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CHIP(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2年)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城市居民的社会资本对其收入水平和差异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居民收入会随着自身社会资本的改善而提高。社会资本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种不同的机制:(1)即使个体的社会资本相同,由于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的异质性,社会资本在不同的收入群体中会产生扩大收入差距的影响;(2)给定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相同,个体社会资本量的异质性也会扩大收入差距。笔者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分布,从而验证了第一类机制。给定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相同,使用夏普利值分解的方法发现,个体社会资本量的异质性会加剧收入差距的扩大,但是这一贡献并没有区域、行业特征等因素显著。随后的实证分析检验了社会资本对收入确实有提高作用,同时也分析出社会资本可能会缩小收入差距。这加深了我们对于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微观机制的理解,并对制定消除收入差距的政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工商资本下乡对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和浙大卡特—企研中国涉农研究数据库(CCAD)数据,分析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商资本下乡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水平,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收入结构上,工商资本下乡主要提高了农户非农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但降低了农业经营性收入;工商资本下乡通过推动农户家庭劳动力从本地务农向本地非农就业转移,提高非农就业率,从而促进总收入增加;工商资本下乡的增收效应对于不同受教育水平和经济状况的农户没有显著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作用;涉农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工商资本均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且增收作用逐渐增强。本研究为推进工商资本下乡、实现农民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赵剑治  陆铭 《经济学》2009,(4):363-390
社会关系网络对于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有多大?在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关系对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有怎样的不同?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家庭收入的决定以及农户间收入差距的分解发现,社会网络对收入差距的贡献达到12.1%-13.4%,在各种收入决定因素中,仅次于村庄哑变量、非农就业比重和教育,位居第四。在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社会网络对收入的提高作用,以及社会网络对于收入差距的贡献度都明显高于中西部。  相似文献   

4.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可以用来缩小农户间收入差距吗?通过构建简要两期生产模型,揭示农村公共产品不同成本分担模式对农户收入差距影响机理,并采用陕西5个县20个村400户农户调研数据验证了公共产品提供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仅有通过对农村居民征收收入税的方式来提供消费性公共产品,才会缩小收入差距;通过政府拨款方式或通过农户一事一议集资提供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都会拉大收入差距;而通过合作社集资方式提供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对农户收入差距的最终影响须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我国互联网普及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基于2005-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互联网普及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互联网普及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互联网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从长期看,互联网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促进作用,并保持着稳定均衡关系,互联网普及率对城乡收入差距预测方差具有较大贡献度.对此,文章提出加大农村互联网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力度等建议,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阐释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在该影响中的调节效应,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会对二者的关系产生反向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大于东部地区。未来可以通过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培育农村数字人才、发展农村数字金融等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也要注重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以更好实现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缩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我国居民收入和财富差距持续扩大的现实,系统研究了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利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差异税率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增加了居民总税负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总消费,综合效应导致社会财富积累和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减少.同时,本文还发现了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与股市参与深度正相关、与房价收入比负相关的结论.本文的研究为拓宽我国城镇居民分享和获取更多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取向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份2852份农村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数据,运用Gini系数等指标,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进行统计测算;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构建有序Probit模型,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户人均收入及收入差距由于农户基本特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政治资本不同,以及地理环境和地区差异而存在较大差异;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合理的界限;农户人均收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地理环境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县域银行业竞争是否会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缩小收入差距以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将县域银行网点数据与CHFS农户数据匹配,经验分析了县域银行业竞争对农户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县域银行业竞争促进了农户绝对收入增长、缩小了农户相对收入差距。其机制在于,银行业竞争有助于提升农户金融可得性,通过资本流引导生产流促进农户创新创业;相比于高收入农户,中低收入农户能从银行业竞争中获益更多。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份额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县域银行业竞争的农户收入增长效应,而根植本土的农村商业银行份额提升的作用则不明显;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和数字金融发展均能在银行业竞争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中产生显著的调节效应。但是,银行业竞争难以弥补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这体现了要进一步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金融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转变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利用1985—2010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增长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鉴于此,完善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制度,改变农村消费观念,降低农村居民储蓄率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城乡差异和职业地位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齐良书 《经济研究》2006,41(11):16-26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9个省的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了居民自评健康与家庭人均收入和社区内收入不均之间的相关关系。考虑到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特征,本文将农村样本和城镇样本分开处理;考虑到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计量方程中引入了代表职业地位的变量及其与收入和收入不均的交互项。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关系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是:收入与健康的关系、收入不均与健康的关系都存在城乡差异和职业差异,这说明在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的关系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十分重要。要解决健康不平等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主要是农村居民和生活在城镇的农民的医疗保障,同时要设法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本,并逐步取消各种造成城乡分割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胡东宁  赵增力 《技术经济》2023,42(9):171-183
