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低碳城镇化转型的内生性约束:机制分析与治理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低碳发展转型受分权体制刚性、激励机制扭曲和代理机制失灵等内生性约束的阻碍。为消除障碍因素的制约并加快低碳转型,亟需寻找驱动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转型的动力机制。然而,促使驱动力功能有效发挥及加快低碳城镇化建设,则有赖于社会多种力量的支持和参与。鉴于此,构建了一个以制度改革驱动为保障、技术创新驱动为手段、资源效率驱动为支撑、低碳需求驱动为引擎和低碳供给驱动为路径的驱动力机制体系,并提出以驱动力为导向的政府、企业和居民等行为主体互动合作的低碳城镇化转型治理框架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应用STIRPAT模型,以江苏省为例,分析高级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富裕程度、碳排放强度和人口城镇化率,弹性系数分别为4.5058、0.3135、0.2829和0.2890;而且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其正处于排放量上升、排放强度下降的"相对解锁"状态。最后提出要以低碳理念引领城镇化进程、以财税政策引领产业的低碳化转型、以碳交易市场激发企业的低碳转型动力等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3.
转型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种特殊的社区形态,推进其治理模式创新是落实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在追溯国内外转型社区起源基础上,界定我国转型社区概念与特性,在"制度—结构—能力"(SSC)框架下重构我国转型社区治理模式,剖析我国转型社区治理现实问题,并从制度建设、结构重塑、赋权增能等方面提供创新路径,以期为实现我国转型社区良序运行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胡熠  靳曙畅 《财会月刊》2022,(6):111-118
实现“双碳”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和经济低碳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探究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理论方面,数字技术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碳排放的外部不经济等机制降低碳排放。实践方面,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主要聚焦五条路径: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碳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发展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低碳生产生活体系、完善碳排放市场交易体系以及优化碳排放行政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老旧社区改造工作是提升居民获得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实现我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积极探索老旧社区绿色低碳化转型路径。首先梳理了社区尺度碳排放核算、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碳策略研究现状;其次归纳总结了老旧社区绿色低碳改造面临的转型挑战;最后提出了基于“策略—机制—评价”的路径:(1)以社区碳排放科学计量,溯源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社区整体和单独减碳空间,探索精准策略;(2)依托议事会、活动平台搭建,构建社区多主体参与、协作机制,有效推进社区更新;(3)建立全过程、分等级的社区改造评价体系,同时应对反馈能够及时优化,扩大示范效应,吸引市场化投资。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8,(16):25-28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上的争议与"健康城镇化"的呼吁一直并存,本文在当前供给侧改革思维的语境下,提出新区健康城镇化的分析框架,即针对"经济发展驱动机制"、"人口城镇化健康程度"、"土地开发与金融风险"、"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功能布局合理性"五项内容,利用对大数据的辩证逻辑分析,综合分析转型发展重点。在此框架下,对沈北新区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发展应对。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发展低碳经济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选择。而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场所,作为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不但是全球最主要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主体,还是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的地区,因此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城镇化已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目前,许多国家的城市以低碳发展为目标,关注和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而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正处于局部试验和区域实践推广的混合转折阶段,许多方面亟待完善,体制和政策的痼疾是最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低碳战略管理是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得以有效发挥的微观基础,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碳排放管制的推动和低碳战略管理需求的拉动下,企业迫切需要建设低碳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研究低碳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形成动力和条件,对推动企业低碳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和完善,进行企业低碳管理会计变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球气候治理和碳排放管制的外部压力和自愿低碳发展战略的内需动力是企业低碳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建设的动力机制。低碳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建设需要会计理论的完善、大数据技术的支撑、碳减排和碳固技术的成熟、信息技术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以低碳产业为支撑,产业的低碳升级是低碳经济题中之意。江西要实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工业比重大且工业内部主导行业以高耗能行业为主是其突出问题,加上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产业低碳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江西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产业低碳升级为支撑和切入点,充分利用现有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有利条件,采取有效举措以改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链条与产业结构,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作为人口输入型地区,承担着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化模式战略转型的重任,关系到整个国家城镇化的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以广东省为例,首先基于数据分析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人口流动、人口结构、人口"市民化"等视角分析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以此形成对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的基本认识;其次,对未来广东城镇化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最后,基于广东省的分析,从城镇化发展模式、发展质量等方面探讨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发展方向,提出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转型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锴  孙小慧  刘宁 《价值工程》2012,(27):108-110
