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煤炭产量的不断提升,造成采掘接替紧张,煤矿将回采边角煤柱,煤柱通常情况下位于采空区边缘,分为可回采和不可回采两种。回采煤柱时容易引起采空区边缘的顶板的跨落,造成煤柱采空区一侧处于破碎区。巷道在掘进期间,巷道的周边应力不断向巷道两侧转移,作用在煤柱体上,这种转移特别显现,破碎区的应力也会重新分布,导致煤柱承载能力不断下降。因此,通过对需要留设煤柱的综采工作面提供基础理论,确保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避免因周围压力而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2.
根据平岗煤矿地下现场地质资料、顶板岩石力学参数测定、关键层理论分析以及现场开采条件,应用RFPA2D数值模拟软件对平岗矿1207回采工作面顶板破断形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回采后工作面顶板下移规律、采空区煤柱应力分布规律,为井下安全回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寿命,白庄煤矿自2009年以来,针对采空区丢煤、阶段煤柱、残留煤柱以及地质水文损失等边角煤储量,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深挖资源潜力,将"边角煤复采"作为今年一项技术攻关项目,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分析安全隐患,确定开采技术方案,从而确保了"边角煤"的安全开采。回收边角煤柱是衰老矿井延长服务年限的有效途径,,白庄煤矿陆续对矿井边角煤柱进行了开采实践,在煤柱工作面分类、回采工艺选择、巷道布置、回采技术等环节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相似条件下煤柱工作面的回采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焦彪  郝雷  张建军  史星  田小兵 《价值工程》2019,38(27):137-139
采用微震监测、地音监测及顶板动态监测联合监测手段对胡家河矿401105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规律与微震关系、冲击地压发生规律与工作面矿压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了该顶板条件下顶板周期性活动、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及冲击地压主要影响因素,为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微震监测台网的布置是提高微震定位精度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通过分析矿山微震监测的特点,提出影响微震记录分辨率的三个主要因素:岩层结构、系统的宽频带特征以及到时的不规律性。并通过对主频和传播速度的分析,建立了传感器间距计算模型。以河南某矿某工作面为例,通过多次校验炮获得工作面的波速及有效波形主频,确立传感器布置间距约为30m。该方法为微震拾震传感器的布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铁矿采空区稳定性是影响地表沉陷、塌落的重要指标,也是上下区段能够安全生产的前提。为了研究某铁矿采空区在下区段回采过程中对上区段的影响,运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对其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分析采空区的应力场分布情况,得到了上区段采空区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姚伟 《价值工程》2019,38(3):113-115
本文针对枣泉煤矿大埋深、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大采高工作面进行研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理论分析等手段对不同尺寸护巷煤柱巷道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枣泉煤矿大采高工作面煤柱应力分布规律及煤柱尺寸优化数据。该研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给复杂应力环境下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提供了新的借鉴,解决了枣泉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辅助运输巷道受高地应力、大采后动压影响下巷道围岩易失稳的难题,为复杂应力环境下安全、高效回采探索出了一条安全、经济、实用的技术道路,提高了回采率,节约了煤炭资源,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实现煤制油项目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倾斜厚煤层柔性护巷无人工充填无煤柱开采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铁山南煤矿-4212(26)工作面不同倾角煤层设计出不同的支护方案,并融合了切顶卸载技术和采空区充填承载技术方法。经现场试验和矿压观测,沿空留巷整体效果较好,完全能够满足下区段风巷使用。  相似文献   

