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匡跃平 《技术经济》2003,22(12):37-38
一、产业技术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根据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推动整个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产业技术政策又叫行业技术开发政策,是政府所制定的用以引导和干预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是服务于产业结构优化,扶持和推动高新技术的优先发展,并指导和支持国民经济的技术更新、改造和创新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大部分的偏远地区农村仍旧处于一种贫困状态.在我国进入脱贫攻坚决战收官之年时,针对这些地区经济形态单一等诸多问题,政府逐渐在这些地区中推广产业扶贫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广大贫困农户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下,产业扶贫模式必然在脱贫攻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针对如何在精准扶贫视角下改革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并提出了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合理布局特色产业科学,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监督考核与管理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专利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专利政策融入产业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指出江苏专利政策融入产业经济发展以“点式政策路径”为表征,未围绕产业诉求布局创新链,缺少金融链和服务链支撑。鉴于此,结合构建协同组织机制和链式政策路径升级设计思路,提出江苏专利政策融入路径效能提升的对策建议,以发挥专利对江苏省产业经济发展正资产、正能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快产业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本途径.日本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他们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合理的产业技术政策.通过对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分析,总结了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提升到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因此煤炭产业“减煤”“绿色”“脱碳”发展已迫在眉睫,政策推动是促进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政策因素构建煤炭产业绿色低碳系统模型,通过设置产业政策、资源政策、技术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控因子,对陕西省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进行了单维度和多维度情景模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现行政策下,陕西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尚未得到有效改善,但近两年来通过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了绿色低碳化程度;就单一政策情景模拟而言,技术政策效果最为明显,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绿色低碳发展尚能发挥较大的效果,资源政策效果相对较弱;单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但相对于政策组合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稻城县为研究对象,对该县的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相关的扶贫理论与当地具体实际的结合,分析在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之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笔者经过对稻城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情况的实证研究发现:扶贫工作中存在脱贫标准实现度不高、巩固脱贫成果缺乏持续动力、政策设计和落实存在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针对扶贫发展中的典型问题,本文提出发挥贫困户主体作用,摆脱输入式扶贫;发挥各类组织在脱贫中引导作用,联动扶贫主体与脱贫主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调动和整合扶贫资源;发挥群众、第三方和政府的监督作用,确保脱贫扎实推进等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时期促进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税收支持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十一五”时期,完善税收支持政策,促进我国企业技术进步,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巩固和完善“两项”政策,推进增值税转型,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进一步完善各项具体政策,完善鼓励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完善激励人力资本开发的政策,增设低技术污染税,完善税收与财政支持政策的配套使用。  相似文献   

8.
9.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正在推进的重大发展战略。本文结合在贵州省丹寨县的实地调研分析认为,推进精准扶贫的根本举措在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既包括贫困地区的本地产业发展,也包括外地产业发展。本地产业发展主要依赖贫困地区隐性优势资源的显现化和显性优势资源的资本化进程。要素和资源的资本化进程又依赖政府扶贫资金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投入,让贫困地区具备产业盈利空间;依赖下乡驻村干部为扶贫资金提供精准制导,帮助找到产业发展突破口,特别是着力发展低端生产方式下的高端产业,最终形成脱贫帮扶利益共同体。外地产业发展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扶贫”、“产业—就业—扶贫”以及“产业—企业直接投入—扶贫”等模式,对贫困地区进行直接或间接帮扶。精准扶贫中的本地产业发展与产业发展中的精准扶贫过程要妥善处理好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固定观察点H村小农户参与绿色产业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及效果跟踪调查发现:第一,H村实行的是外部财政和金融扶持的链式产业精准扶贫,内部企业与小农户参与的"产供销"和"种养殖"资源双循环链条,不仅能有效弥补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不足,还能将农业生产废弃物再利用以实现绿色发展;第二,扶贫企业WG创新提出的小农户与村集体"五统两分"的产业扶贫运作模式,增强了贫困小农户参与的主体作用;第三,三种实践路径对小农户增收较为明显,但收入的提升更多由资金集聚的规模效应产生,存在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参与主体利益冲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大别山片区湖北省域内38个行政村农户调查数据,从微型角度将所访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家庭收入科学分类。