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金融引领了大时代的发展步伐,改变了人们的金融消费方式。方便快捷的支付模式,较好的客户体验性,灵活多元化的融资模式,也更加充分体现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优势。以“余额宝”和“苏宁小贷”等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不断涌现,加剧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竞争,同时也也凸显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不适应性和缺位性。所以要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安全的风险控制,健全法制体系,完善征信体系,全面进行监管,并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互联网金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小微企业融资为视角,从理论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是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现实选择。介绍并评价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融资、P2P和众筹三种小微企业互联网平台融资的模式。从颁发互联网金融许可证照、建立互联网小微企业融资征信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被普遍认为是金融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基于现实的分析和理论的思考认为:互联网金融既是一种连接技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其核心领域是众筹,社会基础是中产阶层的形成,有效运作的前提是信息真实透明;互联网金融不等于普惠金融。  相似文献   

4.
“长尾理论”是互联网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它打破了传统的“二八定律”,为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金融运营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企业融资中,小微企业处于资金需求的长尾,往往被传统商业银行体系所忽略。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基于帕累托分布的“需求曲线”理论,构筑小微企业等“长尾市场”金融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形式,为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可能。文章探讨了互联网金融的实质与特征,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以及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内外瓶颈的有效破解,明确了中小企业融资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已经是一种常态,同时也是一直以来的痼疾,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互联网金融在多年的发展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融资体系,使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互联网金融是融资的创新路径,论文论证了互联网金融融资在渠道、效率、成本和信息四个方面的优势能够很好地匹配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协同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认为相较于传统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融资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之间具有天然的协同合作优势,能有效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7.
共享金融在"互联网+"时代下对传统金融影响逐步显现,基于共享金融发展背景从金融参与主体的资金供给端、需求端和金融机构三方面论述了共享金融内涵,从"互联网+"金融技术建立共享金融硬件基础,信用评价机构建立其支撑主体,共享金融平台建立其运作主体,股权融资平台实现债务融资去杠杆化四个方面论述了"互联网+"视角下共享金融的发展路径。最后基于"十三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行业自律、监管主体、日常监测、第三方托管、准入与退出机制、信息披露与保险制度等十个方面论述"互联网+"视角下共享金融的监管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模式下,大部分小微企业通过民间借贷等渠道来解决融资问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P2P网络借贷、大众筹集、基于大数据的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创新模式的出现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使小微企业融资速度提高、融资成本降低、融资方式更加多样化,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融资风险,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使之能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城市发展处于成熟状态时,农村经济开始受到重视,农村的金融机构也逐渐受到关注,在政府实施普惠制政策和着重关注"三农"问题下,农村金融市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结合互联网金融和政府鼓励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根据农村独有的金融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解决农民融资困难等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不能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务.虽然政府已经把发展普惠金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是仍难以解决农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P2P、众筹、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和电商小贷5种模式,具有成本低、体验好和基于大数据的特点.互联网金融提高了农村人口的金融参与度,降低了民众理财的门槛,解决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难题,有力推动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与金融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社会诚信的基础会产生影响。为确保互联网金融对社会经济发展释放出最大的"正能量",应稳步推进与互联网金融相适应的征信体系建设,健全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金融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同时普惠金融举措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创造了契机与挑战,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善,所以,我们需要结合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的现状,对互联网与普惠金融模式下的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进行探讨,以探寻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探索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结合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发挥作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金融行业不断进行结构性改革、技术改革及创新改革等,进而提高了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它是金融产业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动态衍变的金融发展模式,对我国金融工程的发展与壮大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金融工程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探索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奥秘。  相似文献   

14.
科技金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新经济的蓬勃兴起与新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对科技金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更加重视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其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还存在着融资方式单一、金融工具创新滞后、科技担保体系不成熟、科技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借鉴美国和日本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及创新实践,下一步应重点在科技金融体制、科技金融工具、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科技金融法律政策体系四方面实现创新,以更好满足新经济背景下科技创新活动的各类融资需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振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现在科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趋增强。新时代催生了新的金融模式,如电子商务,阿里巴巴,网上银行,在线支付,网贷等新金融模式在我国仿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较多,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新模式的特征、发展方式及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有利于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产生和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兴起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十分火爆,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个人对所增加的财富也进行着管理和运用,开始了理财之路。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财方式和更多的理财选择。本文主要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模式以及互联网投资理财的优点与风险,并提出了降低其风险的策略,旨在为个人投资理财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投融资提出了极大需求。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民营经济主体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民间金融成为民营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和方式,然而民间金融在我国一直以半隐蔽方式发展。基于产权理论对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合理性进行梳理和逻辑论证,明确指出政府在金融制度变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应用尤为重要。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对民生的改善以及促进就业等都起着积极作用。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应用,就能促进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小微企业融资的困境和互联网金融模式加以分析,然后对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重要性和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最后结合实际对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发展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军 《西部金融》2014,(10):33-35
互联网金融是电子支付与金融业相结合的一种新生服务模式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消费习惯和支付方式,对金融创新乃至经济运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进行界定,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务的冲击和影响,提出了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属货币和纸币的出现代表着前两次金融革命的发生,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宣告了第三次金融革命的开始.顺应发展形势,众多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行业,并且渗透到金融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多种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传统银行业要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继续强有力地生存下去,就必须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进行改革创新,加快推进"互联网+银行"和"金融科技银行"建设步伐,在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鲶鱼效应"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