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国有企业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背景,深入考察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并购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了非国有股权比例,这有利于国有企业实现“少而优”的并购,即降低并购发生的可能性,但所选项目能够获得优质的并购绩效,整体上表现出较高的并购效率,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国有大股东参与国企公司治理时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混改国企处于竞争性行业或属于地方国企时,非国有大股东治理效应的作用机制更加凸显。所得结论有助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有企利用市场化力量“混”股权、“合”治理以及实现国企价值创造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图通过引进非国有资本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但混改后部分国企控制权旁落或溢出.因此,如何确保国家对企业的控制权,以及最大化实现国有资本的控制功能都非常值得研究.文章以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Cubbin-Leech概率投票模型构建了控制权实现系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控股权阈值之比.按照控制权实现系数将混改后的国企分为三类:有效控制型、无效控制型和过剩控制型.研究发现:国企控制权阈值与控制权实现系数均值分别为38.08%和1.0124,到2019年无效控制型国企占同期国企总数的31.93%,国有企业私有化倾向显著,国家应重视并及时根据战略要求考虑是否增持以实现对企业有效控制;同时,过剩控制型国企占比25.54%,国企"一股独大"现象依然严重,对此国家可以根据资金情况适度减持此类企业控股比重.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2006年中央国资委首次明确国有资本将实施行业战略控制的现实背景,实证考察了政府干预、行业特征与国企并购价值创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就盈利企业而言,地方政府干预对并购价值创造形成掏空之手;就亏损企业而言,地方政府干预对并购价值创造的影响不显著;与处于战略行业的国有企业相比较,非战略行业的国企并购价值创造较大,而在战略行业中,处于绝对控制的战略行业的国有企业并购价值创造更大;实施并购的地方国企的行业特征会对政府干预与并购价值创造的相关关系产生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3年至2007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不同类型企业多元化并购的市场反应。结果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并购存在溢价现象,市场反应显著优于相关并购(累计超额收益率高出2.4);我国国有企业(地方国企和中央国企)多元化并购不存在溢价现象,市场反应与相关并购没有显著差异;我国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更易实施多元化并购。这些研究结果支持多元化的内部市场理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3年至2007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不同类型企业多元化并购的市场反应。结果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并购存在溢价现象,市场反应显著优于相关并购(累计超额收益率高出2.4%);我国国有企业(地方国企和中央国企)多元化并购不存在溢价现象,市场反应与相关并购没有显著差异;我国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更易实施多元化并购。这些研究结果支持多元化的内部市场理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78年,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推进公司化、股份制改造和国有企业上市等不同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拉开了新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序幕。本文就新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现状进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国有僵尸企业的长期存在是引发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因素,在分类处置的政策指导下,以并购重组方式处置具有重组价值的国有僵尸企业已成为市场机制的重要途径。基于协同理论,本文以2006~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政府激励和市场引导两个角度探讨国有企业同质重组与民营企业跨所有制并购对国有僵尸企业产生的治愈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同质重组对国有僵尸企业产生的治愈效果不明显,民营企业跨所有制并购能够有效治愈国有僵尸企业,并且这种治愈效果在非关联交易以及现金支付的并购样本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民营企业跨所有制并购通过完善国有僵尸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而实现治愈国有僵尸企业的效果。研究结论为有效出清僵尸企业、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以及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英才》2003,(1)
随着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公司控制权市场达一观念逐渐浮出水面。企业并购重组对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形成和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所说:“并购重组……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意义在于它能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控制权市场的形成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活跃证券市场,吸引国内外投资者。”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公司控制权是指通过占有公司较大比例的股份依法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主导者和重要推动力,在“十四五”时期,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提高其研发能力成为新一轮国企混改的重点。“十三五”阶段我国已经对新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大量尝试与前置工作,以“十三五”期间国有企业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该阶段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研发绩效的影响效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对于净利润增长有正向推动作用,但由于样本企业规模扩张过于依赖外部注资而非企业利润的再分配,研发绩效变动不显著。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一是构建新的混改价值观念,实现从“引资”到“用资”的变化,二是要拒绝盲目扩大创新投入,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更好地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一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河南省国企改革大幕的拉开,混合所有制成为这一轮国企改革试点单位"三煤一钢"的焦点。以郑煤集团公司对所属的总医院改革为例,通过引入民营医院管理企业天津民生,对总医院进行并购重组,组建平台公司,完成国有参股、民营控股的并购重组成功案例,为省管国企医疗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提供了可借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孙柔嘉 《企业导报》2012,(20):179-182