在分析了低碳社区和保障性住房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低碳生活方式"的约束机制和"保障性住房"的奖励机制相结合,建立低碳约束下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创新体制,并在制度经济学和行为心理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这一管理体制的普遍性框架设计,然后从实施角度分析了该管理体制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转型金融旨在为高碳排放行业向低碳和零碳排放转型提供金融支持,对拓宽金融支持经济绿色变革范围,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转型金融通过引导企业节能减排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能够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通过分担机制分散转型成本与风险。当前,诸多国家或地区纷纷建立转型金融框架,多个国际组织对转型金融提出倡议和指导,部分金融机构根据业务范围提出转型金融标准或方案,越来越多转型金融项目成功实施。我国应积极借鉴转型金融发展国际经验,立足自身转型金融发展实践基础,建立切实可行的转型金融框架,激发高碳排放行业转型内生动力,加强金融体系对转型活动支持,加深转型金融国际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治理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学框架下将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与功能提炼为公众效用约束,并通过构建一个简洁的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选择模型阐明公众效用约束机制。结合公众效用软约束下中国地方发展型政府行为的经济影响以及直接构建公众效用约束机制面临的问题,从理论上解释了中央政府强化国家审计的治理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供给可以从审计方法流程、审计业务体系、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完善,全面评估效用结果、深度契合效用目标与有效实施问责约束,实现公众效用约束机制的间接构造,成为公共权力治理的“内部—经常性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发展阶段和体制背景下国家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的高碳化特征明显,在于发展中出现了"碳锁定"的问题。"碳锁定"源于技术锁定,并通过制度锁定得以完全形成并进一步强化。因此,碳解锁实质在于对碳基形成机制的变革,是多方博弈的过程。本文以"碳锁定"治理为研究对象,根据博弈参与方之间的性质,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碳锁定"治理过程中诸方利益博弈关系。研究发现:中央政府以维护和实现整体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确保政策实施的权威性;地方政府以政绩为导向,存在打政策"擦边球"现象;企业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下致力于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诸方利益诉求的实现在于碳解锁制度路径的建立和实施。因此,提出了政府应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企业应强化约束机制、消费者需树立绿色消费意识倒逼低碳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童利军 《价值工程》2014,(20):20-22
房地产业的碳排放量占了全社会碳排放总量30%以上,房地产的低碳转型是实现控制碳排放的关键之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推动了浙江经济的增长,但这种粗放发展的房地产导致浙江经济对房地产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浙江可以围绕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这两个减碳重点的房地产开发领域,构建发展低碳房地产的"3+2+3"制度和技术集成体系。即,构建低碳房地产的3项基本制度、2类关键技术和3个保障机制,从而实现浙江房地产业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6.
“双碳”目标对企业提出了绿色低碳转型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企业绿色治理,有助于加速“双碳”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混改国企绿色转型迫在眉睫,而绿色治理作为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却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各种问题亟待探寻和解决。基于此,以“双碳”目标为研究背景,以混改国企为研究对象,对混改国企绿色治理转型的现实需求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寻梳理,并提出“政府—利益相关者—混改国企”三位一体的绿色治理实现路径,解决“双碳”目标下混改国企存在绿色治理意愿不强、保障条件匮乏、互动协作能力不足以及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确保混改国企在价值共创中实现政府引导与监督、利益相关者多方推动、混改国企治理机制动态调整的多元共生的低碳绿色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碳减排视角的国家试点低碳城(镇)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国家低碳城(镇)试点是近年来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城镇化低碳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厘清我国试点低碳城(镇)的内涵基础上,结合空间载体依托小空间尺度新城新区的特征,以低碳目标、高端取向、形成特色为试点导向,应用Kaya恒等式分析国家试点低碳城(镇)碳排放影响因素,并研究提出了围绕主要影响因素突破重点领域,推进试点城(镇)"五个低碳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低碳约束下的我国最优城镇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的中期,在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不同规模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问题。在低碳约束下,我国必须寻求可持续的城镇化路径,首先应该回答的问题是多大的城市规模是可持续的。应用我国246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的城市规模—碳排放的经验模型为N形,最佳城市规模是1128万人。分东、中、西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东、西部模型是N型曲线,中部模型是倒N型曲线。无论是全国的数据还是东、中、西的样本,除部分中心城市外,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处于城市规模—碳排放上升阶段,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递增。  相似文献   

19.
张瑛  郝琎 《西部财会》2023,(4):17-19
在实现“双碳”目标和进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文献挖掘与理论研究,梳理我国财政政策和绿色低碳转型间的关系框架,进一步分析我国现行财政政策牵引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机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调整相关财政政策的对策建议。研究有助于对绿色低碳经济转型中财政政策机制发挥的牵引作用作出更深刻的理解,为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政策在绿色经济和低碳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支撑,为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张文君  陈丹良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中插1-中插7
新时代下城市文化空间成为城市空间治理的重要对象之一.城市文化空间治理既要解决过去快速城镇化所导致的"城市特性消失、归属感认可度差"等系列问题,又要符合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通过构建"目标—驱动—路径"的治理框架,提出"历史挖掘、多元融合和设施均衡"的治理路径及其行动方案,结合江安城市文化空间治理实际工作,在问卷调查统计和研究梳理"历史底蕴、文化特征、空间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验证,为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支撑和完善城市空间治理体系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