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各大区域经济振兴规划的全面实施,确立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相对而言,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滞后于实践,高校《区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亟待改革与优化.我国《区域经济学》本科教学中主要存在培养计划欠缺实践性、教师教学主动性缺乏、教材选用混乱、教学活动与研究脱节等问题.结合最新区域经济发展实践是提高高校《区域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即以案例为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拓展学生思维;以教材为基础,规范理论体系;考核方式多样化,提高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之来,中国区域经济学在经济地理学和生产力布局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学科,并迈向一个新的学术高度。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研究遇到的"短板"主要是如何正确认识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区域差异、城乡差异产生的基本机理;如何正确认识要素聚集与分散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区域创新对比较优势的挑战。完善中国区域经济学,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现代化,要以"五大理念"引领学科建设;将中国区域经济实践与学科建设相融合;借鉴国际区域经济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丰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3.
杨凤  秦书生 《城市问题》2007,(5):10-13,18
"城市经济带"是本文基于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理论的交叉融合,针对国内外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提出来的概念.作为城市经济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城市经济带"对于促进中国转轨经济中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当前学术界尚未对"城市经济带"给出明确的阐释,本文对"城市经济带"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如理论溯源、内涵阐释等方面,以期达成对"城市经济带"相关实践领域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4.
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构建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是面向国家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格局,立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基于地区间经济联系和国家经济战略布局,在一个大的经济区域范围内引入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并有效协调、协同、整合各地区创新系统及其发展,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结构框架可以表达为要素、空间与环境、子系统组成的三维矩阵。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实施的关键因素是:地区间创新功能的合理定位与创新战略匹配;共同利益机制的形成;从区域一体化出发的创新政策体系与政府行为;创新绩效评估与考评体系。推进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实现的主要措施包括:推进经济和要素的集聚;深化产业分工和跨地区产业联动;推进企业生产模式、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型;强化共享性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区域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化的空间组成部分。马克思从单个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生产规模扩大问题出发,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区域发展规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在资本追逐利润的过程中,会发生资本在区域之间转移、产业部门间的运动以及城市空间的重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而言,资本输出所到之处,产业转移与空间重塑同时进行,文化殖民和软实力侵略会随后跟进,金融危机和空间不平等如影随形,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更是为资本输出开辟前进的道路,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前进过程中的国际性区域发展方式。根据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我国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的中国开放新战略,是基于"区带"范式下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创新,是着眼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需求的国际性协调区域发展战略,是着力于缩小国际区域差距的共赢共享方略,是致力于增进世界各民族友谊的文化交流战略。  相似文献   

6.
钱龙 《价值工程》2009,28(10):13-15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了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学理论、区域分工与协调发展的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四种经济学理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我国今后区域开发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受到不切实际的理论指导与行政性实践机制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现实状况更多表现为区域趋同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两种趋同现象,被两种缺乏空间经济学视角的趋同发展理论所支配,实践上由于地方性"学习型模仿竞赛"机制作用导致无论大尺度空间还是小尺度空间均不同程度存在趋同发展。大尺度空间趋同发展具有合理性与必然性,而小尺度空间趋同发展则明显存在弊端和问题,因此应重新明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确立起"大同小异"的发展思路与发展路径,并通过制度机制创新,以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从空间经济学理论的视角来看,意味着"要素在空间重新优化配置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应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如何把重点放到推动"专业化分工、市场一体化和集聚"、进一步发挥要素在空间重新优化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则应成为新常态下我国区域政策的新内涵。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已有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导致传统"地区竞争"型区域发展模式的根本原因。新常态下区域政策的核心问题应转向"如何促进区域的协同发展,尤其是跨省域、大范围的区域协同发展问题",如何推进"市场一体化"将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事权,推进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应成为新常态下我国区域政策进行调整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9.
域经济发展与物流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运用经济学中的区域经济理论与交易理论分析论述区域经济与物流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出:经济的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中的企业对利润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追求,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也改变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0月在郑州召开的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旨在充分利用中英合作"黄金时代"的历史机遇,推动中英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论坛从河南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成效明显,"一带一路"是包容性发展的全球化战略,全球化新时代下工业化的新挑战,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是历史趋势四个大视角深入探讨新时代下全球合作与治理,并形成六大学术观点:在中国探索"一省对一国"深度合作模式,河南省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活跃的区域之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是包容性的全球化战略,对未来世界格局影响深远。英国是一个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国家,在区域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创意、高科技研发、航空城建设、金融创新等很多领域具有发展优势,"一带一路"建设为中英合作共赢理念提供实践支撑,对全球治理模式创新起到了思想引领作用,地区之间发展竞争是现有体制下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中国特色区域发展理论的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