使用农户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结合全国范围内分省份实施的新一轮农地确权颁证政策,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农 地确权颁证政策如何改变农户家庭的要素配置,进而影响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研究发现:领取农地确权证书后,家庭的收入 相对剥夺指数显著下降,说明农地确权颁证政策能够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农地确权颁证政策的效果 受到农地资源禀赋的影响,对平原地区和土地破碎化较为严重的农户家庭而言,农地确权颁证政策的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 析发现,农地确权颁证政策主要通过促进低收入农户家庭流转土地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增加土地租金收入和非农就业收入,实 现农村内部相对收入差距的缩小。扩展性分析也发现,农地确权颁证政策对收入相对剥夺指数的降低作用会受到农户家庭社 会保障状况和地区要素市场发育水平的调节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以制度改革释放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生产活力,推动 低收入农户家庭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是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已有涉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中都是以正规金融为主,几乎普遍忽略了在我国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非正规金融.本文基于非正规金融视角,利用多变量VAR模型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问题.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的扩大短期内将促进农民增收,长期会带来负效应;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有利于降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农村非正规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但不利于降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基于2100户农户2005-2009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农户金融资产配置与收入差距间的两阶段面板门限协整回归,对金融资产配置作用于农户收入差距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检验。论文从数理模型上证明了金融资产配置差异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利用非线性门限协整回归的极大似然估计量,本文估计了我国农户金融资产配置与收入差距的两阶段门限模型,并对其模型选择及其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模型的回归结果及门限参数的变化轨迹证实了金融资产配置的门槛前后农户收入的差异性,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差异确实对农户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改善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环境及结构可能有助于消减农户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金融发展可度量为金融-规模、金融-活动和金融*效率三个主要指标.利用OLS和GMM回归、面板单位根、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后得知: (1)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库兹涅茨效应,即所谓的倒U关系. (2)中国金融发展规模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加强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增长取得了显著作用,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3)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农村信贷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农户收入差距的微观基础: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高梦滔  姚洋 《经济研究》2006,41(12):71-80
本文基于中国8个省份、1320个农户、跨度15年的微观面板数据,使用非参数回归方法对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原因加以分析,利用广义差分方法去除农户异质性以后,估计的结果发现:(1)教育和在职培训体现出的人力资本是拉大农户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2)物质资本,包括土地,对于农户收入的差距没有显著影响;(3)在不同的收入组别上,人力资本的回报都显著高于物质资本的回报。  相似文献   

17.
李彦龙  李燕 《金融评论》2023,(1):62-80+123
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是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本文尝试采用多维数据从国内与国外、宏观与微观、直接与间接等多个视角综合考察数字金融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的国内、国外两大视角出发检验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之后以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数字金融存在的拉大高收入群体间收入差距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并有以下发现。第一,数字金融缩小了国家内部的收入差距,但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间存在着潜在“U”型关系,创新是上述潜在“U”型关系的重要解释,这与以往研究显示的简单线性关系不同。第二,数字金融拉大了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且这种扩大趋势在高收入国家中更加明显。第三,数字金融拉大了高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这一结论同时得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实证支持。整体来看,本文不仅为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而且为如何通过数字金融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市场化进程中农村的公共管理服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通过控制实验方法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验证了政府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管理服务影响农户收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以乡镇企业、村办企业数量衡量的政府经济管理服务显著影响农户收入,企业数量越多的村庄农户收入也越高;以村基层组织干部素质衡量的政府社会管理服务也是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因素;与经济管理服务相比,政府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力较弱。政府应当通过公共服务购买改革等方式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经济领域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为了探寻农村金融政策对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效果,本文首先构建模型实证检验了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显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随后选用西北五省的数据样本,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各项农村金融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际作用,结果显示一些政策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没有明显效果,甚至还有一些政策起到反作用.最后分析了这些原因并给出建议,农村金融政策不应盲目求广求深,而应当与经济发展协调一致,重在提高效率优化配置,切实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共同富裕视角,本文运用全国、城乡、区域不同层面的收入分配数据,测算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趋势变化及结构性来源,总结并预判了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了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整体上还没有出现趋势性缩小,省际和省内农村收入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脱贫人口等边缘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主要源自工资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等,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会随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五类新问题已然显现,一是农村各类常住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二是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收入差距拉大并传导至农村;三是重大改革进程有别导致财产性收入差距拉大;四是新冠疫情引发行业和群体层面的收入差距;五是自然灾害拉大农业与非农、南方与北方收入差距。应继续提高农村边缘群体收入水平,同步缩小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农户和本地公职人员、入乡人员的收入差距,积极防范新冠疫情和自然灾害引发的收入分化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