主要因素是成长能力和经营效益,市场因子以及安全因子对银行类公司IPO定价并不十分显著;股票IPO价格对利率的敏感性逐渐下降,利率对银行股发行定价影响较小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市SEO后股票收益及公司业绩的双重长期弱势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科  董新春 《商业研究》2006,54(5):160-164
以中国股市于2000年和2001年间进行新股增发的33支A股股票为样本研究发现,增发后SEO股票无论是在投资收益方面还是在公司业绩方面,长期内都表现出显著的弱势现象。在进一步研究弱势表现的原因时发现,SEO前发行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导致了发行后经营业绩的长期弱势表现;SEO前,投资者对即将增发的股票存在着系统性高估,SEO后的长期股票收益弱势是投资者根据发行后公司的实际业绩对原本过度乐观的预期逐步进行理性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股发行定价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股发行定价问题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焦点之一,它关系到发行人和投资者的根本利益以及股票上市后的表现。若发行价格过高,将增加承销机构的承销难度和发行风险,加大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抑制投资者的热情,也会影响股票上市后的表现。若发行价格过低,将难以满足发行人的筹资要求,也会损害原股东的利益。因此,深入探讨股票发行定价问题,使之科学化、合理化已成为金融工作者的主要课题。从各国的经验来看,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对企业进行估值是对企业发行新股进行定价的重要参考。而反过来,运用合理的估值方法对企业估值之后,又可以反过来评估该企业的股价是否偏离其合理价值。这对于评估证券市场投资者的理性程度,是一个重要标准。继分众传媒、巨人网络等中概股掀起回归A股的热潮以来,三六零也借此东风,加入到回归A股的队列中。采用收益法对三六零公司进行估值,预测三六零公司在未来存续期内的收益流,并且进一步了分析当下三六零公司在A股的股价表现。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通过CDR方式回归A股之际,通过分析三六零借壳江南嘉捷上市的过程,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9年6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意见>,标志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正式启动.2009年7月年至2010年7月的一年中,平均新股发行价27.93元,平均发行市盈率52倍,募资总额4901.72亿元,几乎所有公司都出现资金超募现象.由此可见,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带来"三高"现象,即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三高"现象不仅损害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更违背了市场价值规律,破坏了股票的内在价格秩序.本文从新股发行制度本身的缺陷及配套的市场不到位、制度的缺失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新股发行"三高"现象的原因,并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蒸发掉了投资信心 统计显示,至今为止增发公司数量已达19家,不仅超过去年全年,也超过今年新股发行数量.如果扣除招商银行,增发募集资金额已经超过了新股发行,这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上尚属首次.与新股不超过20倍的发行市盈率相比,增发的平均市盈率超过了30倍,个别增发甚至超过了50倍.最令投资者揪心的是,与新股上市有较为可观的溢价相比,涉及增发的股票往往有较大的跌幅,近三个月增发股票收盘价的平均最大跌幅超过20%,而同期股指的最大跌幅仅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