借助地理探测器(Geographic detector)和Tobit模型(Tobit model),探究搬迁户家庭收入结构转变和收入高低的影响因子,确定影响因子解释力优先序列和显著性,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适宜建议。结果表明:(1)收入结构单因子解释力有很大差异,且双因子交互作用驱动力均高于单一因子。其中家庭类型和家庭综合受教育程度驱动力最为显著。(2)各影响因子分别作用于家庭工资性、生产经营性、转移性收入的贡献度有所不同,收入提升阶段应重点关注贡献程度较高的影响因子。(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巩固提升工作,应因户施策地引导搬迁户选取适宜家庭未来生计生活提升的收入结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科技支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是科技扶贫的重要内容。河北省阜平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借助科技要素,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环境优势,促进了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本文将科技支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为适应当地优势的产业选择机制、以"亲贫性"技术为主的技术供给机制、有利于农户合作的组织机制以及提高应用意愿的技术风险化解机制等。并介绍了科技促进阜平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结合科技支撑蔬菜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科技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层视角的科技产业与金融结合路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颖 《经济前沿》2011,(3):12-24
本文构建初端、中端和高端三个层次的科技产业与金融结合的路径。从初端至高端是科技产业与金融结合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是两者结合逐渐走向稳定成熟的过程。初端路径主要指基本路径,如银行贷款、股票融资等与企业科技创新相结合以及信息技术被运用到金融体系发展之中;中端路径主要指技术和资本的"联姻",技术和资本两者融合在市场上充分流动,既流入企业促进科技创新,也流入金融部门促进金融发展。高端路径主要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两者完全融合,不分彼此,同时存在于一个实体内部,这是科技产业与金融结合最高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4—2014年美国专利数据库中有关GPS的专利数据,结合专利计量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为主),构建了专利引文网络和专利技术领域共现网络,并对专利技术领域共现网络进行K-核分析,对专利引文网络进行SPLC主路径分析和多重中心度分析。得出GPS产业共性技术发展演化具有如下规律和趋势:共性技术的创新过程具有趋复杂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特征;其扩散过程具有独特的网络效应,强于一般专有技术;GPS产业技术路径的形成有赖于共性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最后,结合关于共性技术的其他理论和研究,总结了共性技术发展的一般性结论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新兴产业产生的识别、路径、驱动因素以及不同路径下企业的异质性特征4个方面,梳理了新兴产业产生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界定煤矿工业生态经济概念的基础上,以系统动力学为手段,建立矿区生态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并在模型通过有效性检验后,以徐州矿务集团为例,对所模拟的4种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最终表明,所构建的矿区生态系统模型具有可行性,能够合理地对煤矿工业生态系统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模拟预测,进而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建筑行业创新投入、技术扩散、对建筑产业整体收益、产业集中度的影响难以用实际数据分析,因而从个体企业行为角度出发,根据多智能体理论,使用多主体仿真平台(Netlogo)建模平台,建立我国建筑业的交易行为互动流程,模拟运行建筑产业创新行为,观察并分析论证创新使产业集中度产生波动,创新企业数量与产业收益是U型关系,技术扩散速度对产业收益有极大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沈洊 《经济经纬》2006,(2):61-64
国家间的经济联系,乃根源于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形成事实上的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部分,构成了母国与东道国经济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根据最新研究,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技术战略发生了复杂的和具有较为明显特点的变化,标志着东道国投资环境、国际技术研发合作、技术在国家间转移的经济因素发生了改变。作者以汽车产业为例,分析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战略变化的原因和特点,结论是我国应更深层次地理解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并予以政策回应。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经济背景和技术特征,这些因素的变化将会深刻地影响到国际产业转移。尝试对中国产业转移的路径依赖和产业转移粘性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总结出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的两难选择和潜在优势,并提出了政策建议,这在国内目前属于比较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周圣强 《经济前沿》2013,4(5):55-68
为揭示我国汽车工业的结构演进过程,以更好地引导发展,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汽车工业市场结构变迁及其成因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可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的市场结构特点、成因、竞争程度均有很大差异,其中政府和市场影响呈现此消彼长的局面,但政府角色更关键。政府一系列行为旨在塑造由国营车企主导的高集中度市场结构,但行政主导式的高集中寡占型市场结构由于缺乏有效市场竞争,因而市场结构始终与较强的市场势力和不完全竞争相联系。此外,本文还运用博弈论探讨了现阶段“多角联盟”下的企业行为,分析表明该结构下的价格合谋更具稳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