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成堂 《发展》2000,(12):37-3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西部地区实现国民经济跨跃式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为西部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便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就是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努力营造好西部开发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2.
葛正芳 《发展》2000,(5):6-6
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了“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党中央高瞻远瞩,站在历史和政治的高度,规划了下世纪我国又一轮区域经济重点突破、资源全国优化配置的壮观前景,是落实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共同富裕”思想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大步骤.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战略思想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新世纪党中央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实践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实施西部大开发,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指导,以科教兴国战略为支撑点,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黄雪梅 《南方经济》2000,(11):70-74
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体现了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文章强调指出应充分认识对开发西部战略的深刻内涵和长期艰巨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选好项目,亮出品牌,夯实基础,走出具有西部特色的开发路子,使西部开发成为中华民族重新凝聚复兴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章筠  郑建琼 《中国西部》2011,(23):24-28
西部“两基”工作在艰难中前行 “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相似文献   

6.
西部新概念:10+2 2000年12月27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确定了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适用范围,其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此名单称为“10+2”,西部版图就此划定了。 西部大开发领导机构成立 两会期间,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并开始工作。“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启动 西部大开发的帷幕由“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一类大工程而徐徐启开。前者南线工程已…  相似文献   

7.
在不久前于西安结束的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主任马凯表示,“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对于急需寻找商机的外资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但是西部大开发在“十一五”期间的新规划,到底能给外资带来多少商机,却很难下一个明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东宇经纬》2000,(5):47-4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了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斤发出了《关于推动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9.
一、重庆市“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机遇.(一)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将为重庆投资增长提供更多资金来源渠道。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从10个方面对今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做出了具体安排,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赋予新阶段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些新内涵:一是今后西部开发将更加体现富民的目标。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三是积极引导国内外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稳步实施并取得成效,需要国内外民间资本的大规模西进。要建立完善的国家投融资引导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积极引导作用,并采取投资补贴、贴息贷款、减免税收、加速折旧、再投资返还等措施,广泛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可以说,这是我国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进一步丰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内涵,表明了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将为“十一五”时期重庆投资增长提供更多资金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西部大开发逐步被稀释化.边缘化、虚拟化和口号化。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是,一些西部地区政府,对“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战略挑战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1.
阎正芳 《发展》2000,(9):31-32
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即将加人WTO(“入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历史性机遇。作为身处西部省区的甘肃律师.如何面对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抢抓历史机遇.发挥职能作用,找准位置.施展才能.开拓进取.多作贡献.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2001,(2):24-25
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广西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三五五”的总体思路。“三”指要遵循三条原则:一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依靠科技的原则,用新思路新办法来抓西部大开发;二是一切从广西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优势,建设特色经济;三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五”是做好水、路、生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科教和人才五篇文章。另一个五是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3.
《四川经济研究》2006,(9):13-13
近期从国家发改委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总体规划座谈会上了解到.由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牵头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总体规划》草稿现已完成,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中。  相似文献   

14.
李生林 《发展》2000,(5):12-13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大步骤.对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我们庆阳地区是中国西部一个相对贫困落后的革命老区。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2010,(1):24-25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在变。2000年,贵州进入了改变命运的新世纪。贵州人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向“贫穷”说“不”,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举全省之力,立足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摆开“西电东送”西南战场,拉开“大煤保大电”的攻坚之战  相似文献   

16.
雷兴长  王京 《发展》2000,(5):7-7
西部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开发“新经济”。2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渐拉大。、为了缩小非常明显的东西部经济差距.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来说,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新千年,世界经济正在进入“新经济”时代,西部经济要想赶超东部沿海地区,除了要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之外,更重要的是开发“新经济”,发展“新经济”。  相似文献   

17.
崔君平 《发展》2001,(11):50-53
◆诠释“西气东输”广义与狭义作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重点标志性工程之一的“西气东输”工程已于国庆前夕分东、西两段正式开工。“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头戏,也是石油集团参与西部开发的核心项目。国家决定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并将其列为西部大开发的首批重点工程,将在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西部天然气资源开发创造条件,并有效带动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据介绍,“西气东输”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从广义上讲,我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天然气利用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客观…  相似文献   

18.
大势向好 五年前,党中央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自此,中国西部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标志着西部开发的“第二战役”已经打响!古老而苍凉的西部必将在这次“战役”中再生。 西部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地区投资明显增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作为西部经济晴雨表的西部广告业也因西部的再生而复苏发展。西部经济的振  相似文献   

19.
《新西部(上)》2003,(2):65-66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是世界开发史上空前的壮举。自从党中央发出“西部大开发”伟大号召以来,东西部各省市积极响应,一系列重点工程相继开工,退耕还林还草取得重大进展,西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和杰出代表,他们以实践“三个代表”为己任,为“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西部”尽情挥洒着智慧、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成都高新区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一方面,成都自身“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定位使得成都高新区必须按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标准,着力打造“最能体现成都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