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新建普通本科院校的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提出了实现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要吸取经验,克服隐患,扬长避短;发挥人员优势,提升办学水平;创造性的进行制度模仿,促进长期稳定发展;善用创新优势,促进学院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大家一直信奉后发优势,杨小凯于2000年12月发表的<后发劣势>一文打破了这一平静局面.林毅夫于2003年7月发表了<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以下简称<商榷>)一文,开始一场中国经济学界关于国家经济发展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的深刻学术前沿讨论,不断引发新时期新环境下对理论与实践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新建普通本科院校的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提出了实现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要吸取经验,克服隐患,扬长避短;发挥人员优势,提升办学水平;创造性的进行制度模仿,促进长期稳定发展;善用创新优势,促进学院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工业化进程进行的250多年里,遍布全球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极少数国家成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内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甚至是倒退,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所以,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否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能否迈入发达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成为“十二五”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民营企业作为后发企业,充分地利用了其后发优势。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正处于由后发追赶迈向超越追赶的阶段,华为等企业甚至已经实现了达到创新前沿的阶段。文章通过对双元性学习理论的研究,结合宁波S集团技术创新发展的历程,研究了中国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历程。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发展的要素来看,后发国家不仅存在着制度、技术、资本、劳动力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后发劣势.对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进行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只有立足于基本国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克服后发劣势,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邱云美 《特区经济》2009,(11):198-201
迟发展效应具有后发劣势和后发优势。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创新,恰当地选择区域开发战略和经济发展的突破点,是欠发达地区能否赶上并超过发达地区的关键。丽水市是浙江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后发优势。文章分析了丽水旅游业发展的制约条件和后发优势,提出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旅游赶超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8.
韦森 《新财经》2002,(11):76-77
在近两年世界经济的低迷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可是,就在中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歌舞升平之中,澳大利亚莫纳斯大学的杨小凯教授却警钟长鸣:"注意中国社会的后发劣势!"两年前在北京的一次讲演中,基于西方经济学家沃森的"后发者劣势"理论和"对后来者的诅咒"概念,杨提请人们注意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后发劣势"问题,在国内外学界引起了一定反响.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凭借良好的港口优势、先发的开放优势、增创的体制优势、活跃的民资优势,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14年,按照常住人口口径,我市人均生产总值有望突破1.6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最新标准,以人均GDP单指标衡量,我市已迈入高收入发展阶段。但是,我市是否已经成功跨域"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中国人民很好地发挥了"后发优势",从发达国家里学习、模仿先进技术和经验,避免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创造了GDP连续快速增长的成就.但"后发劣势"的效应也开始逐渐凸显,由于我们可以轻易地模仿发达国家,能以技术替代制度变革,能快速地发展经济,就会缺乏动力去改革自己的制度,缺乏动力在根本性制度上做有利于长久发展的变革,结果牺牲了长久繁荣的机会,后发"优势"反成了"劣势".  相似文献   

11.
国际服务外包是经济全球化的新标志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对后发国来说,发展服务外包可以使本土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中占据更有利环节,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后发国基于发展服务外包实现产业升级的模式也许是个"美丽"陷阱。文章对后发国以发展服务外包为依托的产业转型升级模式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我国已经成功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但是不容忽视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的突破困境,本文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经验入手,总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失败教训,以中国当前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为立足点,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的压力,探讨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集体经济》2009,(6):24-24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中国人民很好地发挥了“后发优势”,从发达国家那里学习、模仿先进技术和经验,避免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创造了GDP连续快速增长的成就。但“后发劣势”的效应也开始逐渐凸显,由于我们可以轻易地模仿发达国家,能以技术替代制度变革,能快速地发展经济,就会缺乏动力去改革自己的制度,缺乏动力在根本性制度上做有利于长久发展的变革,结果牺牲了长久繁荣的机会,后发“优势”反成了“劣势”。特别是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凸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合理结构:投资增长过快、企业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4.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换。受国内外环境影响,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诸多挑战。东亚地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代表是日本和韩国,其中韩国仅用了8年的时间就跨越到了高收入国家。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韩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998年金融危机后韩国真正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经济转型,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韩国经济持续跃升的保障,研发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后发展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要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准确认识后发地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位,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机遇,整合人力资源与生态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正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作为后发国家,我国既有后发优势,也有后发劣势。后发优势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后发劣势则容易被人忽视。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达到4382美元,真正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也是经济社会风险高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9月1日撰文称,如果中国不进行根本的结构性改革,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双重转变,意味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参与全球利益分工的盈利模式必须做出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8.
饶逸飞 《中国经贸》2010,(12):114-115
当今.许多经济学家在研究后发国家经济增长时,都强调对发达国家技术的模仿,认为这是后发国家的优势。对此,杨小凯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单纯技术模仿而忽视制度的模仿是后发国家的劣势,这也引起了包括林毅夫教授在内的一些经济学家的反对。本文通过对杨小凯、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劣势之争的观点进行评述与分析,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阐述单一技术模仿从长期看存在的问题,强调制度模仿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张云芳 《北方经济》2013,(10):49-51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已迈入世界的上中等收入国家.关于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分析讨论也日益增多.而中小企业凭借诸多潜在优势,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技术创新以及减少收入差距等方面起到显著作用,因此也反映出其在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背景、成因举证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已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困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也逐渐凸显。通过深入分析世界各国发展进程中形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普遍现象与中国当前出现的一些特殊表象,探究各国不同的发展类型与体制特征,借鉴各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教训,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唯有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改善制度供求关系和供给质量,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地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