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Unethical?Pro-organizational?Behavior,UPB)是企业非伦理行为的一种,极易对企业和社会公众造成危害,因此研究其前因变量以抑制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组织认同理论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概念,对组织认同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还对员...  相似文献   

2.
目前切实去研究企业面对非伦理行为的公关危机处理方式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实证研究较少,本项目以此为出发点,探究非伦理行为的不同的危机公关处理方式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和关联。本项目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企业对非伦理行为的危机公关方式所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针对沉默、赔偿和整改不同处理措施的作用效果,结合心理因素对其原因进行剖析,分析消费者对其品牌态度的变化。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希望为企业应对非伦理行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伦理行为是企业界与学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但以往研究大都建立在消极因素导致非伦理行为的假设之上。近年来研究发现,个体会有意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来维护所在组织的利益,学者将此种行为命名为非伦理亲组织行为。该构念自提出以来,便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前沿研究成果尚缺乏系统梳理。为了更好地追踪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研究进展,本文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综述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概念内涵、结构与测量方法,从个人、组织、领导三个层面总结了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前因变量与形成机制。同时,从个人、组织、社会三方面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作用结果进行梳理,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员工的道德能力是影响其伦理决策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285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从个体的道德能力角度剖析伦理型领导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及其中介作用机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伦理型领导是否通过增强员工道德认同和道德勇气来减少员工非伦理行为。结果表明:伦理型领导对员工非伦理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员工道德认同和道德勇气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文章最后总结了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并为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别于社会学习理论对伦理型领导影响员工非伦理行为的解释,文章聚焦社会影响理论,探究道德明晰在伦理型领导影响员工非伦理行为中的中介作用,并考察员工权力距离在以上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道德明晰在伦理型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2)权力距离显著调节了伦理型领导与员工道德明晰的关系;(3)权力距离显著调节了道德明晰在伦理型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所得的243个配对样本的数据,探讨了辱虐管理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发现:辱虐管理与非伦理行为显著正相关;领导认同在辱虐管理与员工非伦理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职业伦理标准调节了领导认同在辱虐管理与员工非伦理行为间关系的中介效应,表现为职业伦理标准越低,领导认同的中介作用越强.结论:辱虐管理会通过破坏领导认同而导致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增多,而职业伦理标准会抑制领导认同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院文章以追随者认知为出发点,建立非伦理指令情境下追随者伦理决策模型,模型假设个体追随认知与个体道德发展水平影响非伦理指令情境下服从和抵制行为,责任推脱解释两者因果关系,利弊权衡对最终的行为起调节作用.最后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实践层面回应服务业从业者亟待重塑工匠精神和提升整体服务质量的现实需要,本文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溢出-交叉模型为基础,构建多层次的行动者-同伴互倚模型,并对来自服务一线的504名252对员工-同事纵向追踪数据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工作繁荣通过情感承诺间接对自身服务创新行为和非伦理行为产生“一升一降”的影响(行动者效应);员工工作繁荣的积极影响能够溢出至工作伙伴,并通过同事情感承诺促进同事服务创新行为和抑制其非伦理行为(同伴效应);人际冲突负向跨层调节员工工作繁荣对同事情感承诺的交叉影响。据此,管理者应密切关注和解决员工交往中的冲突问题,积极维护和帮助员工提高工作繁荣水平,并注重运用和扩大员工工作繁荣在人际间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460名企业员工为样本,探讨了心理安全感和集体主义倾向在组织伦理氛围与员工建言行为关系中分别起到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关怀型、规则型伦理氛围对员工建言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心理安全感在其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工具型伦理氛围对心理安全感和建言行为没有显著影响;集体主义倾向在心理安全感与建言行为间的关系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0.
