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变化模式及影响机制开展专门研究,对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目的、意义、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然后利用2005-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度数据对京津冀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进行考察:一方面,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AQI等级分布,并将其与珠三角、长三角及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的比较;另一方面,对京津冀城市群的13个地级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空间差异综合比较;以北京市数据为例,构建计量模型分析空气质量指数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给出基本结论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程晓雯  徐剑华 《物流科技》2007,30(6):143-145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煤炭主要消费地。我国煤炭产销的不平衡使得煤炭运输对长三角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煤炭供需现状,运输线路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预测未来三个五年长三角地区主要煤炭运输港口一程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对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但集聚模式具有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集聚对城市群本地城市环境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工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等影响因素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以绿色创新为支撑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加强城市群工业集聚区域的环境规制和监管,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实现区域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4.
国内生产总值(GDP)对制定正确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1]。王艳明、吴谐民、张兴等从需求角度对中国和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由于国家内部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重大差异,为了便于各省制定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对影响各省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对外贸易因素进行专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研究方面,陈盼以1981—2006年间江西省经济增长与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的时间序列为基础,运用单位根检验等统计方法和量自回归(VAR)模型对实数据进行定量研究[5];卢福财等[6]对江西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将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选择江西省宏观经济中的主要指标,即地区支出法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进口、出口和政府支出组成向量自回归系统,对江西省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对于整体实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区域经济差异则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京津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是严重阻碍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各省市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前后的两阶段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借助Dagum基尼系数探究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来源,进而运用QAP方法研究两阶段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差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第一,大部分战略区域创新研发效率与绿色成果转化效率水平并不相持,如京津冀绿色成果转化效率高而创新研发效率中等、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发效率高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一般;第二,五个战略区域空间不均衡性呈下降趋势,各区域组内差异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组间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决定性因素;第三,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造成我国重大战略区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空间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且产业结构是主要因素,其中当地环境规制强度、对外开放和城镇化水平分别是影响京津冀、黄河流域和长江经济带两阶段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地区差异的首要因素,当地对外开放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地区差异的首要因素。对此提出协同提升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经济区域视角,本文运用中国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以研发相关的政府补贴和所得税优惠为主的财税政策对企业研发强度的作用效果,并验证区域创新能力对财税政策与研发强度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政府补贴对研发强度促进效果更加显著;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的政府补贴对研发强度促进效果更加显著。(2)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税收优惠对研发强度促进效果更加显著;相比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税收优惠对研发强度促进效果更加显著。(3)区域创新能力对政府补贴与企业研发强度的关系有反向调节作用,而对税收优惠与企业研发强度的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与以往从宏观角度研究区域创新能力不同,本文从会计的视角研究了区域创新能力对财税政策与企业研发强度关系的影响,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引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京津冀地区的12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力分析找出京津冀地区城市中核心城市的引力范围。选取了30个指标作为因子变量,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指标进行归类,然后通过对影响城市引力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来界定城市规模,再通过引力模型得出了京津冀地区京津双核城市的引力作用效应,并界定了两核心城市的引力范围,对京津冀地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4,(11):150-154
考虑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基于2003-2012年市级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模型测度出中国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大都市圈35个城市的工业效率。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工业发展综合效率水平均相对较低。同时,对区域工业综合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水平平、科学技术支出与综合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资本与劳动比、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综合效率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大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提升;合理调整地区外资政策,充分发挥外资和人力优势;加大环保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力度,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体系;切实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优化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0.
