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马正跃  王勇 《粮食知识》2000,14(5):34-35
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组织实施以天然林保护、荒地绿化、坡耕地退耕还林(草)为主要内容的造林绿化工程.是加强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基础性项目,同时也是改善西部山川旧貌,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根本点和切入点。为促进这一战略性工程的开展,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及时制定了“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4.
有效实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的若干政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退耕还林(草)[以下简称退耕还林]工程与天然林保护工程一道构成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对西部地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四川属于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省市,1999—2000年率先启动退耕还林面积达到300万亩,分布在120个县区市,涉及农户123万。在四川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退耕还林试点工程相关机构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全省试点实施任务,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退耕还林农户和社区的欢迎和拥护。但是,该工程涉及面比较广,准备不太充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  相似文献   

5.
6.
7.
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粮食补助的标准,应根据农户退耕面积、当地实际平均粮食单产和还林还草情况综合确定,原则上要有利于鼓励农民积极退耕。粮食补助的期限,根据试点情况确定,需要几年就补几年,以防止砍树复耕。粮源的组织由省(区、市)负责,原则上以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商品周转粮为主,必要时可动用地方储备粮或申请动用中央储备粮。粮食的供应要在当地政府统一组织下,就近调运,组织到乡、到村,兑付到户,减少供应环节,降低供应成本。向农民提供的粮食,不仅要兑现数量,而且要确保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揭示退耕还林(草)工程背景下陕北地区近2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规律,旨在为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新一轮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年、2000年、2015年3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为节点,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表等方法对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景观格局演变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借助相关性系数对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1)草地、耕地和林地是陕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速加快。(2)近25年,陕北地区景观格局的连接性和通达性降低,景观格局主要呈破碎化发展趋势。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加,草地是该地区的优势景观类型。(3)陕北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5年各类生态系统提供的总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38919亿元、39431亿元和40622亿元,退耕还林(草)前年均增长率为1396%,退耕还林(草)后这一比率增加至5622%。[结论]受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影响,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景观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和趋势不同,水域和林草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相关,未利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草)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最大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因而深得我省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群众的积极性很高。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已退耕还林(草)265.1万亩,占计划的57.6%,其中退耕造林可持续发展德最”,护据已计林152.81万亩,占66.44%;宜林荒山造林112.9万亩,占48.82%;封山育林155.66万亩,占计划的77.83%。我省今年退耕还林(草)的主要特点是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做到了“五结合、五优先”。一是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优先…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甘肃、内蒙古两省(区)退耕还林还草问题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前退耕还林还草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中心工作和热点问题。我们对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两地重点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情况及所碰到的政策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甘肃考察的重点是陇东的兰州、平凉、天水、定西4地7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严重水土流失土地;内蒙古考察的重点是阴山以北的乌兰察布盟4个旗(县),属于在的风蚀沙化区。这些地区分别代表了我国两大不同的生态地理单元,基本能够说明我国西部黄河流域的生态问题。另外,陇东基本属于人多地少的地区,而内蒙古基本属于人少地多的地区,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上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还草)与农户利益的矛盾及其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退耕还林(草)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希望所在,也是实现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退耕还林(草)在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退耕农户的生活,减少退耕农户的收益,因此,退耕还林(草)与农户利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两对矛盾,即:社会的长远利益与农户的当前利益之间的矛盾、外部经济利益与农户利益之间的矛盾。要搞好退耕还林(草)工作,我们必须重视并调整好这两对矛盾,因为农户是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最重要的主体,农户积极性的高低决定着…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退耕还林试点市延安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对延安市1997~2009年间耕地变化动态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3年延安市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耕地面积呈上升态势,2003年后则趋于下降;近些年耕地压力指数略高于1,区内耕地压力、粮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对安塞县退田还林还草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退田还林(草)”的生态经济学基础和退田还林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提出了有待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草)是一项长期的浩大的系统工程,是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最近,由铜仁地委办公室牵头,地委政研室、地区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和各县委办牵头、县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对全区近年来退耕还林(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存在的问题 1、权属不清,争议较多,难以调解。对有责任地的责任山的界定还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四至不清,相互交叉,你争我夺,难以调解。有的地方还沿袭“老业”、“祖业”来维护山权、林权,影响了全区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草)工…  相似文献   

15.
永德县明朗乡地处山区,山高水冷,民族众多,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较为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生产生活水平提高步履维艰,全乡财政入敷出,属“九五”期间省级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经过“九五”期间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以绿色经济建设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程默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5):417-420,469
通过对陕北退耕还林(草)区的深入调研发现: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观念落后、技术缺失和农地分散经营等因素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后退耕时代”只有实现管理制度创新,才能保证退耕还林(草)成果“保得住、不反弹”。  相似文献   

17.
对农牧交错带试行“以粮代资”政策必要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春光咋现 ,肆虐的“黄龙”—沙尘暴便毫不留情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人们袭来 ,直逼北京、纷扰四方。不仅引起了举国上下的高度重视 ,亦引起了全球志士仁人的普遍关注。沙尘暴肆虐 ,形成我国新的生态危机绝非偶然 ,这与我国版图上一条狭长地带上的粮草关系严重失调紧密相关。本文着重探讨农牧交错带粮草关系失调的影响 ,并提出了“以粮代资”政策的构想。  一、缚住肆虐“黄龙”的关键地带  沙尘暴肆虐与我国版图上一条狭长地带上的粮草关系严重失调紧密相关。这条狭长地带东起大兴安岭东麓经辽河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祁…  相似文献   

18.
19.
程勇 《林业经济》2013,(1):87-90
为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涉林公益事业建设,江西省开展了涉林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以奖代补试点工作,解决了林改后部分地区急需的林业公益事业建设问题。但试点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发动执行不到位、制度成本过高等问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该政策的实施情况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勇 《农村经济》2002,(9):53-55
天全县是四川省实施“天保”工程的重点县和退耕还林工程的试点示范县。天全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 ,二郎山东麓。全县幅员面积 2 4 0 0平方公里 ,森林总面积 18万公顷。全县总人口 14 2 7万人 ,其中 :农业人口 12 2 1万人。 2 0 0 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产值 9 9亿元 ,财政收入 4 72 4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94 2元。两大工程实施以来 ,天全县紧紧围绕生态强县目标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初步成效。去年 ,继“全国南方片退耕还林还草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后 ,朱基总理、田纪云副委员长、钱其琛副总理先后到天全县视察工作 ,充分肯定了我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