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和其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民营上市公司的业绩整体上好于全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上市公司无论是通过IPO上市还是买壳上市,其最终控股股东对公司整体的侵占程度都较低。其他控制权特征如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与公司业绩没有强相关;高管是否在控制链企业中任职与公司业绩负相关,这些都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另外,监事会在公司内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民营企业在内部监管上应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中国证券市场2004年和2005年的并购事件,实证检验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对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控制权以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和并购绩效之间均呈现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控制权还是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均具有两面性特征。中国民营股东在安排所有权结构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控股股东充分的控制权,又必须避免控制权与现金流权过分偏离,以防止公司价值落入非线性曲线的底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超额商誉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超额商誉规模更大时,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进行外部融资的规模更大。其产生影响的原因在于超额商誉规模越大,会使得股价高估程度越大,进而使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规模更大。该结论表明,超额商誉的支付能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进而导致企业愿意在并购交易中支付更高成本。在进一步的分析中,研究了高额商誉资产与超额商誉的关系,研究表明,拥有高额商誉资产的企业超额商誉规模越大,并且拥有高额商誉资产的上市公司股价高估程度更大,进而使得有融资需求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规模更大;基于审计质量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超额商誉对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影响在低质量审计组更显著;基于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超额商誉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影响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同时,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控股股东在超额商誉规模较大时质押股权是高风险行为,因为超额商誉规模越大,会使得股票价格在未来期间大幅下跌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视角研究了控股股东侵占与公司治理问题,特别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有助于缓解控股股东过度投资。基于Richardson(2006)预期投资模型,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过度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弱化这种分离度与过度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政府控股公司比私人控股公司的过度投资更为严重,而改善外部治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过度投资。文章为控股股东侵占行为提供了证据,同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效缓解了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5.
孙刚  朱凯  陶李 《财经研究》2012,(4):134-144
文章研究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税收成本差异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作为股利政策的决策者,控股股东须权衡股利政策的成本和收益,其中税收成本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对税收成本的关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由于税利分离程度较高,民营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税收成本更为敏感,尤其是在自然人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研究发现,自然人控股公司最不偏好采用现金股利的分配方式以规避税收成本,而国有控股公司更倾向于发放较高的现金股利。实证结果支持了文章的假说,即不同产权所隐含的税收成本差异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邹平  付莹 《财经研究》2007,33(9):135-143
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享有的控制权可能超过其持有的现金流权,造成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两权分离"。两权分离致使股权结构更加复杂,为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淘空上市公司和利润转移等行为提供了便利。文章从理论角度考察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企业价值及资本结构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控制背景,本文实证考察了不同控制特征下资本投资规模对控制权收益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央企所辖上市公司通过资本投资攫取控制权收益的程度显著低于地方所辖的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规模对控制权收益的影响程度高于中央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低于地方企业集团和国资委控制的上市公司;地方企业集团所控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行为不仅挤占了中小投责者的共事利益.而且损害了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2004-2008年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研究了终极控制权、法律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与公司财务风险负相关.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加重了其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获取私有收益的行为,加重了公司财务风险,两权分离程度与公司财务风险正相关.较高的地区法治水平能够有效遏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上市公司所处的法律环境越好,其财务风险就越小.法律环境的改善不仅有助于直接降低公司财务风险,还有助于减轻由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分离所导致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9.
民营上市企业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上市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上市企业能否健康发展,既关系到民营企业能否通过资本市场完成二次创业,也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A股市场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我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和民营企业买壳上市的动机以及成本,并进一步比较了民营与非民营上市公司及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民营公司在股权特征以及绩效方面的特征和差异,探讨了造成此种差异可能的原因,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上市背景和上市目的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到其股权结构,然后通过具体的经营行为反映到公司治理领域,最终作用到公司绩效上面.因此对于我国民营上市企业来说,间接上市民营企业的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可能比间接上市民营企业的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金字塔股权结构是造成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主要原因,这种分离导致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企业的控制者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将企业的资产和利润转移到自己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股东的利益就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在中国,这样的掏空行为屡禁不止。结合中国上市公司掏空下级公司的案例,对掏空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