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来水厂需要对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居民用水安全要求。常规的水处理工艺主要是降低水的浊度、色度和减少致病微生物。若原水受到污染,一般用臭氧+活性炭工艺来去除有机污染物。这些工艺处理原水的稳定性不佳,会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因此,水厂可在虹吸滤池后增设超滤膜+纳滤膜处理工艺(其中超滤膜起到纳滤膜的进水保障作用),进一步对原水进行深度处理,提高自来水的出水质量,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水中含藻量大于100万个/L的原水称为高藻水,水中藻类及分泌的藻毒素等对水质净化过程和人畜安全都有一定的影响。笔者简单介绍了常规的除藻工艺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认为超滤膜处理技术更具有发展空间。本文分析了超滤技术的优势,并指出了应用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臭氧活性炭工艺是饮用水深度处理中一个重要的工艺,在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采用该工艺时,人们必须对其氧化副产物溴酸盐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从臭氧活性炭工艺的特点出发,讨论了其溴酸盐产生的机理,并总结了臭氧活性炭工艺关于溴酸盐控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臭氧活性炭工艺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农村微污染水源水的水质情况和农村饮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涡旋混凝低脉动沉淀给水一曝气生物滤池一臭氧活性炭联用组合工艺来处理我国的农村微污染水源水。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人们对饮水水质安全越来越关心,而饮用水水质受到原水水质、处理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随着工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饮水安全,需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对水质进行检测。液质联用技术是融合液相、质谱的一种检测技术,在水质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都得到了有效运用。基于此,本文从液质联用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优点入手,对其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超滤组合工艺在饮用水净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重点阐述了混凝—超滤,臭氧—超滤组合工艺的优化工艺参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等。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水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实现给水深度有效处理,Fendon试剂氧化、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超声和电化学催化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及其联用技术、膜处理技术等成为主要净水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现有净水工艺的优缺点,提出"UV/H_2O_2+非均相催化剂"的催化体系,以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和灯管寿命,达到水质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8.
提起臭氧,许多人都会想到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知道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膜,保护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而对臭氧在家庭环保方面的功能却不怎么了解。 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它不但没有臭味,反而还会给人一种芳香的清新感觉。臭氧性质活泼,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因此它具有杀菌、分解毒素、脱臭、漂白的作用。所以在空气、水、食物都被污染的今天,臭氧消毒产品应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健康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9.
城市给水消毒是改善水质、提高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举措,是给水工艺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消毒过程中会产生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它是天然水体中含有的微量有机物与消毒剂发生反应而生成的物质。人饮用含有消毒副产物的水后,人体健康会受到影响,必须对其加以控制。本文介绍了目前城市给水中常见的几种消毒措施以及相关消毒副产物,讨论了相关控制技术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将臭氧-活性炭-纳滤膜应用于浅层地下水的净化中,该工艺能有效地去除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臭氧对地下水中CODMn,UV254、TOC等有机物综合指标去除率平均为13%、15%、17%,臭氧一活性炭联用后时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率分别为64%、69.8%、64%,纳滤膜对CODMn和UV254、TOC的去除效率分别为58%、65%、65%。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江苏省环境监控系统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控系统。该系统已联网集成了全省已建的64个万吨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站点,通过对各站点饮用水自动监测信息的实时监控、分析和展示,及时掌握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水处理过程中,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混凝除藻的理论体系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完善。混凝除藻由传统混凝剂(主要是铁和铝)除藻,逐渐衍生出复合混凝剂除藻、新型混凝剂(如钛盐)除藻。研究发现,相较于单纯的混凝,预氧化混凝除藻拥有更好的去除效果。当前,很多学者综合运用混凝技术与其他技术来除藻,并对其处理效果和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混凝方法由开始的投加单一混凝剂除藻,慢慢地变为多种方式的联用协同除藻。新的混凝剂的研究和多种工艺的联合使用变得更为广泛,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崔腾科  杜海波 《发展》2006,(9):135-135
根据对洮河流域下游区农村饮用水水质进行的有关抽样调查检测结果,采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对源水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对本次抽样调查的水源地水质合格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加强水环境监测工作、加大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大饮用水水质监测和普查力度等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何薇薇 《魅力中国》2014,(23):125-125
阐述水处理中臭氧氧化的主要机理。通过从臭氧的氧化、消毒以及臭氧氧化联用技术方面对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对其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和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对管网饮用水的家庭消毒方式进行了研究。利用小型臭氧发生器和微波炉对水样进行了臭氧和紫外消毒。消毒效果的评价采用异养菌平板计数法。本实验中采用倾注法,R2A培养基于37℃培养72h。研究表明紫外照射60s和臭氧通气30s均可有效地减少饮用水中菌落数;数秒的臭氧消毒也可显现出显著消毒效果;R2A和NA上的菌落数一般在培养24h或48h后大幅增加,故培养时间应至少为72h;本实验所采用的简易消毒方式可有效地降低用户端管网饮用水的微生物数量,方便地用于家庭消毒,提高饮食用水的健康性,并为今后研究开发更简易高效的家庭饮用水消毒设备提供了重要参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析得出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需要综合整治的现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两种发展趋势.即将现有的雨污合流排水体制改变为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并建立雨水处理厂作为雨污分流的后续工作;在给水处理上应用生物处理法、臭氧处理法和活性炭吸附法这些深度处理工艺提高生活饮用水水质.  相似文献   

17.
深圳园再生水厂出水水质执行《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2795—2018)中重点控制区排放标准(COD≤20 mg/L)。该水厂采用多段进水A2O+深床滤池工艺作为主处理工艺,由于出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很难稳定达到排放标准,因而需要增加COD深度处理工艺。在深入对比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等多种深度处理工艺后,确认臭氧催化氧化工艺为水厂的COD深度处理工艺。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系统主要包括液氧站、臭氧制备间、臭氧催化氧化池等。详细介绍了臭氧催化氧化系统的系统布置,各处理单体的相对关系,重点分析了三个构筑物的总体布置、设计参数、设计要点等,为今后的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秦皇岛市地表饮用水源地的监测数据为基础,本研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为评价指标,对2011-2015年秦皇岛市石河水库、桃林口水库、洋河水库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了水质营养状态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石河水库、桃林口水库、洋河水库水质都为尚清洁;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富营养化程度均为中营养,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标。这就为有针对性地保护饮用水源,进一步改善水质,优化水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郑丽艳 《魅力中国》2009,(3):25-25,24
针对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存在的安全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保证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沪港观点     
燕青 《沪港经济》2013,(2):13-13
20年不喝自来水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京有对研究水质的夫妇20年不喝自来水。丈夫李复兴在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饮用水产业委员会工作,妻子赵飞虹则是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负责人。赵飞虹说:"我们可能是北京最会喝水的家庭,没有人像我们这么讲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