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了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大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两大区域体制机制条件、创新环境、产业组织形态等不同,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程度、特征与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别。两大经济圈应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特别是应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区域差距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改革》2011,(4):56-59
本文通过构建衡量区域差距的指标体系,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成渝经济区共计63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的差距。研究表明,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相比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总量低、消费能力低、对外开放度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效率低以及环保水平差也是构成差距的重要因素,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技术层面构建了绝对和相对、静态和动态产业集聚指数和识别产业集聚发展阶段的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对各种指标的"恰适性"和"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澄清了在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指标应用上的误区与混乱。上述指标从不同侧面更精准的反映了我国近20年绝对产业集聚和相对产业集聚现状、产业集聚速度及产业转移趋势。  相似文献   

4.
5.
文章实证研究了珠三角产业集聚与城市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珠三角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产业集聚度,特别地,深圳的产业集聚程度最高,且产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的结论。并针对目前珠三角产业集聚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分析了广东省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状况,为东西两翼及粤北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的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粤东对产业转移的承接效果最佳。另外,珠三角的大部分先进制造业吸引力不强,增速落后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谱系分析的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系统协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系统结构和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剖析了产业集群的物流需求,其次论述了区域物流对于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重点借助谱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系统的协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科学分析长珠闽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和江西适宜承接的行业,对江西有效承接长珠闽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产业集聚指数分析,长珠闽地区制造业整体向外转移趋势明显,但仍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广东、江苏和福建制造业向外转移相对滞后。为此,要利用江西地处长珠闽共同腹地优势,因地制宜地承接产业集聚强化行业和成长行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产业补链模式、内部提升模式、"飞地经济"模式、组团式模式和逆梯度模式,打造产业集聚品牌和优势,优化对接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制造业平均集中率和地区专业化指数三个指标,综合分析了1998~2009年间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29个两位数制造业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开始凸显,泛长三角区域内部分制造业开始由上海、江苏、浙江向周边的安徽、江西地区转移,制造业已经呈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倒U型趋势;产业逐步转移的同时,泛长三角地区间的产业分工程度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model)的计量方法,对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978~2003年的经济总体就业弹性和非农就业弹性进行估计,揭示了这三个区域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差异,论证了东部地区就业弹性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并对它们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沿海省市制造业集聚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沿海省市制造业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本理论框架,借助产业空间集中程度(SP指数)和绝对集中度(CRn)两项指标,计算1998-2006制造业内部28个行业变化趋势,尝试对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制造业近年来的发展状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我国东部沿海省市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的集中趋势仍是主流,绝大部分行业呈集聚加强趋势,而在区域空间方面出现集聚和衰退两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三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利用多个指标模型综合评判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认为,三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总体呈现经济上的分异和空间上的趋同。2003-2014年间,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平均相对专业化程度均有增加,并主要表现为外围地区拉动;京津冀、珠三角中心城市的相对多样化程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城市职能趋向综合化,外向生产性服务能力增强。进而三大城市群形成了"专业化中心+专业化外围"和"多样化中心+专业化外围"两种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空间集聚特征测度的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在三大城市群内部集聚均呈不均衡的极化发展趋势。受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处阶段影响,十余年间,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幅度最大,相对于其他产业的区位吸引力最强;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平均集中率最高;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集中程度,相对于全国的平均占有率均较低,行业发展的相对优势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4.
东北三省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分析了2003~2008年我国东北三省与珠三角、长三角与京津冀鲁等沿海地区三大需求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3年均值和6年均值。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资本形成总额拉动作用普遍高于其他地区,说明国家振兴东北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最终消费支出与货物和服务净流出的拉动作用又低于其他地区,扩大消费和加大出口是东北地区振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人均资本作为投入指标,基于DEA前沿生产面,将劳动生产率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进步、人均资本的规模效率变化和资本强度变化四项指标,给出了此四项指标的经济含义,并用劳动生产率的四重分解,分析了1999~2005年期间,影响中国省际工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因素。分析表明,对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改善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且由于技术扩散的作用,经济相对落后省份的工业生产率高于经济发达地区;其次是资本深化,在这期间技术效率有轻微下降,并对劳动生产率的改善具有消极影响,而中国各省份普遍处于人均资本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开发》2016,(13):109-111
文章以位于大陆东南沿海省区的9家沪市物流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大陆东南沿海省区物流业上市企业经营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2015年公布的9家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9家大陆东南沿海省区物流业上市企业经营效率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蒋笑梅 《物流技术》2007,26(11):8-10
从物流产业的规模与集中度、物流企业的战略竞争行为以及物流企业行为与绩效的关系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物流产业组织领域的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评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特征及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出是为了满足需求,本文在对需求结构考察的基础上,特别是对具有层次性的居民消费需求结构考察的基础上,解释了为什么国家投资对第三产业大幅倾斜,但产出中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而第二产业比重大幅提高,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国际比较中,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而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等产业结构特征。最后,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并对我国应该执行什么样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7,(31):145-146
基于海洋环境下来深入地研究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十分复杂,在充分了解海洋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特点,但是基于问题本身极具复杂,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以此来积累实际结构腐蚀损伤经验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山东沿海港口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玉颉  李学工 《物流技术》2007,26(4):28-30,42
对山东沿海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制约港口物流发展的因素及港口物流发展的定位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探讨了山东沿海港口物流资源的全方位整合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