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方法,利用1996年1月到2010年3月的中国样本分月度数据,对货币供应量、资产价格与物价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在检验方法上,本文使用了单位根、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中现金M0为平稳数据,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上证指数和CPI都是一阶单整变量。CPI和M1、上证指数和M1的Johanson检验均显著,说明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上证指数的增长、CPI的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也与大多数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相一致。在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的因果性关系方面,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与资产价格的关系甚为紧密,两者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从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的因果关系看,两者之间存在CPI到M1的单向因果关系,这与目前的大部分研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货膨胀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适度的通货膨胀可能为经济带来积极影响,但持续的高速通货膨胀会对一国经济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政府多次尝试通过货币政策控制通胀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本文选取了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月度数据,通过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分析,对通货膨胀现象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得到结论,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货币供应量并不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而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因素是通货膨胀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3.
近期物价上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货膨胀压力在进一步加大。本文选用了2007年-2010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供应量M0、M1、M2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研究,验证近期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具体关系。综合运用协整分析、因果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来揭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长期均衡及短期波动关系,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M1、M2变化是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整M1、M2,能够有效控制物价水平的上涨。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作为一个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自1984年开始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通过对中国1984-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2)进行单位根平稳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研究发现以下结论:(1)货币政策在调控中国经济起的作用在短期和长期内都是非中性的;(2)通过货币政策的数理模型发现,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呈波动性变化,但是自1997年以来,货币政策的波动区间逐渐减小且多在货币政策目标区间内;(3)通过构建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VAR计量模型发现,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高度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1998-2003年间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本文选用GDP衡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而说明我国目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以普勒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我国经济的基础冲击进行了两阶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的冲击仍然主要来自于商品市场;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与真实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仍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是合理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效率性,进而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对货币供应量的低效性进行了证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弗里德曼假说。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减缓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加剧了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货币供应量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变动能够引起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而且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能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勒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效率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基础性冲击仍然主要来自于商品市场,并且货币供应量与真实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因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仍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是合理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效率性,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对货币供应量的低效性进行了证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以此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达到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的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学术界争议的热点问题。文章运用协整检验和VEC(向量误差校正)模型对1996年以来货币供应量、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表明:M2与物价、产出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且M2与物价负相关而与产出正相关、M2对物价只产生微弱影响而对产出则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的经济学理论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情况产生的理论与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我国2000~2008年的月度宏观经济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货币供应量和短期利率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影响.经分析得出货币超短期内非中性且作用有限,长期内货币中性的结论.并对该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当前物价波动与货币供应量变化情况,利用1996年1月—2010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物价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物价波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不同意义上的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波动变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协整关系。应采取适时变动存款准备金率、灵活推行公开市场业务、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导等措施来实现物价稳定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检验出货币供应量M2为I(2),实际产出为I(1)之后,再用一个只包含M2的增长率、实际产出两变量的二元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来研究1962-2002年期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一次永久性变化对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存在Tobin效应,即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的一次永久性增加使实际产出增加,货币长期超中性不成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可以发现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过多的流动性带来通胀的预期.随后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了在18个月内,广义货币供应量对消费者价格指数有较大程度的正的影响.之后建立的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也得出了中国的物价波动较大程度上受到货币政策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与准货币供应量M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土地价格ep、房地产开发中外资利用额wz对房地产价格hp的影响。协整分析发现,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稳态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房地产价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房地产价格的单向Granger因;房地产价格是土地价格、外资利用的单向Granger因。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在长期,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土地价格和外资利用的一个正向冲击,会给房地产价格一个正向的影响;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个正向冲击,则会给房地产价格一个负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理论界都是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西方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对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我国关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货币非中性;货币短期内非中性,长期内中性;货币完全中性。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主要通过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来检验其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特别是80年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达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历史信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99年12月-2014年4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规律,并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构建ARMIA模型,随后对模型进行检验和适当调整,构建GARCH模型,试图较准确地预测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未来变化。从预测结果看,模型较好地发挥了预测功效,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十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发现,货币供应量对第二产业的发展最为有利,对第三产业也存在一定的影响,而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则很小。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造成了经济长期低迷和失业率上升。为了挽救经济的颓势,美国采取了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货币,对我国通货膨胀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文章利用VAR模型,通过实证检验美国货币供应量、双边汇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我国货币供应量与我国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结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会对我国通货膨胀造成冲击,短期内会促进我国通货膨胀,但从长期看会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