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明土地财政构成要素时空差异规律,构建差异化、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调控政策。研究方法:系统 分析方法、定量比较方法、聚类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31 省(市、区)2003 — 2013 年土地财政各构成要素数 值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的基本规律:(1)时间上土地财政各构成要素呈现快速上涨趋势;(2)空间上呈现与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相趋同的区域规律。将 31 省(市、区)土地财政构成划分为淡出、繁荣、发展、起步时期 4 类区域。横向比较 4 个 区域时间序列上的土地出让价格、土地财政贡献率、协议价格、招拍挂价格、招拍挂面积比例等相对指标变化情况,测 算土地财政构成要素总体活跃程度,发现其与各区域土地财政所处发展时期非常吻合。研究结论:应从控制高价“地 王”现象频出、征收持有环节房地产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创造税源、产业发展替代土地财政为动力的城镇化、允许发 行地方债券和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方面构建区域土地财政转型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2.
土地政策构成要素及其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系统阐述了土地政策目标、土地政策手段(工具)、土地政策主体、上地政策对象、土地政策方案、土地政策界定等土地政策要素,并在论述土地政策产生动因及其社会构成的基础上,就土地政策与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及与其他行业政策关系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玉波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3):5-13
[目的]进一步揭示土地财政已存在的区域差异规律,为构建更为科学、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推动"征地→批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转型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方法]文献资料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果]现有研究证实了土地财政规模及依赖程度、财政收入激励下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方式、土地财政推动经济增长、土地财政影响居民收入消费及公共品供给、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联动关系等方面,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差异。国外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是地方政府持续的财政资金来源;同时,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抑制城市蔓延的有效政策工具。[结论]未来研究方向是以地市为单元,探明各类土地财政构成要素对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与消费及产业服务化、城市公共品供给、城市各类用地规模增长的影响内在机理;构建区域差别化的保有环节房地产税征收管理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剖析划拨土地与土地财政联动机理及阐释联动绩效涵义,揭示联动绩效省际差异规律,提出划拨土地与土地财政联动绩效提升路径。研究方法:熵值法、理想解相似排序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法。研究结果:(1)划拨土地与土地财政之间存在正向联动互馈关系,划拨土地对出让土地价值提升及土地财政收入实现具有支撑和辅助作用,土地财政对划拨土地征收和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2)全国31省(区、市)划拨土地与土地财政联动绩效(LD)大小分为4种类型,LD值越高的省(市)二者耦合协调度也越高,LD值越低的省(区)二者耦合协调度也越低;(3)划拨土地占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面积比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商品房销售均价比、城市人均道路与公园绿地面积、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5项指标,是划拨土地与土地财政联动绩效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论:提升划拨土地与土地财政联动绩效,需要在完善土地财政形成机制、缩小划拨土地适用范畴、提高建设用地市场化交易水平、引导土地与人口同步城镇化、优化划拨土地空间配置、提升存量建设用地利用绩效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5.
宫少燕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0(3):63-68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山东省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通过ArcGIS处理软件,对比分析2005年和2010年各地级市城市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山东省各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比2005年高,而且各城市的耦合协调度等级空间差异显著,但2010年的空间差异相对2005年有所缓和;在两系统综合实力比较高、二者差距比较小的情况下,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辽宁土地财政与基本经济状况、辽宁土地财政的结构特点以及出让情况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土地财政对辽宁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后土地财政时代辽宁土地财政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是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从经济一社会一生态三个方面构建适合黑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和协调度对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2002-2009年间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进行分析比较;以评价结果为样本点,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全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在时问上,12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效益水平呈现不同变化趋势;根据评价结果将12个城市分为土地利用高效益地区、中等效益地区和低效益地区三大类;在空间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呈现"T"型的分布特征,"T"型区域内城市用地效益水平高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房地产调控中的土地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评析近年房地产调控中的土地政策效果,为提高土地政策宏观调控效果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的土地政策主要集中在保障用地供应、促进闲置土地开发和完善土地出让方式三方面,土地政策条款重复度高、调控效果不佳。研究结论:为保障土地政策的调控效果,稳定地价和房价,应在加大土地供应总量的前提下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加强政策的监管和检查力度,保障政策的执行效力;应从货币、税收、土地供应等手段入手,多管齐下调控地价和房价。 相似文献
10.
