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2016年,国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修订。文章从实体条件、认定程序等角度,对进一步完善认定办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要求,近日,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认定办法》)。  相似文献   

3.
“06”共识2008年4月,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新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7月又发布了相应的《指引》,而8月5日又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视频工作会,对新《办法》进行了统一部署和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4.
儿子上小学三年级,聪慧、好玩,一不留神还会闯点小祸,然后低垂脑袋等着挨训l,一边还会用眼睛偷瞄,看我的脸色。但儿子的人缘很好,朋友挺多,这主要在于两点,一是仗义,二是有爱心。去年,他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全家去了云南,临别时,两人哭得稀里哗啦,非常不舍。  相似文献   

5.
7月8日,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简称《工作指引》),明确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中各相关单位的职责、认定与申请享受税收政策的有关程序,确定了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及费用归集标准,并明晰了各指标内涵及其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6.
备受关注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称《认定办法》)于2008年4月14日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认定办法》出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与老《办法》相比有哪些不同?对高新技术企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近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大家所关注的这些话题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7.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的一大悬念、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门槛已于不久前揭晓。2008年4月14日,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作出了明确界定。据悉,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获得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部法律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如果属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则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科技部等颁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使企业所得税法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的条款具有了可操作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旨在通过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和新税制优化产业结构的引导功能,进一步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的综合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发展;通过明确认定标准、规范操作程序、改革管理体制、加强政策协调,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认定办法》的施行将会进一步激发我国企业的创新热情,对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认定办法》出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与老《办法》相比有哪些不同?对高新技术企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近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大家所关注的这些话题接受了众多媒体记者的联合采访。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政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产业》2009,(2):269-271
2008年4月14日.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出台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配套文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也于2008年7月8日正式印发。为了使全国的认定机构和企业深入理解《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的有关内容.明确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程序.掌握认定的条件和标准.我们对相关资料做了汇编,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日前,科技部发布了《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地级以上(含地级)城市建立的创业中心,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可依照本办法申请认定。国务院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认定和管理工作。申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发展方向明确,符合本办法第二条所规定的条件;2.领导班子得力,机构设置合理,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0%以上;3.可自主支配场地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如是专业技术型创业中心,则可自主…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生力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创新战略目标的提出,赋予了高新技术企业新的历史使命。我国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已于2008年开始实施,新办法以税收优惠作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措施,对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发展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它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等,都是指导全国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基本政策文件和依据。年前,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王秦以及科技厅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处倪菡忆副处长、祝永坚博士、省科技厅办公室朱近忠副主任走进"中国江苏"在线访谈直播室,解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文件政策,并介绍了江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技网络与宣传中心林巧宁同志对访谈相关内容作了整理;本刊对访谈文字实录作了节选,在此刊登,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同时提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因此,发展壮大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仍存在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 《浙江经济》2009,(18):51-52
从《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的具体规定和实施情况看,认定政策还存在认定条件不够严密、认定指标不够合理、约束机制不够健全等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新区》2008,(8):10-13
今年年初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新税法取消了过去只有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才能享受优惠税率的规定,使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不再带有区域性特征,而成为一种普适性产业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4.
200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简称"《高企认定办法》")规定,经认定的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将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率优惠,该政策旨在通过政府部门协调联动,运用税收杠杆"撬动"企业自主创新与技术研  相似文献   

15.
经北京市政府同意,北京市人民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北京市财政局近日联合颁布《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股权奖励试点办法》。根据《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成功典范,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深圳特区成立的三十多年里,历届特区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以鼓励、支持和引导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深圳市历年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使我们对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的发展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为未来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郑根花 《浙江经济》2011,(22):52-52
引入中介机构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前置审计,对增强申报企业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中介机构存在审计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目前中介机构审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8年4月,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以下简称.认定办法).2008年7月二部一局又联合发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以下简称工作指引).这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已成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2008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由科技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制订的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认定办法》)正式颁布。这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为贯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培育企业主体创新活力,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及相关政策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20.
自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颁布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提出申请,享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由于申请认定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原有的认定办法便会存在一些问题,出现部分伪高新企业,这就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此背景下,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