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导刊》2005,(11):8-8
由南京大学社会系主任周晓红主持的“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都市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课题组最近发布了《中国中产阶层调查》。  相似文献   

2.
李建民 《新经济》2009,(1):62-62
曾几何时,“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字词,或半遮半掩地被称为“中间阶层”、“中等收入阶层”等。但是,无论我们在怎样的语境中赋其以怎样的称谓,中产阶层已经悄然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产阶层已达就业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产,中产阶层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发了社会上不小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数据和普通人的切身感受不太一致,甚至有网友戏谑自己“被中产”了。  相似文献   

4.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中产阶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中,中产阶层的迅速崛起,是非常突出的一种现象。怎样认识这个阶层,它有些什么特征,其今后变化发展的趋势又将如何?下面想就这些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中产阶层的构成及其主要特征中产阶层,用我国一些理论学者的话讲,“是一个很不容易界定的概念”。西方学者把它称之为“中产阶级”;我国有些学者称它为“中间阶层”。笔者认为,这两种提法都欠妥  相似文献   

5.
刘毅 《经济学家》2008,(3):86-91
中产阶层较高的收入和消费活力,通常被视为“消费前卫”甚至“奢侈”.本文利用珠江三角洲城镇居民住户的调查数据,对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社会转型期,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变动可明显地区分为三个阶段。当前,发展型消费已经占有较高的比例,并表现出注重实用的理性化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6.
中产阶层的界定方法及实证测度——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毅 《开放时代》2006,(4):76-88
根据我国社会转型的特点,为客观反映中产阶层的本质,以及基于适用性和数据可获性的考虑,本文构建一套以收入、职业和消费指标的动态性的中产阶层界定指标体系。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珠江三角洲中产阶层的规模、结构和演变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珠江三角洲,中产阶层出现早、增长快、比例高,新中产阶层与旧中产阶层同时产生,前者比后者规模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城市建设的豪华之风需要深入反思,下一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思路和模式需要重新研究。课题组提出一个创新性的城市发展理念——"为大多数人幸福"。"为大多数人幸福"可以量化计算,也可以比较分析,方法就是计算不同社会收入人群对需求的满足程度。课题组认为,中国城市居民有三个主要社会收入人群,一是低收入人群,人数比例约为40%,其需求可称为基本需求;二是中等收入人群,比例约为40%,其需求可称为发展需求;三是高收入人群,数量比例为20%,其需求可以称为享受需求。课题组对基本需求、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分别设置了系列观察指标,经过模型计算,比较分析城市发展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的状况,最后,对全国33个大城市进行了中国幸福城市排名。这个排名在很大程度上同许多人的习惯认知大相径庭,甚至是颠覆性的。当然,课题组坚持自己的发展理念和评价方法,同时也期待更加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8.
论贫富差异度的量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富差异和收入差异问题历来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然而国内外至今还没有一个衡量贫富差异和收入差异的量化尺度。笔者研究发现差异度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内及国家间、区域间的贫富差异、收入差异等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以下统称收入差异)的“度量衡”。用其衡量收入差异具有简明、准确、直观和实用特性。将“差异度”引入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对研究和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衡量收入差异的常用指标大体有: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差异系数、差异倍数等。基尼系数作为衡量财富分布均衡状况的指标,已有百年历史,被国际…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能源战略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到2020年中国经济将比2000年翻两番。十六届三中全会又及时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在“十一五”末实现单位GDP的能耗水平比“十五”末下降20%。在这样的战略部署下,能源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即中国的能源基础能否支撑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目标?中国能否保证能源可持续供应及国家整体的能源安全?公共财政政策在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应发挥什么作用?这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考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成立了以贾康所长、苏明副所长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可持续能源财税政策研究”课题组,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傅志华、包全永、韩凤芹、王宏利、牟岩。本专辑即为此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为我国制定的新世纪第一个发展新战略 ,也就是我们应把握的十六大主要的新精神。发展 ,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的 ,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也是“十五”规划“四把”精神的主题。如何把握我国在新世纪发展的第一个新战略 ,我的学习体会 ,概括起来是应把握好“五句话” :第一 ,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第二 ,发展战略的时间有多长?第三 ,发展战略的目标是什么?第四 ,发展战略的任务是什么?第五 ,发展战略的措施是什么?把握住了上述五个问题 ,也就把握住了第一个发展新战略的基本内容 ,也就把握住了十六大主要的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农 村税费改革是以税费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 ,其必然性和迫切性不容置疑。扩大试点以来 ,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暴露的问题促使我们思考———试点工作的效益究竟如何 ?怎样改进 ?对于政府的公共开支决策 ,笔者采用了“用钱效益”这一概念来分析。具体内涵如下 :效率 :衡量在执行规定任务时的单位成本。有效性 :可广义地定义为一个计划成功的程度 ,即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是重要的 ,因为有可能有一个计划很有效率但却无效 ,反之亦然。最理想的是两个指标的结合 ,即“用钱效益”的概念。这次农村税费改革最直接的目标是减轻农民负担。要减轻农民负担 ,决策者主要在费改税和配套改革方面作了大量投入 ,并期望有高质量的产出。费改税→ 遏制“三乱”(减负 2 0 %以上 )基层政府机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公共品投入机制改革→理顺国家、集体、农民及其内部的分配关系 (从机制上减负 )有效性分析。我们假定试点是有效率的 (即费改税和配套改革都符合要求 ) ,首先考察减轻农民负担的效果究竟如何。一、从“耕者”的角度看减轻负担农村居民包括纯农户、以农业收入为主的“一兼户”、以非农收入为主的“二兼户”、非农户。这次税...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阶层的构成看,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中产阶层占人口多数的橄榄型社会,但是当今中国中产阶层存在规模小、发展缓慢甚至弱化现象,社会身份认同较低和中产意识缺乏等问题,为此应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刘毅 《开放时代》2008,(1):90-99
本文利用珠江三角洲1986-2004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中产阶层的财产存量及增量变化等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并与中产以下阶层作相应的比较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作为中产阶层主要构成的新中产阶层,其财产变动的特征及原因为:财产拥有量较高并持续增长,是以稳定的高收入为其基础;金融财产增量减少,证券投资涉足不多,既有金融市场长期低迷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新中产阶层消费观念与消费文化所起的作用;财产选择的不稳定性,反映出国家分配政策和消费政策的硬引导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产阶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存的阶层,是财产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概念,是分配过程与结果的综合判断。一般来说,中产阶层具有如下的特征:第一,财产的规模是处于社会的中间层,即所谓的“中产”,同时其财产应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如收入依据是稳定的而不是偶然的;第二,中产阶层认为应从自身的知识积累、能力、技术、吃苦精神和胆量而不是权力和家庭背景来获得财富,自我实现和获得肯定是他们首要的价值观;第三,他们不仅追求效用极大化的物质消费,同时也注重高品质的文化和精神消费。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底各地陆续公布了GDP数字。我们要科学、辩证地看待GDP指标。1·GDP作为一个国际通用的统计指标,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数据之一。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综合实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正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这个指标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结构、质量和效益,看不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代价,看不出收入分配的状况,也看不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因此,在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不能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要注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保…  相似文献   