税收竞争对地方经济转型的影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设计反映地区税收与经济转型发展的指标体系,利用京津冀区域1995-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拉格朗日乘子检验以及豪斯曼检验,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税收竞争影响京津冀经济转型的假设命题进行判断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京津冀区域内的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经济转型有显著影响;第二,京津冀区域内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经济转型的正面效应有待提升;第三,制度安排以及合理的税负水平对经济转型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税收竞争角度对京津冀经济转型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东北三省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分析了2003~2008年我国东北三省与珠三角、长三角与京津冀鲁等沿海地区三大需求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3年均值和6年均值。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资本形成总额拉动作用普遍高于其他地区,说明国家振兴东北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最终消费支出与货物和服务净流出的拉动作用又低于其他地区,扩大消费和加大出口是东北地区振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了京津冀1985—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目前三地172个区县的人均GDP数据,对京津冀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经济发展时间差异方面,以1992年为节点呈现前后分异,在此之前,三地水平大致相当,在此之后,三地经济逐渐拉开差距;经济总量的位次由高至低依次为河北、北京、天津。在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方面,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北京、天津高于河北省;东部地区、西南地区高于北部、西北和东南地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武文光 《企业经济》2015,(4):140-144
文章构建了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因素的动态面板模型,并结合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全国以及六大区域视角,对我国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由于不同区域汽车产业协同集聚状况不一样,所以影响各大区域的主要因素也不同。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协同集聚受区域集聚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中部地区的协同集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西南地区的路径依赖性最强强,且受政策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资本流动因素的影响程度明显要大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增长趋同问题被广泛关注根据空间趋同俱乐部形成的初始条件、结构特征以及长三角的地方特色构建影响因子筛选框架,使用固定效应的空间滞后模型和固定效应的空间误差模型对长三角空间俱乐部趋同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利用β趋同回归模型和固定效应的空间滞后模型对长三角空间趋同俱乐部的影响因子进行严格的双重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发展政策和产业结构是长三角空间俱乐部趋同的重要影响因子,市场化水平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子,投资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为一般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京津冀地区一体化水平和经济发展协同性水平,为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结构性保障.本文选取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通过合成控制法建立模型,研究一系列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对河北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河北的经济增长并不理想,一系列京津冀协同政策并未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起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长三角城市群2014—2020年7年间的科技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基于FANP赋权求解长三角城市群各省市主要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指标的相对发展水平,进行区域间比较以了解各区域资源配置的优劣势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完善优化措施。研究发现:(1)在国家城市群发展战略政策指导下,长三角各省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持续优化,大多数地区配置水平呈现出快速提升的发展态势;(2)研发人员和投入仍是影响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要素;(3)市场化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途径;(4)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升是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核心激励要素。研究改进了评价模型,结论为长三角城市群科技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更为详细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通货膨胀率、储蓄存款、消费对存款实际利率长期影响的AR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四大现象: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巨大差别;通货膨胀率是影响实际利率的最重要因素;储蓄存款和实际利率存在异象;消费膨胀促进加息。建议制定利率水平应更加及时,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用利率工具来抑制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五大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城市群为单元的区域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区域发展正在由"带状"转向"块状",区域经济正在由省域、行政区经济转向城市群经济。基于2002—2013年城市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VAR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法实证考察了中国五大国家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五大城市群经济发展呈非均衡态势,由基尼系数刻画的经济发展相对差异呈总体下降趋势;(2)长江中游、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区域内差异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他城市群区域内差异呈总体下降趋势;京津冀与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区域间差异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他城市群区域间差异均呈总体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10%显著性水平下,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对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具有单向溢出效应,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之间存在两两双向溢出效应,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之间无显著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济》2019,(11):135-141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索洛余值法,本研究核算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008年到201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指数,比较分析了其差异特征,讨论了其经济发展质量。从比较结果看,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质量整体优于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应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创新发展。长三角需要控制区域差异的扩大趋势,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较大的区域差异限制了北京对天津、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推动天津和河北重点城市的经济转型,分别将其全要素生产率尽快提升至北京的80%左右和40%以上,使北京的优势资源可以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而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0.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打造科技创新环境,建立健康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有利于提升国家创新软实力。本文在“高技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螺旋结构下,对正交投影法进行优化,运用Sigmoid函数进行数据归一化,采用考虑跨期的熵权法,对京津冀及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进行研究,计算其进化动量。结果表明:京津冀及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安徽、河北、天津仍处于非健康状态;从进化动量看,京津冀地区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与长三角地区的差距有扩大趋势。因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优化区域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投入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