矿区土地复垦界面要素的演替规律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矿区土地复垦界面的概念,分析了矿床开采对潜水位的影响及矿山土特性,提出了复垦土壤生产力指数的修正模型和复垦土地生产力的熵流模型;提出了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矿区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和控制方法与复垦界面生态系统能流模型;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省为例,根据其14个地州市2000-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有关社会经济数据,从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熵权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甘肃省八年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甘肃省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12.
解决土地管理政 策的统 一性与各 地 社会经济状况差别较大的矛 盾 社 会 经济 发展 水 平 的 地区 不 平 衡 是我 国 现 阶 段的 基 本 国情 。特 别 是改 革开 放 以 来 ,由 于 实 行 梯度 发 展 战 略, 先 行 一步 的沿 海 地区 ,其 社 会 经 济发 展 水 平 与其 他 地 区 相比 , 距 离很 快拉 大 。即 使是 在 一 个 省份 内 , 不 同市 、 县 的 社会 经 济 发展 水平 也 存在 较大 的 差 距 。因 此 , 如 果在 全 国 范 围内 实 施 同一 项政 策 ,往 往就 会 存 在 合适 、 不 够 、过 分 三 种 状况 , 导 致一 项 政 策 对 一 些 地 …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财政地域差异情况预判“后土地财政时期”负效应,构建有效过渡政策方案。研究方法:采用层次聚类分析、定性分析与逻辑演绎结合方法。研究结果: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2000年土地财政情况划分为4种集群类型:发展阶段、旺盛阶段、中期阶段、淡出阶段。从国家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导致的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等方面阐释“后土地财政时期”具体涵义,这一时期各地域后续负效应包括: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不能再持续提供资源与资金支持、由路径依赖导致的土地违法、对生态环境与资源承载力及粮食安全保障的破坏、以风险与破坏式行为获取财政增收。研究结论:各地域在实现城市化过程中还需在不同程度上继续发挥土地财政正向历史功效,针对不同地域土地财政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后土地财政时期”负效应特征,提出过渡转型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中西方封建农业之比较,阐述了中英两国封建社会土地集中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农业构成的特点不同。围绕这一基本结论,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些不同特点对中西方社会经济历史进程的影响:(1) 农业构成的不同制约着农民对土地的依附程度不同;(2) 农业构成的不同使得中西方农业在耕作制度及其演变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为样本,对其在2003-2010年间土地财政依赖度、房价水平和房价上涨情况做了简单描述性统计,并通过聚类发现这些城市在土地财政依赖度和房价关系总体上有4种不同的类型,在对这4种类型城市的平均人均GDP、平均第三产业占比、平均人口密度、建成区面积年增长率、平均人均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等特性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土地财政是一些地区城市化的必经之路,只要选择好城市发展方式,做好经济结构转型,也可以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组织领导力构成要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领导者处于组织的核心地位,对于组织来说,领导者的能力是影响它生存、发展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是领导者顺利开展一系列组织活动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优秀的现代组织领导者,应当具备强劲的领导力。本文基于现代组织的作用特征,对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土地的经济学意义及理论定价方法与实际收购土地的定价方法的背离分析来看,土地财政存在的问题,即实施土地财政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根据其主要成因分析我国当前的解决对策,尽量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土地利用分区与差别化土地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慧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6):24-26
青海省土地利用分区划分为东部土地利用区、环青海湖土地利用区、柴达木土地利用区、青南土地利用区四个分区。针对青海省及不同土地利用分区的特点,构建土地利用差别化政策建议:(1)计划管理方面,予以土地政策支持,适当增加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2)地价方面,对利用戈壁荒滩等国有未利用土地的,予以减免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3)土地资源开发方面,柴达木土地利用区重点在研究未利用地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东部土地利用区重点在对现有城镇内部改造和挖潜利用;(4)耕地保护方面,以财政资金设立生态保护基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5)集约用地方面,建立适用柴达木地区的集约用地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及空间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引入收敛性分析的方法,测算了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以期深化对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和理解,为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及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⑴2004~2014年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出现一定的波动幅度,但整体呈上升趋势;⑵各区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⑶除西藏、北京和青海3个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呈增长趋势;⑷由于存在收敛性,各区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以趋于同一水平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管制、土地违法与土地财政之间的影响机理,为理解和应对土地财政问题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方法: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结果:政府管制对土地违法、土地财政具有重要影响,土地财政与土地违法两者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结论:政府对农转非的产权管制本身并不直接产生土地财政,只是为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提供了权利依据。政府对农转非、土地出让环节的价格管制,以及主导收益分配是形成土地财政的根源。为了追逐土地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有显著的土地违法冲动,但考虑土地违法查处的风险,土地违法并不必然带来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