实证分析企业最终控制人属性对高管薪酬合理性的影响,选取2008~2010年深沪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最终控制人为国有和非国有两类属性企业的薪酬与业绩等因素的匹配程度进行检验,同时探讨国有企业最终控制人级别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一定程度上国有企业薪酬与业绩等因素的匹配程度低于非国有企业。而且,中央国企薪酬超高现象比地方国企更严重。研究结论证明了对产权主体权利行使和经理人人力资本产权定价予以改善,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依据权变理论观点,将产权性质和政治关联作为情境因素,探讨政府干预对企业过度投资及其后果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干预加剧了企业过度投资,对民企影响更大;(2)民企政治关联能弱化政府干预影响,国企则恰恰相反;(3)政府干预降低了民企经济效益,提升了国企社会效益。研究结果揭示了产权性质、政治关联对政府干预不同所有制企业投资行为的差异化影响,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创新和完善治理机制提供了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发展阶段要求国有企业要做大做优做强,国企改革要向纵深发展。由于国企控制权配置失衡等诸多原因,当前国有企业主体仍呈现国有资本一家独大的局面,如何在保证国有资本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国有企业控制权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管理主义动机是推动西方企业并购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基于维护控制权及其控制权收益(包括政治收益)的管理主义动机则是促进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表明,并购有利于提高经营者的控制权收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经营者体现其“企业家精神”、自我实现的控制权需要。经营者控制权激励(即对控制权收益最大化的要求)是推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制度动因。  相似文献   

15.
李霞  张秋生 《英才》2003,(1):15-15
随着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公司控制权市场这一观念逐渐浮出水面。企业度购重组对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形成和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所说:“并购重组……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意义在于它能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控制权市场的形成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活跃证券市场,吸引国内外投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外资并购提升我国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可以利用外资并购来加以解决,但与此同时外资并购又是一把双刃剑,对企业本身和社会产生了双方面的深远影响。文章结合外资并购的背景及趋势,分析外资并购国企带来的影响、对策,以及对提升我国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并购对企业而言,不仅是规模迅速扩张的有效途径,更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而一项企业并购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所谓并购支付方式是指,并购公司为了得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采用的支付方式,即并购公司拿什么来换取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07~2009年三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上所发生的以上市公司为标的的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了终极所有权结构对并购过程中控制权转移的影响和并购前后投资效率变化状况。研究发现,并购目标公司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度与并购过程中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倾向具有显著的关联,并购交易前后资本投资效率具有显著变化。具体而言:(1)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并购交易中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倾向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时更容易发生控制权的转移。(2)并购交易后公司非效率投资程度比并购前显著改善,其中未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并购交易比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并购交易非效率投资程度改善更为明显。本文提供的经验证据总体上支持了并购效率理论及协同效应理论,在控制权发生转移的情况下支持了自由现金理论和管理者自大理论,丰富了公司治理及企业管理研究文献,为公司治理和改善投资效率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并购作为企业资本扩张的一种重要手段,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总称。虽然并购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对并购效果的统计却并不乐观。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咨询公司通过调查分析及实证研究,根据各自的定义给出不同的并购失败的衡量标准,并一致得出并购失败率高的结论,并购失败的原因在于目标企业选择错误、支付过多和整合不力。而目标企业选择错误通常是并购首先面临的风险,它可能导致支付过多,也可能导致并购后的整合更加困难。因此,深入研究目标企业选择,在目标企业选择的每个过程认识协同效应、识别和评价济同效应并最大限度地分享协同效应,对保证并购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数字技术应用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选取2008~2021年我国A股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对国有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相较于非国有股东占比,委派董监高在数字技术应用促进国有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更强;数字技术应用可通过提高企业动态能力和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对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中央企业、中小企业、处于垄断行业和市场化水平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国企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发挥国企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中的引领作用;在推进国企混改的过程中,需加强对非国有股东是否参与公司治理的关注;国企在应用数字技术的同时,应时刻审视自身动态能力、管理流程和决策效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