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对三地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利用灰色关联—多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京津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最高,京冀最低;京津冀区域整体与河北省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最高,与北京的协同程度最低,反映出京津冀三地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总体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应从国家顶层设计的整体视角和京津冀三地的个体视角提出推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三地税收和人均税收不均衡,北京市财政支出压力最大,在税收优惠和税收征缴等政策上,三地也存在差异。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存在的税收问题表现在:京津冀政府间税收分配协调机制缺失,京津冀产业转移使转出地税收短期内下滑,总部经济税收政策导致京津冀税收和税源背离。科学的税收分享政策应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保障,要探索建立京津冀税收分享和产值分计制度,设立京津冀税收协调机构,设立税收分享缓冲期,制定总部经济和分公司税收分享政策,制定园区合作税收分享政策,制定中央财政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是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004年~2012年京津冀三地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京津冀地区行政区域界限基础地理底图为基础数据,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进行差异对比,并运用空间全局自相关方法,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呈现中心-外围结构、"大梯度差"现象明显;京津冀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呈现空间正相关关系,空间溢出效应弱;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需要协作发展。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是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京津冀旅游协同近几年备受关注,但总体表现是"雷声大、雨点小"。无障碍旅游区构建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跨区域旅游协同的必然选择,实现京津冀无障碍旅游区的构建将极大地推动京津冀旅游协同的进展。文章对京津冀建设无障碍旅游区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京津冀构建无障碍旅游区的问题所在,从而提出基于旅游供应链联盟构建京津冀无障碍旅游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本已成为主导影响因素。为此,在缩小京津冀经济差距、促进三地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应合理配置人力资本,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人力资本要素市场,促进京津冀人力资本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三地的高等教育是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但是三地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呈现了不平衡的态势,资源拥有量的差距较大。因此,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当下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协同发展的视角,从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背景、师资资源、教育经费、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质量及成就等方面构建了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协同发展,科技协同创新是重点、关键和核心,京津冀三地已就科技协同创新开展合作。京津冀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具有创新资源富集、创新成果丰硕、创新载体增多、产业基础雄厚的良好基础。应从把握方向、统筹推进、科技资源共享、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促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8.
论文依据京津冀三地1985年—2014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成分数据,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实证,通过成分数据降维,构建灰色GM(1,1)模型对京津冀三地及整体2015年—2020年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天津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将呈"三、二、一"的发展格局,而河北省就业结构变动速度将超越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呈现"三、二、一"的格局,河北省第三产业将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但与京津仍有较大差距。就京津冀整体而言,京津冀产业发展已初步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但京津冀三地之间发展呈现不均衡态势。京津冀协同均衡发展不应各自为政,而京津地区应积极带动河北省产业发展,以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深层次协调发展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文章基于2000—2018年面板数据,检验了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机理,并测算了三地的就业弹性以及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联动发展水平较高,北京和天津面临着第一产业需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但二、三产业就业吸纳空间较小的矛盾;河北在第一产业存在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面临着二、三产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的问题。有鉴于此,需要加快建设京津冀一体化要素市场、提高京津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构建京津冀教育联盟推动产学研深层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寻求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速度过于缓慢,仍未走出起步阶段。制约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互利机制难形成,合作诚意有局限;相关产业资源深度整合难度很大;旅游资源互补性差,凝聚力弱;区域内文化难以整合;三地旅游发展思路契合不够。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寻求突破,就要积极推进有深度、广度和力度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大协作,力争完成几个能够牵动京津冀区域旅游全局的大动作,推动三地旅游企业资本大运作,推出引领区域旅游潮流的大制作。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京津冀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在规模、效率、竞争力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以及京津冀三地分行业的规模、效率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市场份额较小,但有很大发展潜力,北京向生产服务业转移,天津进一步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河北做好产业承接工作,减少对资源加工业的依赖实现京津冀错位发展、去旧换新、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成本构成为基础,分析阐述了由于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三地信息共享、利益补偿、监督管理等相关制度、机制不健全,加大了京津冀协同治理的交易成本,使协同治理的效率降低。为此,应加快完善京津冀协同治理的制度与机制创新,重点加强京津冀区域内生态补偿和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激励机制建设,以实现京津冀协同治理的长效目标。  相似文献   

13.
7月14-15日,由京津冀三地科协、社科联联合主办的"2010年京津冀区域协作发展论坛",在天津召开。本次论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来自三地的13位知名学者在论坛作了主题发言。其中,北京市科协推荐两位专家作主题发言,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应邀作特邀报告,北京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许江萍社长作主题发言。来自京津冀三地的150余位学者参与论坛交流。本刊特将北京市科协提交部分论文予以刊载,以餮读者。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京津冀的经济合作正向更深层次拓展,三地间合理的金融业分工与协作势在必行。在对京津冀金融业分工与协作进行了实证分析后提出,京津冀应建立分层次金融体系,构建地区性金融网络;利用金融业合理分工与协作推动京津冀地区发展;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完善金融合作政策制度;强化地区金融系统间合作。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定局,严重的雾霾天气迫使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鉴于三地在农业发展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培育和构建京津冀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将成为京津冀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然而,目前产业链的构建中存在着区域层面的产业链尚未形成、顶层设计与协作机制严重缺失等突出问题,应加强从总体布局、工农循环相结合等五个方面的培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深入,三地的高职教育如何实现资源整合,如何实现人才的协同培养,如何构建京津冀协调发展平台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降低人才培养的成本,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京津冀协调发展为背景,通过分析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三地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以物流管理为对象,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城镇化进程在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同时,给区域的水资源系统带来严重的胁迫效应,与此同时,水资源总量和水环境的承载力也给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带来显著的约束效应。通过构建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比分析京津冀"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动因具有地区差异性,北京市和天津市城镇化发展主要得益于空间子系统的发展,而河北省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则依赖于人口与经济子系统的发展;京津冀三地水资源系统除水资源利用能力子系统持续上升外,其余子系统均存在波动;京津冀三地虽然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协调度起点不一,但经过多年发展最终都处于高度协调水平。据此,提出加大京津冀经济、社会、生态领域的合作,实现京津冀城镇化与水资源协调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创新资源分布具有"中心—外围"的特征,尽管京津冀三地空间上紧邻,但中心地的创新资源却未有效辐射周边,而呈现孔雀向南飞的"异地转化效应"。同时,缺乏先行先试政策与国家特殊体制支持,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政策洼地"劣势明显,降低河北吸收创新外溢的效率,并影响制造产业向高端价值链攀升。因此,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是基于创新资源空间分布、产业梯度性与地区比较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知识外溢、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的试验与探索。文章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现状与面临不足,提出协同创新示范区应在功能定位、创新体系、空间组织、新经济形态四个方面进行前瞻性构建,在政策上建议提升城市服务能级、加强创新联盟、创新体制机制等举措,以保障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2011年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专家学者围绕"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这一主题,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进程,产业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京津冀梯度差和区域一体化中的突出问题,并对首都经济圈的范围界定、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加快河北沿海发展带等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构想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采用超效率CCR-DEA模型测度2008年至2015年京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σ收敛、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予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σ收敛不存立,但津冀城市组存立σ收敛;京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β绝对收敛性不存在;京津冀、津冀和河北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β条件收敛均存在,城市人均GDP为三组城市条件收敛的共同积极因素,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津冀、河北城市组的共同积极因素;外资的"污染假说"在天津与河北成立,而北京不成立。研究有助于京津冀三地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而缩小京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差异,实现区域协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