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在财政政策和传统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国会的贸易保护主义环境和政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复苏,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短期来看对刺激美国经济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该政策会加大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助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货币竞相贬值和更广泛的贸易保护主义。长期来看该政策增加的流动性大量外流,对美国经济刺激作用有限,并影响美元的地位。因此需要国际社会广泛合作审慎应对该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欧元启动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元作为一种独立的超国家性质的法定货币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它的启动无疑会对世界经济及国际金融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跨国货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尤其深远。它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它将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它的启用将使国际货币体系由美元主导的单极格局转向美元、欧元、日元主导的多极格局。  相似文献   

3.
构建一个含名义与实际刚性、带金融加速器的开放经济模型,研究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及中国的应对之策。通过贝叶斯估计与数值模拟发现:美联储加息后国内利率将呈“驼峰”状上升,汇率即期大幅贬值,远期小幅升值。汇率贬值使进口需求锐减,出口需求骤增,国内通胀高企。实际利率上升使居民消费产生跨期替代,国内消费持续低迷;企业外部融资成本上升,由于金融加速器效应,国内投资锐减。因此,美联储加息使国内总需求降低,出口需求增加,净产出增加,同时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进一步的福利绩效分析表明,若货币当局实行单一最优货币规则可有效提高社会福利。基于此,提出货币政策调控与汇率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群华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25(5):107-110,123
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导致了全球经济动荡,对以美元为中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次危机的爆发既有环境因素的诱因,更有深刻的制度根源;针对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所呈现出的新特点,有必要深入思考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前景,把握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本次金融危机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提供了重要契机,从短期看,虽然国际货币体系很难发生重大调整,美元仍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从中长期看,美元作为中心货币的地位将被逐渐削弱,欧元与亚洲货币的地位将会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5.
以环中国圈中俄印三国的战略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政治稳健持续发展的反危机对策为出发点,在美元、欧元的货币格局上大胆创意构建第三极"货币合作"机制,改变现有世界经济的金融风险结构和英美市场经济"经典模式",对于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有显著的战略意义.后危机时代,应当加强中俄印经济合作,加强经济合作对货币合作的主动引导功能,将经济合作作为货币合作的基础,以中俄印区域经济政策的协调、区域融资便利机制的构建、债券市场与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以及货币合作监督机制的建立作为切入点,构建中俄印三国货币合作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6.
美元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美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对中美双方的经济利益也意义非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作为中美之间重要的经济纽带,它的变化或波动对中国和美国经济的影响异常深远。自2002年年初,美元就开始贬值,致使当时采取单一汇率政策钉住美元的人民币也被动贬值。2005年7月,中国放弃了单一的汇率政策,人民币升值2.1%,但是美元还是持续贬值,这种汇率变化对中国外贸出口、外资利用、房地产、外汇储备及宏观经济结构造成了巨大影响,结合实际经济运行,分析这些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的次优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瑞明 《西部金融》2009,(7):30-31,15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发表声明,宣布将在未来6个月内买入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美国2-10年期长期国债和7500亿美元MBS债券,以及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这标志着美联储时隔40年再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短期内会导致美元走软,但从长期来看美元仍会继续走强.同时,该政策对美国经济复苏总体上是有利的.然而,这一非常规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无奈之选.因此,在借鉴日本的经验基础上,本文认为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是次优选择.而中国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该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引致中国通货膨胀发生的国际因素主要有全球流动性过剩、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胀、国际粮食供求矛盾加剧等,这些因素通过国际贸易、外来投资、汇率制度等介质传导到中国,并与中国多年来内部存在的过度投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过度、全民炒股一夜暴富、雪灾与春节的并至等因素相撞击叠加,从而激活了国内潜在的物价上涨压力,引起物价连续上涨。应当完善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人民币缓慢升值、慎用加息、阻止热钱流入。控制中国物价持续上扬。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在当前全球通货膨胀背景下,现行货币制度所面临的挑战,结合货币制度的历史演进,讨论了货币制度的选择问题。