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方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一种模式,能有效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问题,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也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湖北医药学院产学研合作的现状、经验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地方医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锋 《科技与企业》2013,(8):217-218
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提升国家产业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国家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本文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为研究背景,以协同创新理论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应用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协同创新理论,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协同创新机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和推动,我国也将协同创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文章从产学研合作的角度出发,简要概括了我国在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方面的政策措施,同时,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业内动态     
《中国中小企业》2013,(4):11-11
万钢出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座谈会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万钢部长在发言中强调,我国汽车产业处于转型发展期,要认清当前来自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和国内雾霾天气等方面的挑战,要抓住技术变革发展机遇,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开展商业模式创新,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拓宽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加快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推广。  相似文献   

5.
基于科大讯飞的单案例研究,本文分析了科大讯飞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技术与市场协同创新的具体实践,揭示了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达到技术能力提升和市场价值实现的协同创新过程的内在机理,旨在为我国高科技企业积极构建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以实现技术和市场的互动发展和协同创新,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提供理论现实依据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6.
施慧斌  刘修奇 《价值工程》2019,38(18):17-21
为了解决产学研各方主体在协同创新合作过程中各方的收益的合理分配问题,从而达到深层次的协同创新效应,这是产学研合作各方追求的目标,高水平的协同创新行为可以衡量协同创新的深度,将演化博弈仿真加入到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过程中,引入多代理机制重点分析合作演化的初试变量设置对博弈结果的影响,并考察结果和原因。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结合多代理思想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依托Netlogo平台构建模拟环境、政府政策以及产学研主体各方进行仿真,分析并验证不同参数设置下仿真实验的结果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深化。针对目前政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立足我国政产学研合作实际,运用协同创新管理理论,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研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对于推动政产学研合作从封闭式的创新模式、狭隘的技术合作创新向开放式的创新模式、全面的协同合作创新迈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深化。针对目前政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立足我国政产学研合作实际,运用协同创新管理理论,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研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对于推动政产学研合作从封闭式的创新模式、狭隘的技术合作创新向开放式的创新模式、全面的协同合作创新迈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才培养,利益分配和合作模式等等,本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生和高校专任教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都有显著的作用,但高校教师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贡献高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学科技园能有效的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模式,知识产权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升华,其归属问题决定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三种知识产权归属制度的比较分析,从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这一角度出发,提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归属制度的几点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协同合作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对科技创新与知识积累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国家科技实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产学研协同合作模式当前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重视。文章在对现有产学研协同合作模式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中的问题,基于“云计算”提出了新的产学研协同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样化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除了应对传统燃油车的竞争,还面临新能源汽车企业间的竞争。因此,基于消费者心理行为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创新和广告投入合作变得尤为重要。为此,从消费者视角,即从满意度和参考价格效应出发,分析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合作决策问题,通过建立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以及集中决策三种博弈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得到了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均衡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参考价格效应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技术创新水平、广告宣传水平和消费者满意度都有正向影响,并且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对零售商的成本分担承诺能激励零售商的广告宣传积极性,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品牌知名度,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消费者满意度与参考价格效应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技术创新水平和零售商广告宣传水平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吕宝林  赵观兵  张渊 《价值工程》2019,38(29):87-88
产学研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创新战略,但我国产学研的发展较为缓慢。互惠性思想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构建了新的创新思维模式,提出了新的协同方案,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当前,产学研互惠性协同在我国科技管理领域仅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深入探索、应用和扩展。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5,(34):237-238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由于隐性知识不易转移,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本文总结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内涵,梳理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相关论述,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5.
易秋平 《中外企业家》2014,(12):168-170
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企业、区域以及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采用2005-2012年8年的数据,应用有序模型分析在我国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形成中哪些因素对其有着关键影响,以及这些关键因素对其影响程度的差异,从而得出要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地方科技拨款的投资结构、满足市场需求,该分析结论为区域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引导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天铁 《企业导报》2014,(24):119-120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本文聚焦于东岳集团,力图以东岳集团这个典型企业为例,探索出现实需求的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运作的路径、机制。并且在对东岳集团典型企业科技创新调查研究和产学研合作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竞争能力。因此,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辽宁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的研究分析,进一步指出了辽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为了使产学研合作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政府应当着力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构建,同时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职能,以有效地防范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9.
民营汽车企业众泰控股集团在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汽车先行先试的杭州市场,以理念创新带动模式创新,用模式创新突破市场障碍,形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独特的“杭州经验”、“杭州模板”。文章通过总结分析众泰控股集团在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品牌建设、产业化和市场化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创新及实践经验,揭示了民营汽车企业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孕育期起到的先行军和领跑者的作用,探讨了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及民营汽车企业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6,(22):81-85
云计算产业还在发展初期,产业的内外部联系以及开放融合的力度不强,协同创新体制很不完善,因此需要协同创新发挥其在产业发展升级中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云计算产业协同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三螺旋理论模型,提出云计算产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以及高校主导型;从机制在协同创新模式中扮演的角色入手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学习创新、决策协调等运行机制;最后提出协同创新的对策,政府层面需加强规划引导政策创新,企业层面要发挥主体优势积极开放,高校层面则应培养人才进行教育创新,最重要的是,三者应促进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