员工非伦理行为广泛存在于各类组织中,并可能对组织及其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危害.本研究基于自我控制资源理论视角探讨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发生机制,有助于拓展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前因理论研究,并可为管理实践提供指导.通过对403名员工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员工角色超载可能会导致非伦理行为的增加;角色超载对非伦理行为的这种正向影响可能通过情绪耗竭的中介传递;组织支持在角色超载对非伦理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呈现一定的缓冲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3,(13):133-134
本文旨在研究应届毕业生的人格特质、组织公民行为与离职倾向的影响,并以云南省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问卷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及分层回归分析。验证应届毕业生组织公民行为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人格特质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并对应届毕业生组织公民行为与离职倾向间起着加强调节作用。最后根据研究分析对目前的管理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受到内外各因素影响产生的不良会计行为,时企业公司治理和会计控制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公司治理和会计控制中如何有效进行会计行为的控制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目前主要研究成果只是单方面强调会计行为的利益导向或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未能真正找到有效规范会计行为的科学方法.本文对伦理观念因素对会计行为的调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06-2015年中国中部六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倍差法,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对城乡一体化的作用。通过对样本进一步分组,分别探讨在不同经济和人口条件下的新型城镇化政策效果。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政策对城乡一体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区,或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区,新型城镇化政策的促进作用将更为有效。因此,加大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自身发展动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有选择地进行转移性支持,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乃至经济的全面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企业集团是我国主要企业组织形式。本文借鉴东亚经济体发展企业集团的经验,基于考虑我国经济转型的特定经济社会环境,采取Logit模型测算独立企业选择加入企业集团的倾向得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微观经济计量学的新进展——准实验方法,建立反事实分析框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克服企业集团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得出企业集团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可信估计,旨在为正确发挥企业集团的独特优势、引导其内涵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存在着明显的资源误配现象,但已有文献较少关注贸易开放对国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文章基于2000年~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集,测算了地区与行业的贸易开放水平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重点区分了短期影响与长期效应。估计结果表明,短期内在贸易开放水平较低时,地区贸易开放会加剧国内资源误配率,但行业贸易开放的提高能够改善资源误配率。长期内地区、行业的贸易开放度提高都会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文章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对国内资源配置的促进作用需要较长时期的调整与适应。  相似文献   

16.
企业集团是我国主要企业组织形式。本文借鉴东亚经济体发展企业集团的经验,基于考虑我国经济转型的特定经济社会环境,采取Logit模型测算独立企业选择加入企业集团的倾向得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微观经济计量学的新进展——准实验方法,建立反事实分析框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克服企业集团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得出企业集团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可信估计,旨在为正确发挥企业集团的独特优势、引导其内涵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对企业共同发挥着作用。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管理与发展的保证,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市场竞争制胜法宝,还是塑造员工的良师。目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严重,其表现和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必须依靠企业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共同推动,政府、媒体大众、行业组织、企业领导者与员工都必须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CHIP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对城镇劳动年龄群体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及其异质性问题.结果 发现,参保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以替代效应为主,会降低我国城镇劳动群体的劳动供给时间,但影响程度有限,且城镇养老保险的劳动供给效应表现出中部大于东部大于西部以及女性大于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往研究表明,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够提高员工的亲组织行为.然而,近年来研究指出,员工的亲组织行为并非总是道德的,即可能出现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自我一致性理论,探讨了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理,尤其是关注了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与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采用211份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表明:(1)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正向影响亲组织非伦理行为;(2)组织支持感在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道德认同负向调节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但并未显著调节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经由组织支持感的间接效应.本研究丰富了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中介机制和权变条件,同时对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济》2017,(9):93-99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将员工-工作(组织)匹配、情绪幸福与创新行为三者的关系纳入整体研究框架,探索三者之间的效应机制。研究表明:价值观匹配和能力-要求匹配对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供给-需求匹配对创新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价值观匹配和供给-需求匹配正向影响工作热情,能力-要求匹配负向影响工作沮丧。价值观匹配和供给-需求匹配均通过工作热情影响创新行为。其中,工作热情在供给-需求匹配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中发挥遮掩效应。因此,企业在员工甄选环节需注重人与工作、组织的匹配,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降低员工工作沮丧,进而促进员工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