通货膨胀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基础货币或者说国际储备货币从380亿美元激增到今天超过9万亿美元,增速超过200倍,而实际经济增长不到5倍。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在1990年的时候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的特点突出表现为价格同涨明显,焦点集中于美国政策与美国股票价格以及中国人民币升值.2007年第1季度各市场呈现相对稳定上升趋势的原因在于全球并购规模及其效果对金融价格指标带来信心支持、对冲基金运用技术与利差对金融价格指标形成拉动作用和美国应对外部储备结构变化的政策效应.2007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市场将面临价格风险向制度风险转移、金融风险向资源风险转移和经济全球化向投资全球化转移;同时,美元将突出有效和灵活调整,全球股票市场将呈现不断高涨趋势,全球黄金市场将有大幅度上涨可能,国际石油价格将会在短期有大幅度上涨的可能,市场利率也将会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时期的美元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是美国实力和地位的标志。美元霸权的根本在于支撑美国的全球霸权。在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下,美元指数延续了2001年以来的下跌走势,且跌幅较深,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正在经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严峻考验。尽管美元霸权地位短期内从根本上不会改变,但是正在被削弱。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世界经济呈明显复苏之势,成为自1973年以来的最好时期。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不断贬值,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地位下降,欧元债券与货币发行量超过美元,全球股市呈现上行的趋势,债市波动较大,银行间的超级并购再续银行规模扩张浪潮。从整体上看,国际金融市场是在忧虑和调整中度过的。国际金融业的变化会对我国金融业产生哪些影响?我国金融业应该如何面对?为理清2004年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轨迹,探讨其对中国金融业今后发展的影响,特推出本组专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联储频繁使用联邦基金利率这一调节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工具,对美国货币市场的长短期利率以及美国经济产生了复杂的影响。2004年以来,美元短期利率总体走势先抑后扬,而长期利率总体走势先扬后抑。基于美国2005年经济形势以及美联储利率政策回顾与总结,文章预测:美联储将以每次加息25个基点的方式在2005底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中性水平”4.2%,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将缓慢上涨到5%,长短期利差也将进一步收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关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各国对国际货币体系讨论作了进一步思考。美元是否能够保持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怎样重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国如何防范可能的风险?本文分析认为,美元还将较长期地保持其目前的地位。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各国只有共同协作,才能逐步推动建立更加负责任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实现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09年以来,世界经济仍然持续着2008年以来的下滑趋势,但从美国的情况看,在奥巴马新政的推动下,金融危机开始向货币危机悄然转型,并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转变。面对新的形势,本文以中关两国货币当局的政策互动为基础,构建了国际货币领域的伯南克——周小川框架,并希望以此承载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6.
《西部金融》2009,(11):1-1
1、盖特纳力挺美元储备货币地位。2、G20匹兹堡峰会落幕承诺协调经济政策。3、IMF认为全球金融稳定状况已改善。4、世行和IMF重申将提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5、美国两学者分享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6、美国再次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7、欧盟与韩国达成自由贸易初步协议。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美元霸权就逐步形成。特别是1971年"尼克松新政"后,美元霸权成为美国获取全球垄断利益的最重要渠道。首先我们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美元霸权进行界定;其次我们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国际通货职能、美元机构性霸权和美元汇率"锚"作用等方面论述美元霸权的表现和影响;最后我们认为美元霸权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18.
大萧条与全球金融危机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前的政策支持、能够提供充足流动性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更加有利的初始宏观经济条件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区别于大萧条的主要特点。从大萧条的复苏中可以总结出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金融体系恢复会促进实体经济复苏,有限的财政扩张只能产生有限的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助于治愈经济(即便利率接近于零),在经济复苏过程中.政策转变要格外谨慎。  相似文献   

19.
美元与世界经济范云芳美元是美国的本位货币,更是当今最主要的世界货币。那么,美元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到底如何?美元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美元曾不可一世,现仍很风光,但它的未来呢?本文拟从美元与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与国际贸易、美元与国际金融危...  相似文献   

20.
受益于货币政策的整体偏松及财政政策积极能量的加码,2016年世界经济依然保持了缓慢上行的节奏.在大宗商品价格逆转上行、证券市场总体上扬的同时,因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全球债券市场结束了持续多年的牛市步伐,黄金上涨的脚步也受到阻遏.不仅如此,国际贸易受到“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而持续陷入低迷,全球范围的资本并购也遭遇到钳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