16.
孟宪春 《经济研究》2023,(4):171-189
当前住房和房贷分别是中国家庭资产和负债的主要构成部分,那么房价如何影响家庭债务和财富分布?本文基于动态一般均衡框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信贷驱动型房价上涨会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会使部分具有购房能力家庭通过配置房产跃升为财富水平更高家庭,增加负债家庭中高收入群体比重,促进家庭债务和财富分布结构优化。另一方面,会提高新增购房家庭配置房产难度并引发购房家庭中低收入群体债务扩张的乘数效应,降低其财富分配权重,抑制家庭债务和财富分布结构优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后者的作用效果更强。收入驱动型和需求驱动型房价上涨能够提高购房家庭中低收入群体的财富分配权重,起到改善家庭债务和财富分布结构的作用。政策应对方面,“家庭负债收入比”可以作为区分房贷扩张“好”与“坏”的信号变量,盯住其对房贷供给进行动态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既能抑制具有潜在金融风险的“坏”房贷繁荣,也能保障家庭用于改善资产状况和提高效用水平的“好”房贷需求。  相似文献   

17.
关于GDP核算和评价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GDP一直是国际上公认的核算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综合指标,但现行的核算GDP的方法(即SNAs,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是否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还值得继续探讨。如果两个国家的GDP相同,那么这两个国家居民的真实收入和生活水平是否完全相同?国际指标是否都是合理、准确无误?以上问题的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也正是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现行GDF核算方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刘凤霞 《经济视角》2006,(10):40-40
近年来,国家相继就“三农”问题出台了相关助农增收的好政策,农民的收入较前些年有了一定的提高。当前,“三农”问题最突出的仍然是农民收入低的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增收难呢?又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红梅镇和湾龙乡及其下属13个村的乡村干部,农村种养殖大户近百人。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只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农民增收难题就能够破解。调查中,我们对当前农民家庭收入进行了量化,以湾龙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例,去年人均收入4170元。其中种粮人均收…  相似文献   

19.
消费需求不足的收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扩大内需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消费需求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投资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消费需求受收入水平及其分配状况的影响。但由于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大”、“斜”、“乱使得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并导致了整个社会消费倾向过低,影响了消费需求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因此,扩大内需,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2020年底我国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构建防贫长效机制,推进共同富裕。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评估了“十三五”时期城市政府补助的相关减贫政策效果。文章选取贫困度量指标来测度城市的相对贫困状况和收入分配特征,采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城市政府补助政策对城市贫困人口收入、支出、劳动供给、人力资本以及主观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相对贫困指标计算的城市贫困率、贫困强度和深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城市收入分配有所改善;从收入和支出角度来看,城市政府补助对低收入居民发挥了“授人以鱼”的作用,特别是在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个人工作收入方面;此外,城市政府补助对一些人群发挥了“授人以渔”的作用,显著提高了低收入男性和中部地区低收入居民的就业概率,增加了低收入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政府补助还显著提高了低收入女性和西部地区低收入居民的主观福利。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收入再分配体系,探索推动城市贫困救助从“粗放”模式向“精准”模式转换,建立针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城市防贫体系与动态监测系统,有效缓解相对贫困,形成防贫内生机制,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和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