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黎峰 《当代财经》2022,(2):103-114
在逆全球化浪潮兴起、全球价值链分工受阻的背景下,开展国内价值链分工是否有利于提升中国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相对于区域市场分割,国内价值链分工能产生明显的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省级区域行业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东部沿海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上优于内陆地区,而国内价值分工的不断深入推动了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且该影响在内陆地区更为显著,由此预示区域间资源配置效率差距的收敛。就其影响机理而言,随着国内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加深,内陆地区的产业布局更加集聚,进而推动资源配置效率快速提升。为此,应彻底打破区域间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以特色产业集群及区域间专业化分工提升东部沿海地区资源配置效率,抢抓国家新西部大开发计划的历史契机推动国内价值链和产业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2.
在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测算了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30个省区市数字技术投入量、地区内以及区域间增加值贸易数据,据此探讨了区域内价值链和区域间价值链的特征事实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数字技术影响国内价值链循环的理论机制和实证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技术的使用降低区域内价值链嵌入度、提升区域间价值链的嵌入度,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这个结果通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其次数字技术通过促进消费升级和降低成本畅通国内循环,但存在数字技术来源的差异性。应进一步发掘数字技术在发展新消费和促进区域融合、提高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国内区域间价值链嵌入程度。  相似文献   

3.
当代区域分工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区域分工内容正从传统的产业分工、产品分工深化为产品内的新型价值链分工。企业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与国内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驱动创新、促进创业、鼓励创智、最终创富。价值链分工下企业参与GVC和NVC有自己的选择,通过采用价值链选择模型描述企业行为,从利润最大化角度深入分析企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的路径选择,以期为不同价值链层次的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价值链角度出发,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投入产出表,将水平和垂直(前向和后向)溢出统一纳入分析框架内,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资进入对同行业内资企业出口没有显著影响,但抑制了上游内资企业出口,促进了下游内资企业出口,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外资进入对上游内资企业出口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低端锁定效应,表现为缩短了国内价值链长度和使上游内资企业更依赖进口中间品;而对下游内资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则主要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实现,促进了其创新;外资对同行业内资企业并未表现出竞争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外资进入对下游内资企业出口的正向溢出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及中部地区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6.
文章从金融发展视角探讨外资进入是否导致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低端锁定”。在分析金融发展约束下外资进入对东道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机制基础上,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2个地级市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通过融资效率、风险投资和价值发现渠道制约外资技术溢出,外资进入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金融发展门槛效应,特别是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外资进入显著地加剧了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低端锁定”;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外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开始显现,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考虑内生性和动态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文章还发现,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金融发展仍未达到外资进入促进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最优水平。研究结论可对于“十四五”规划期间推动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入中国的外资增长迅速,同时中国企业也逐渐融入以价值链为主导形式的国际化分工中.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并结合投入产出表,研究外资进入对中国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结果 发现,行业内水平溢出渠道对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高有着抑制作用,而行业间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渠道均促进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高.为了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以2002年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估计,结果发现外资进入显著提高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此外,本文发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外资进入对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变动的影响机制.最后,本文基于"双循环"新格局视角,从营商环境、投资粘性、科技创新和不确定性事件的应对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外资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大国发展经济学视角出发,分析了外资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深度融入国际外循环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文章基于2007—2017年30个省域贸易增加值分解数据,揭示了省域国内国际双重价值链关联特征,并进一步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省域国内国际双重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拓展了制度质量和信息化水平的分析情境。研究发现:第一,总体上,各省域对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具有显著异质性。外资的进入提升了省域在国内国际双重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且国际资本的进入在推动国内大循环构建与发展的同时更能推动国内各省域同国际外循环的价值链分工合作。第二,机制分析发现,外资进入主要通过生产率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促进省域同全球价值链的关联,以及通过外部冲击效应提升省域对国内价值链的嵌入程度。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外资进入对省域国内国际双重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在东中西部间存在明显的地理区域差异,且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外资对省域国内国际双重价值链嵌入的促进效应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第四,进一步拓展制度和信息化情境...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上游度模型,构建国内价值链分工地位、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指数,系统刻画1997-2007年我国国内价值链分工形态,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国内价值链的产业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总体尚未形成严格的东中西梯次分布的价值链空间格局,产业属性决定国内价值链嵌入位置和分工地位,产业国有比重越高越有助于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产业资本劳动比提升嵌入位置却恶化分工地位,产业规模对分工地位没有显著影响;区域FDI导致价值链低端锁定和增值能力弱化,区域创新投入强化产业直接价值增值、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价值链嵌入位置,但二者与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关系均不显著。优化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成本、选择差异化的区域产业升级路径是构建国内价值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曲金艺  李伟  曲智 《技术经济》2021,40(5):10-15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飞速变革,科学技术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愈加明显.通过对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中国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对外资进入的作用方向.研究结果发现:技术水平对外资进入具备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技术水平越高其对外资进入的抑制作用越强,两者具备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中国先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外资的依赖程度将不断降低.研究结论对提升中国外资进入质量及完善外资引进政策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合考虑分工环节和附加值创造双重影响,基于增加值替代总出口的改进版出口上游度测算方法,利用WIOD数据测算了行业上游度和出口上游度,并结合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对中国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了再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确实处于中低端,但与单纯考虑生产环节所发现的分工地位进一步恶化趋势不同,综合考虑附加值创造后的测算表明,中国分工地位有改善趋势,但这一变化主要来自于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改善,服务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仍趋于恶化。要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不利分工地位,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应注重"双管齐下",不仅要依托制造业转型升级,更应以服务贸易为抓手,努力促进服务出口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提升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对于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30个省份(市、自治区)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到国内价值链分工参与度及前向、后向参与度,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促进前向和后向分工协调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技术促进、规模经济和消费升级效应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西部地区、上游分工环节以及制造业行业价值链分工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改善区域发展失调、价值链分工上游垄断下游过度竞争以及制造业技术水平不足等情况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开放条件下中国轿车产业的外资进入与市场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进入提高了国内轿车市场的竞争程度,降低了市场集中度,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张和产品的差异化,同时也降低了产品价格,带来了消费者福利的提高;改善了我国轿车产业的组织结构,很多企业已经达到了工厂最小最优规模经济水平,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外资进入从资本规模、技术、产品差异、规模经济等几个方面提高了国内资本的进入壁垒;政府与跨国公司共同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亟待改变.  相似文献   

