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跃 《现代企业》2015,(2):21-2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对打造马鞍山市经济新常态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马鞍山市郑蒲港发展为例,对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理论定位、对马鞍山市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对策建议作了相关理论上的探讨。一、对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的准确定位1.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进入非梯度形的"后极化时代"。长江流域城市带经济发展出现"三化现象",即多极化、同质化和扁平化,沪杭宁汉渝蓉苏甬等叠合型的"多足鼎立"、南  相似文献   

2.
<正>"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抉择。一、从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的历程审视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意志尽管长江是中国第一大内河,但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历经了一个长期的思想酝酿过程。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该书部分内容于1918年单独发表,1920年全书英文本出版,1921年全书中文本出版)一书中最早从振兴中国实业的战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勾勒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使这条黄金水道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点新支撑和新动力。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给位于江西省最北部、北依长江、素有"七省扼塞"、"赣北大门"之称的彭泽县带  相似文献   

4.
长江通道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国家关于新形势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重大战略部署,其目标是使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长江经济带战略代表了新常态下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转型的"风向标",在发展理念上蕴涵着深刻的创新价值。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因此,这一国家战略对于11个省市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文章据此从四个方面对江西融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郁鸿胜 《上海企业》2014,(12):22-25
<正>城镇化将成为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日前,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在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9月30日,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在武汉大学宣告成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秘书长陈耀研究员代表学会宣读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成立批文。首批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成员共50余人,成员来自长江经济带沿线滇黔川渝鄂湘赣皖苏浙沪11省市高校以及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武汉大学吴传清教授担任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工商大学文传浩、杨文举,武汉大学王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邓宏兵,长江大学周中林,湖南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按照增强内需拉动经济主引擎作用的要求,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进发展的战略支点。区域发展新棋局大体可以概括为纵向和横向两个"四带"格局:即调控区域差距的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四带"协同发展格局,以及促进区域合作的"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环渤海—东北沿线经济带、环渤海—华北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4月22—23日,由湖北省政府与中国社科院联合主办的"长江高端智库对话——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在武汉举行,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了主题为"生态环境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平行分会场活动,同步召开首届长江经济带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邓宏兵教授任专委会主任。大会同时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改革的重启,中国区域经济出现新的趋势性变化。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  相似文献   

10.
<正>"十三五"以至更长一些的时期内,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国性战略部署中,除涉及国际战略的"一带一路"外,国内战略主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个重点。在制定这两个区域发展规划时所确立的新思维和新要务,标志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和新时代,也显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新空间。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以其高质量发展优势领跑中国经济增长,而作为战略性产业的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突出,成为长江经济带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物流设施不健全,物流要素不平衡等问题制约着物流的纵向发展,阻碍物流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对长江经济带物流竞争力进行有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出长江经济带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外部环境指标、物流设施与技术指标、物流人才竞争力指标、服务与质量管理指标,用以构建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竞争力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物流竞争力水平"一般",物流人才对长江经济带物流竞争力的影响最大,是提升长江经济带物流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作为一条覆盖11个省市的经济带,采用“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论文通过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进行分析以及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概念框架的梳理,提出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表现在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产业集聚对福利与成果分配、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影响。通过对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差异化影响。具体表现为: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服务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起到抑制作用。进一步从服务业细分行业集聚以及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角度分析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则抑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以及消费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均能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而公共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抑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表现在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产业集聚对福利与成果分配、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影响。通过对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差异化影响。具体表现为: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服务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起到抑制作用。进一步从服务业细分行业集聚以及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角度分析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则抑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以及消费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均能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而公共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抑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9年4月22—23日,由湖北省政府与中国社科院联合主办的“长江高端智库对话——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在武汉举行,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了主题为“生态环境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平行分会场活动,同步召开首届长江经济带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邓宏兵教授任专委会主任。大会同时举行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丛书”首发式,发布了邓宏兵教授团队关于长江经济带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大会进行了主旨演讲与圆桌会议,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分享了对相关问题的见解,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张锐 《上海企业》2015,(2):34-35
如果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国内战略抓手的话,那么,实施"一带一路"则是延伸到国外市场的一个最重要战略寄托,它不仅直接关系着未来中国经济"走出去"的质量,也直接彰显与决定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提升本领与水平。"一带"即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则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条路线,即以欧亚大陆桥为主的北线、以石油天然气管道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新战略加快实施,在更高层次上呈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新特点,即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新格局、区域平衡发展新趋势、对外开放新路径、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新格局从一般经济学意义上讲,区域内部通过优势互  相似文献   

18.
冯琪 《物流技术》2016,(4):64-68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将长江航运和长江经济带提高到重要战略地位,研究两者相关性可为政策推进提供理论支持,具有现实价值。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与回归分析的组合方法对长江航运和长江经济带经济的相关性进行测度,两种方法结果一致,证实了货运量的发展与长江经济带经济的发展相关性最强,得到长江航运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结论,并对长江航运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湖北长江经济带已经形成以主导产业为龙头的经济一体化态势,但区域内产业基础差异明显,产业发展不均衡,整体竞争优势不明显。文中在分析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优劣势后,提出了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带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空间转型与新时代全国经济东西向布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空间转型的战略方向。在世界经济重心持续由西向东、向中国移动的全球趋势下,我国可能需要一个统一的、以东西向布局为主的国家宏观战略,这也是新时代下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体系的一个新探讨方向。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和比较了"十一五"以来全国经济及三大战略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态势,确定了我国全国经济的东西向开发主轴线。研究发现,"十一五"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全国经济呈现出向内陆移动、东西向扩张、南北向收缩的空间发展特征,展示出有利于东西向布局的空间转型态势,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间发展均以东西向为主,共同作用于全国经济空间的东西向增长。建议新时代下以东西向为主统一国家经济空间布局,培育以连接上海、合肥、西安与乌鲁木齐的狭长经济带为主体的全国经济东西主轴线,这是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中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佳路径,其全国代表性、全球连接性的纵深连通作用有利于统一国家宏观战略格局、深化推进全国经济空间转型和欧亚大陆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