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城镇化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千年来形成的农村传统的养老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使得农村养老成为难以回避的问题。重视农村养老事业有助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本文从农村养老现状入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养老事业联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此时无疑就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旅游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成为两大社会热点问题。基于此,笔者针对城镇化进程给旅游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下为详述。  相似文献   

3.
赵莺 《现代经济》2015,(4):29-33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很大进步。本文在总结国内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2000—2012年间云南省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城镇化率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均GDP、区域进出口总额、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人均邮电业务量、公路里程、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数、文教卫生科学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解释变量,利用Eviews软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回归。最后,对回归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肖寒 《大众商务》2021,(6):247-248
2014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会议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第一位,其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大有裨益。新型城镇发展带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企业与农村待岗人员之间的联系,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本文针对新型城...  相似文献   

5.
在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职业技能、生活习惯、文明素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注重培训短期基本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已无法适应当前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亟需加强与升级.现代学徒制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学习方式等现实需求方面有很好的契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将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通过实证分析河北省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突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差距,并发掘造成这种差距的深层原因。新型城镇化包括农村基础教育的城镇化,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促进许昌市农村体育发展为研究目的,认为许昌市发展农村体育体现了多方需求,其发展状况良好,但组织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体育设施还需完善。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当今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本文对江苏省十三个城市的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1~2019年283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验证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在不同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下均可显著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并且随着分位数由低端向高端变化,数字经济对其促进作用加强。区域和城市规模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和特大型城市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最后提出统筹城市特征和发展差异,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不断扩大内需的长期动力之源,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加速器,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王牌引擎。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改革也在持续的进行之中。在最新一轮的社会变革中,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之中正在逐渐发挥着更为重大的作用,其也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经济活力和动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也在持续加快之中,伴随着中国城镇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中国的城镇外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本文阐述了何谓城镇化、城镇化与旅游经济的发展关系以及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全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我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课题,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中国现代社会的和谐进步,新型城镇化成为了一条必由之路.论文从我国新型城镇化现状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建议等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在理论探讨土地财政和新型城镇化对公共服务的影响的基础上,可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并运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的显著因素;土地财政对公共服务的直接影响显著为负,抑制作用由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逐渐减小;土地财政的新型城镇化效应阻碍了全国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也是影响公共服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向,城镇化进程也从传统城镇化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历程回顾发现,我国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但在新型城镇化下,从2014年开始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开始出现加速。基于2006年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省际面板数据,对面板数据拆解分析发现: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角度,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均收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且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农村人均收入提高具有"翘尾"效应,即城镇化水平越高,继续推进城镇化对农村人均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城镇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安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安徽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需要解决好乡村e站、农村电商发展资金支持、农村电商政策法规、互联网+宣传和品牌建设等七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4~2012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分别就不同梯度的城市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果展开分析,并动态评价城市梯度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脉冲效应。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大型城市的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脉冲效应远远大于中小城镇,相反在长期中小城市对新型城镇化的冲击大于大型城市。同时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城市梯度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大型城市对东部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大于中西部。中小城镇的发展对东部和中部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相反西部地区中小城镇与大型城市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在伯仲之间。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利用2006—2015年省级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十余年来中国金融集聚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加速攀升,区域不平衡和梯度分布特征明显;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门槛效应显著存在。其中,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不断优化;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机制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提升;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重点关注中部金融集聚的水平与质量,优化资金投资方向及效率,优先支持创新驱动与生态环保类项目,以提升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欧美模式、前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亚洲新兴经济体模式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各种模式的经验与教训主要体现在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政府与市场关系、制度创新、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中国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基本路径以及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小城镇是区域网络结构的一部分,与区域内大中城市共同形成生态经济环境相对独立的一个系统,小城镇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较好,受财力物力所限,人工生态环境往往较差,必须注重保护小城镇自然生态环境,优化人工生态环境,用生态环境序理论指导的城市总体规划应包括小城镇的规划,使城市区域网络整体的生态经济系统处于协调发展的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