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已成共识,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大家关注是否会出现通缩?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底"或均衡点在什么地方?经济增长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挑战?挖掘未来增长潜力的着力点在哪里?3月21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年会之经济峰会上,来自境内外的经济学家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长把脉。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擎"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最重  相似文献   

2.
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迹象较为明显,社会各界对此看法不一。乐观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将逐步企稳,未来30年仍会有较大的上涨空间;悲观的观点则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可能持续减慢,更有甚者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出现"硬着陆"。为此,本文将详细剖析中国宏观经济的近期走势及长短期影响因素,分析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增长潜力,最后探讨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未来5~10年的转型与增长,不仅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具有历史性影响,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与恢复增长也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看,未来10年,尽管国际市场有可能继续动荡与萎缩,中国经济仍将处于上升的通道。增长不等于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重在研究防止增长主义导致"成长陷阱";政府不能替代市场,任何其他工具都不能取代市场机制在增长体系里的基础地位;中国的"十二五"经济转型具有历史性特点,不能把政府主导型增长方式固化为"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规划将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年均7%,比"十一五"预期目标低了0.5%,表明中国将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借此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但是,实现这一目标是"知易行难",因为目前中国仍然面临"经济再平衡"的调整压力。只有化解"经济再平衡"的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中西部地区发展势头良好,东北地区振兴初见成效。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通过对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的有效组合,可以形成区域接力增长态势,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极来接力东部地区的发展。未来支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化多层次格局为:经济支撑带—"新战略区域"和"潜在新战略区域"—城市新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新棋局的实现将更多地依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这两种区域政策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英才》2013,(5):91-92
中国特色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中国的未来需要应对的挑战又有哪些?"谁能给我一个只有‘一只手’的经济学家?"美国前总统杜鲁门这样抱怨道,因为经济学家们最爱叨咕的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与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不同,经济学家往往是从更加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难免会出现"两只手"。而在国内,关于"破八"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讨论甚嚣尘上,比如中国特色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中国的未来需要应对的挑战有哪些,经济学家们给出的答案可  相似文献   

7.
结合"十八大"报告关于经济工作的论述,谈谈我对中国经济现状与前景的基本看法。中国经济现状与目标中国经济现状是"十八大"规划未来的起点,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之后,目前我们所处的位置。关于目标,"十八大"提出了未来十年乃至本世纪中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国经济现状有四方面基本特点:一是总量很大。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超过10%。二是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从人均国民总收入看,我国在世界200多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中国经济已开始复苏,中国股市早已见底。"——6月8日,乔治.索罗斯应马云邀请至西湖边与浙企密商投资,索罗斯开门见山。他认为,"虽然中国经济目前只有美国经济的四分之一,但它可以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引擎。未来10年,全球经济增长会下降,而中国经济增长将快于大部分国家,并发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6月7日上午,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在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聚焦中国经济改革"的演讲中称,民营企业是未来创新的源泉,也是中国经济的未来,我们应该促进和拉动民营企业的发展。保尔森表示,从短期来看,中国现有的增长模式已经动力不足,必须重启改革。"中国目前的模式已经阻碍经济发展有一段时间了,不过让人乐观的是,中国政府已经  相似文献   

10.
黄慧 《企业导报》2009,(12):112-113
中小企业是大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带动经济摆脱金融危机的"活跃细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中国经济未来保持活力和持续高增长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看法。刚才上面几位演讲人都讲了很多关于中国中长期的看法,我想可能归纳一点,有一点大家是一样的,就是中国经济从短期来看问题并不是特别大,但是从中长期来看问题可能是比较大。在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中国的资源环境的协调性的问题,中国经济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到底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我想就这个问题跟大家交流一点看法,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到底怎么判断。我想大家都在讲增长方式,但是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美国、日本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对鲍莫尔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进一步拓展证明,两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关性较差,部分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农业部门还是一个技术相对"停滞"的部门。大力发展服务业以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不仅是工业化初级阶段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也应该是未来中国步入后工业化时期一项长期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及应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时下,"新常态"正在成为讨论中国经济增长的热词。然而,何谓经济的"新常态"还不甚清晰。为了界定本文讨论的内涵,也为了给大家的讨论提供一个靶子,本文拟在给出"新常态"定义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作出描述,并进而对新常态下的政策取向给出一些建议。何谓经济的"新常态"从字面上理解,所谓经济的"常态"应该是一个经济体运行的  相似文献   

14.
GDP增长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真正变得不再是最重要,转型、释放未来增长活力才是当前主题。笔者曾预言,2012年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年代,其特征将是"经济下行、社会震荡以及政府风险"。这一预言正在为2012年以来的国内局势变化所清晰地印证:一季度,中国GDP增长滑落至8.1%  相似文献   

15.
钟伟 《英才》2011,(5):28
资源、人口和环境很可能使中国经济在未来10-15年间未富先老,未盛先衰。人类经济增长是否有其极限?1968年的罗马俱乐部认为有,大部分经济学者认为没有。那么,中国经济增长是否有其极限?大部分经济学者认为中国经济仍将维持3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我认为这种乐观或许是被过去的辉煌灼伤了眼睛。曾经,中国经济的长足增长令人对其未来充满信心,我也一  相似文献   

16.
摘星阁     
这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大家说的最多的词是GDP;最近经济宏观调控,大家说的最多的词是固定资产投资。过去说GDP是比谁的GDP增长的快,今天说固定资产投资是比谁的固定资产控制的好,下降的  相似文献   

1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德江同志讲了,过去是不平凡的一年,未来是更不平凡的一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这是大家的判断。未来整体上的经济环境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我想借此给大家一个信心。即便全球经济在未来一年到一年半在下行,但是中国的经济,我认为还有更多  相似文献   

18.
正经济增长源泉的探讨一直是宏观增长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增长速度?这种增长速度能否持续?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如何?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呈现了周期性的特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研究的问题。张连城教授所著,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增长路径与经济周期研究》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对于  相似文献   

19.
修思禹  谢泽锋 《英才》2012,(10):89-93,88
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萎靡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经济减速,如何习惯在困境中生存成为各行业各企业面临的难题。虽然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如何"塑造未来经济"时刻拷问着每个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从2011年GDP9.2%的增长下降至今年二季度的7.6%,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逐渐远去。《英才》记者调查采访中发现,参加达沃斯的企业家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20.
主题为"未来经济十年:模式与变革"的首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于2013年3月18—19日在北京举行。第九、第十届人大常委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称,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是银行利润高,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