14.
外资进入与中国式创新双低困境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竹君  黄先海  王毅 《经济研究》2020,55(5):99-115
  相似文献   

15.
16.
抑制国内地区间隐含碳转移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探究国内价值链嵌入对区际隐含碳转移的影响可为中国碳减排提供新思路。本文利用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将地区隐含碳排放按照最终消费吸收地分解至双边层面,探究了国内价值链不同嵌入模式对区际隐含碳转移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嵌入国内价值链能够显著抑制区际隐含碳转移,前向嵌入模式存在减排效应,后向嵌入模式存在增排效应;提升本地“低碳技术优势”是前向嵌入模式抑制区际隐含碳转移的重要渠道,但需警惕“中部塌陷”问题;产业集聚效应与低碳技术创新效应驱动了后向嵌入增排效应“边际递减”的非线性特征。本研究从优化国内分工模式的角度,为推进“双碳”目标进程提供了新的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嵌入改变了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方式与空间布局,为企业应对新一轮全球价值链重塑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为此,文章基于投入产出表与企业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构建全球价值链嵌入长度的衡量指标,并进一步探究数字经济在其演进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发现:(1)2001-2013年,国内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长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且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应的生产链条更长。(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国内企业将原本位于国外的投入侧生产环节内向化,进而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参与更多的生产环节。(3)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升生产率水平和降低外部交易成本两条渠道推动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长度的扩张。(4)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一般贸易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促进效果更强,且只有当国内上游行业具备较强的中间品供给能力(包括生产能力与研发能力)时,数字经济的促进效果才能有效发挥。文章为我国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构筑更加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东道国国内市场优势是影响外资创新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国内市场导向视角,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行业外资进入显著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创新,外资国内市场导向对该促进效应存在强烈的正向调节作用,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发现,外资国内市场导向通过生产本地化效应和市场结构效应强化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的本土企业,外资进入的创新促进作用更大;对于不同要素密集度的本土企业,外资国内市场导向均能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但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的本土企业,外资国内市场导向的调节效应更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本文对充分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高水平引进外资、吸聚全球资源要素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培育壮大内向型的国内价值链(NVC)是否意味着逐步淡化发展外向型的全球价值链(GVC)?明晰这两种发展模式背后的影响机制是回答该问题的关键。本文的理论模型推导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在GVC未被破坏时,NVC的构建发展是对GVC的互补。进一步地,当考虑到GVC受到破坏这一动态情形时,NVC的构建发展将对GVC产生替代作用。通过发展NVC,在强化国内不同行业的GVC参与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使国家经济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上述发现为认识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完善相关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必须承担全球化带来的跨国粮商对中国粮食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大规模入侵,因此,现代粮食安全要转换思想,开拓思维,在维持粮食产业稳产增产的基本情况下,还应重视现代全球粮食产业的全球化、全供应链安全和集聚化效益等新的思路带来的转变,对中国的粮食产业报以整体的不断前行发展变化的思路,基于粮食产业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形成更为稳定和高层次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在维护中国粮食安全的同时,提高中国粮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