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这一体量庞大的经济巨人,将面临人类发展的终极问题:要让自己唯一的国土家园变得怎样?以至要让"地球村"变成怎样?当提出并越来越重视绿色发展时,实际上意味着人类发展对于环境的大范围深度影响已经直接触及到人类发展的价值核心。进行生态修复和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实际上归结为两个经济学含义,一是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即生产企业必须承担全部的环保责任;二是采取环境友好的技术路线,或者发展本身具有促进环境改善的产业。当人类终于认识到由工具理性驱动的产业发展必须具有明确而坚持的价值理性(目标)方向时,必然将绿色发展作为可行的道路和模式选择。一般来说,市场机制更倾向于工具主义理性,而政府作用所代表的主要是人类发展(社会和人民)的价值目标。中国各地区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需要深刻思考、认真权衡、周密规划、慎重抉择的新时期,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形成经济发展工具理性与价值目标的相容机制。  相似文献   

2.
会计的价值理性解构与重建——兼评新会计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韦伯认为理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并明确将理性分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进而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从韦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视角来观察会计理性,以期对会计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作初步的探讨,厘清二者的概念及其关系.这对于会计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韦伯认为理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并明确将理性分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进而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从韦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视角来观察会计理性,以期对会计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作初步的探讨,厘清二者的概念及其关系。这对于会计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国内外现状来看,国家审计目标理论与实务领域存在较强的工具理性意识,而价值理性却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从理论和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二者应该并重,否则将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造成极强的不良影响。因此,国家审计目标体系中应强化价值理性,这就要求首先在观念上强化价值理性意识,而且在我国现阶段的国家审计目标体系中应贯彻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并将这一国家审计目标体系落到实处,积极灵活地开展国家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九五"和"十五"期间,特别是"十五"期间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加快城镇化的发展",使本来已处于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一步地加速,导致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冒进的态势.城镇化的冒进带来以下危害:城市建成区的急剧扩张与耕地减少;引发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土地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致使城乡之间发展不够协调.因此,我国城镇化必须根据我国国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和产业发展及就业岗位增加相适应;走健康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道路;突破基于经济理性城镇化的局限性;城镇化发展要实现三个统一,即必须注重表征和内涵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尹玉辉 《企业导报》2010,(9):129-130
近年来,靖安县坚持走"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道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LED照明、节能灯、太阳能照明等绿色照明产业,全县绿色照明产业异军突起,合力照明、超维光电、乾亨光电、斯若普能源、蔓歌光电等一批绿色照明产业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迅速发展为县域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目前,靖安正着力建设"江西靖安绿色照明产业基地",朝着打造"中国绿色照明示范新城"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7.
新一届中央的经济政策理念同过去相比有非常大的变化。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主要不再依赖政府的"加力",即政策刺激,而要靠更有效地发挥市场活力。各地区的发展将不再依靠差别性特殊政策的刺激,而主要依靠统一开放市场条件下的公平竞争。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产业发展的区域态势正在从"特政"时代转向"自贸"时代。每个地区的发展都会考虑各产业发展对本地区的价值。各地区发展决不可再采取"血拼"的方式,更不能"竭泽而渔",而必须注重作为地区主体"居民"的利益和意愿。各地方政府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将遇到一系列新课题: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地方政府能做什么?政府服务企业和居民,"亲商"还是"亲民"?如何处理好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划间的关系?如何更有效地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对这些课题都将体现产业发展的区域态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倾斜式、差别化、行政化的区域经济政策取向,正在向更加开放、统一、公平的区域经济政策取向转变。以"特政"填平差距的政策思路,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以公平促进效率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绿色交通城市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中国汽车生产和消费增长迅猛,如果不能从战略上采取有力措施,那么未来十几年小汽车将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蔓延爆发,中国小汽车爆炸式增长将全面引发城市交通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研究发现,中国过去三十年走过的快速机动化道路,实际上重复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小汽车建城模式的老路,必须从观念上予以澄清,在实践中予以纠偏。立足中国国情和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为解决中国城市交通难题,提出了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构建多样化的绿色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绿色交通城市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五大对策:(1)积极转变和创新城市发展理念;(2)大力推进"轻行城市"建设;(3)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交通城市典范;(4)积极开展城市小汽车的需求侧管理;(5)大力推进汽车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遏制汽车生产和消费的过快增长已经刻不容缓,这对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全局的关键战略,对于中国城市的绿色发展,及实现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CO2排放国,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因此必须减少温室气体特别是CO2的排放,努力使"走低碳经济道路"逐渐成为我国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时的重要导向。