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前提,它认为人是通过深思熟虑的权衡和计算来追求最大利益的人。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人假设”的演进路径,并深入分析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西蒙有限理性说、制度学派“社会—文化人”说、行为科学心理实验、莱宾斯坦X效率理论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最后,文章提出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提出“科学经济人”的新概念,即要做到“经济人”与“利他人”的统一、“经济人”与“非理性人”的统一、“经济人”与“社会人”的统一、“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经济人”与“生态人”的统一,从而给出了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作为经济学研究假设前提的经济人,不能只表示个体经济人,还必须要有对社会经济人的假设抽象.缺失社会经济人假设的经济学研究只能从社会经济中的个体出发分析和探讨人类的经济行为,在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是难以展开的,因此迄今为止的宏观经济理论仍只是局限于解释经济个体之间的利益之争,而没有体现出更高层次上的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理性思考和自觉维护.在这种状态下,已经进入21世纪的经济学主要的宏观经济理论,不仅不完全适用于像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就是在其提出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基本上不被政府的宏观调控接受为指导理论.因而,深化经济人研究,增加社会经济人假设,必将成为推动21世纪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传统经济学把人作为物化的生产要素,是生产财富的一种工具,“理性经济人”假设因此成为经济分析的根本假设,人的行为的最终目的被界定为经济利益最大化。然而,经济是人的经济,经济学也应是人的经济学,作为一个真实的人,除了应拥有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性维度以外。不可能排除属于伦理道德、文化习俗范畴的伦理之维,利益的最大化远不能概括人的生存和发展目标。为此,从分析理性内容入手,提出经济人假设所缺失的文化维度,确立“文化经济人”的定义。并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上对文化维度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理性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一般认为是由古典经济学的缔造者斯密提出,并逐渐发展的,其实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先贤有类似论述,二者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对中国经济思想遗产进行认识和定位,也有利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本文的主旨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也是其核心概念之一.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一假设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加以审视和借鉴,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性”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不准备讨论关于人性问题的一般哲学观点,而是从西方管理哲学的角度来谈人性问题。西方管理学说中曾先后提出了四种与管理有关的人性假设,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的假设。这四种假设表明了西方管理界对于人性看法的一个演变历程。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的企业管理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经济人”又称“实利人”,它的假设从一种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都…  相似文献   

7.
兰照 《全国商情》2012,(17):94-96
行为经济学将人看作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因而更增加了与现实的契合度。婚姻完全私人化的提出是基于一种高度自由化的假设,并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在这种理想模式下推行婚姻私人化,有其可行之处,但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像传统经济学所提出的经济人一样将理性思维一以贯之。婚姻私人化必然会遇到诸多现实和制度设计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天下"皆为利"与善因论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人的"利己"本性为前提,肯定人们求利、求富的合理性,在等级森严,"小不得僭大,贱不得踰贵"的秦汉社会,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亚当.斯密"经济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假设亦强调尊重个人的求利行为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司马迁与斯密研究求富、逐利行为,尽管皆以人的"利己"本性为前提条件,但因各自所处的时代不同,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及视角各异,二者又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经济思想。前者代表了庶民地主和工商业地主的利益和要求,而非为替资本主义辩护,后者则是上升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反对重商主义和国家干预政策,要求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9.
自18世纪以来,经济学界一直依靠“经济人”假设来分析以各种方式参与市场的人们的行为,并由此对自由交易制度的有效性进行了缜密的推论。半个多世纪以来,现代经济学秉承新古典学术传统,创立了一大批新兴学科,不断扩大自己的解释半径,而它所取得的每一个进展,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来自对经济理性和“经济人”假设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经济理性与“经济人”假设不但是经济学解释外部世界的工具,而且也是经济学自身发展并取得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0.
宋曙光 《企业家天地》2011,(10):118-119
管理的重要主体是人,培养人才就是重中之重,人才强院就尤为重要。西方管理理论的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复杂人假设、文化人假设和自我实现人假设为我们人才管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试析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亚当·斯密以来 ,西方经济学中对“经济人假设”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然而 ,经济人假设不但没有被动摇 ,反而在争论中得到了修正与发展。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以“经济人假设”为发端 ,沿着“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脉络展开 ,呈现出多维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假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理论前提,是在自由的经济制度下,保证最大化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并能够增进社会集体福利的抽象假说。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人”范式引入了政治决策领域,拓宽了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但是这种方法论上的创新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已经将“经济人”道德层次的社会属性抽取掉了;在强调不同市场环境下决策者的品行不变性的时候,却忽视了决策环境和决策影响的变化;尽管注意到了外部性对集体选择行为过程的影响,但是客观上却又混淆了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区别。这样公共选择理论就不可避免地在“经济人”假设的移植使用上走了片面化、表面化的形而上学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假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理论前提,是在自由的经济制度下,保证最大化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并能够增进社会集体福利的抽象假说。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人”范式引入了政治决策领域,拓宽了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但是这种方法论上的创新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已经将“经济人”道德层次的社会属性抽取掉了;在强调不同市场环境下决策者的品行不变性的时候,却忽视了决策环境和决策影响的变化;尽管注意到了外部性对集体选择行为过程的影响,但是客观上却又混淆了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区别。这样公共选择理论就不可避免地在“经济人”假设的移植使用上走了片面化、表面化的形而上学的路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原来的经济学假设体系已经不再适合新的经济学理论的构建。现代经济学提出的如“社会资本”“文化”等“软要素”对经济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软要素”网络化特征与原来的“经济人”个人本位主义等假设并不相容。为此,构建“企业人”假设,作为“软要素”的研究平台,“企业人”假设能够很好的解释“软要素”的特征如网络化、嵌入性等等。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三种脉络:一是对传统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的反思,形成了社会选择理论、感性选择理论以及行为经济学理论;二是对传统经济理论分析工具不足的反思,形成了社会学的制度主义理论;三是对经济学研究路径的反思,形成了社会网络理论。理性、制度与社会网络分别以微观、宏观以及中观的研究视野共同构成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崭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方法论,有观点认为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范式为基点。卖际上,该方法属于修正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主要表现:一是修正的经济人假设;二是非零交易成本假设;三是新古典经济学分析工具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可以和上个世纪末的苏东剧变并列,成为对世界意识形态影响巨大的事件。此次金融危机给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两点重要启示:一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致命弱点与局限在危机中暴露无遗,使我们更加坚定必须批判和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信念;二是经济危机对马克思主义的确证意义,为突破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薄弱环节提供重要力量与启示,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道德需要的逻辑起点是以“经济人”理性为基础,以生态理性为最终目标的“生态经济人”理性。“生态经济人”理性是生态理性的初级阶段。在新全球化时代,过分张扬“经济人”理性必会加剧生态危机,而过分主张生态理性却又曲高和寡,所以,我们需要一条在“经济人”理性的基础上,将生态理性从应然转变为实然的途径,这条途径就是倡导“生态经济人”理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外在的生态道德要求转变为公民内在自律、自觉的生态道德需要,更好地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展开了全方位的批判:他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观念表现;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社会根源在于它掩盖了真实的生产关系;剖析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方法论基础即主客颠倒性;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分析问题的非历史主义原则。在此过程中,马克思进一步论证了他早年阐释的意识形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