本文按照中国经济区域振兴和发展政策的导向,将我国划分为九大经济区域,在考虑各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和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实现我国区域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展良心与传统文化如何"耦合",其实二者具有本质内涵上的一致性。社会发展良心就是要守住"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此与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天人合一"不谋而合,既要"生态"又要"发展",实质上就是儒家所言的"天人合一",二者内涵一致。本文基于此观点具体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当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之时,我们是否关注身边发生的形形色色的自然生态变化?是否主动努力地促使生态文明朝着绿色方向发展?据悉,中国"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并没有全面完成,而2011年全国节能减排任务也完成得不尽人意.由此说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仍然是令人痛心的自然生态恶化,由此昭示人们必须对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作进一步深刻反思,需要全国上下持之以恒地共同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财富,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人类必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指引下,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将是未来生产消费的主流。换言之,绿色产品将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必将成为企业争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刘志侃 《价值工程》2010,29(32):302-303
本文从"组织结构、传动机能、目标定位"等方面对高校院系学生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阐明了院系学生工作的价值旨向:促进学生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并以此对其内容架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廖长琳 《企业导报》2010,(4):262-265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观认为,不仅人类具有价值,自然也具有价值。自然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和系统价值。自然价值是客观的,人类要尊重这种客观的自然价值,要承担对自然的道德义务。自然价值论作为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重要派别,它引导了中国环境伦理学者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倾向,同时自然价值论中的生态思维、客体价值思维和理性思维也对中国环境伦理学者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敏 《中国新时代》2012,(12):87-89
"十二五"绿色转型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激发企业家精神,给社会营造一个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救赎危机必须尊重法治信念、构建博爱与契约精神中国经济怎样才算"绿色转型"?以我的理解,就是转到让人们不光"吃得饱",还要"睡得香"。作为财富创造者,虽然不乏在收益丰盈的状态下将收获的财富投入慈善事业或社会公益、让更多人分享其快乐的企业家,但芸芸"饱食者"之中,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睡得香,晚上还能美梦连连?  相似文献   

16.
王振蓉  叶彦斐 《数据》2007,(3):18-20
当经济学界在争论全国投资是否过热的时候,北京市海淀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却呈现出持续低幅增长走势。海淀区这种走势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理性回归还是出现了过冷?海淀区的投资率走势如何?投资的结构和规模又将怎样?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民生长远大计"。绿色发展的新理念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更深层的时代价值与伦理教育意义。要实现"美丽中国"这一建设目标,就要充分运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即需要在全社会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与道德标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中凝聚群众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与展现生态文明之美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大学生更有责任承担起建设绿色低碳社会与"美丽中国"的艰巨任务。因此,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态保护价值观与绿色生活理念,大力提升我国大学生的环保道德素养,全面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0月1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规划到2020年生物产业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改委随后在对有关决定解读时指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是从根本上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大领域,将对改变消耗自然资源的传统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可再生产业体系、促进人类健康产生革命性影响。我国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具有发展的巨大市场空间,生物产业未来发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济》2017,(8):18-22
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不仅是解决全球性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的新举措,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经济模式。本文从国内外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和经验入手,深刻指出了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的业态形式和未来发展趋势,归纳出"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引导消费潮流、培育绿色文化;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策体系"等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江西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必须在"促进能源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绿色投资力度、引导绿色消费潮流、营造绿色文化氛围"5个方面发力,从而为江西省产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一个压力无处不在的工作环境能否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快乐劳动、尊严生活是否与企业追求效率的目标相冲突?面向未来的管理者应当具有怎样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