9.
煤矿综放面窄煤柱尺寸较小,并且受到采动影响,往往产生较大的变形和移动,其破坏规律异常复杂。以某矿13278工作面为例,应用三维有限差分计算软件FLAC3D分析运料巷围岩及煤柱在工作面倾向、走向方向的破坏特征,得出该工作面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支护,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3,(15):328-329
为了多回收煤炭资源,杨村煤矿315综放工作面设计为过老巷回收保护煤柱工作面。通过研究,确定了过老巷分段性充填技术并应用于现场实践,根据老巷与工作面的布置关系、工作面的回采实际现状以及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超前对回采影响范围的老巷进行分段性顶板、底板充填处理,有效解决了传统充填法充填成本高、耗时长、对回采影响大等问题,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林永民  赵娜  陈琳 《价值工程》2019,38(23):138-140
针对某矿遗留三角煤柱对下伏煤层巷道应力扰动大,下伏煤层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加强支护区长度难以确定等难题,采用有限差分的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得出了上覆三角煤层对下伏巷道的影响范围,并分析了巷道加强支护区的应力场分布特征、下伏煤层巷道不同应力梯度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埋藏深度条件下遗留三角煤柱对下伏煤层巷道顶板垂直应力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合理的巷道加强支护区的支护范围与支护方式,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研究结果可以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方案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6,(17):95-97
为探讨大倾角煤层开采过程中区段煤柱留设的合理宽度,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以新疆赛福特矿井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大倾角(40°)煤层条件下煤柱垂直应力、剪切应力随煤柱宽度变化的关系,给出了该矿区段煤柱的合理留设参数及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大倾角区段煤柱的垂直应力和剪切应力分布极具不对称性,垂直应力集中在煤柱上端顶板和下端底板,剪切应力集中在煤柱上端底板和下端顶板中,且剪切破坏是煤柱的主要破坏方式;随煤柱宽度增大两应力极值均有先增大后减小再平稳的趋势;结合安全生产实际要求分析该矿最为合理的煤柱宽度为17m。  相似文献   

13.
霍永鹏 《科技与企业》2013,(22):188+192-188,192
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检测就是利用各种观测仪器或工具,对工作面及四周围岩的应力、顶底板变形与破坏、支柱压缩与载荷、煤壁片帮、支架变形与折损等宏观矿压显现量进行测量与记录,通过整理分析,从而掌握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芦岭煤矿Ⅱ924综采工作面风巷、机巷、切眼的断面进行支护设计的基础上,并在Ⅱ924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进行矿压监测:采用十字布点法对巷道表面位移进行监测,采用液压支柱分机记录仪与测压表抽查检测的办法对液压支柱单体进行矿压监测;为类似情况下的支护设计及其工作面围岩变形规律的探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矿压实测的方法,对什林煤业10-101首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实测研究,掌握了下组煤K2灰岩厚层坚硬顶板条件下回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及工作面构造对矿压显现规律的影响等。为相似条件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研究及巷道支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微震系统的定位分析,得出围岩的超前破裂范围为面前90m,由于受到4#解放煤层的作用,相对缓解了3B#煤层回采煤体的超前支承压力,且整体事件的能量较小,不会造成3B#煤层的大面积来压现象。结合剖面定位结果分析得知,3B#右三工作面的顶板活动范围受到4#煤层开采的影响,致使顶板岩层的裂隙高度集中在60米范围内;通过顶板裂隙高度判断,4#煤层采空区瓦斯会对3B#煤层的回采造成一定的影响,可采取提前抽放的方式降低4#煤层老空区的瓦斯浓度。工作面底板破裂深度集中在15m范围内,最大破裂深度为45m。  相似文献   

17.
护巷煤柱留设宽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巷道受邻近工作面采动破坏程度,结合现场巷道变形的实测及运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软件分析出不同护巷煤柱宽度下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得出合理的护巷宽度,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巷道维护费用和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平煤股份十矿为高突矿井,随着采深增长,煤层瓦斯含量逐渐增加,且矿区戊组、己组西翼下部工作面外段煤层为合层向里逐渐分层。回采期间合层段上隅角及采空区瓦斯大,为了安全回采利用和治理采空区瓦斯,采取了在戊9、10-20180采面风巷向采面老顶方向施工迎面斜交钻孔,抽放采空区冒落带高浓度瓦斯,防止采面上隅角和机尾架间瓦斯超限,提高瓦斯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崔刚 《价值工程》2015,(11):133-135
平煤集团六家煤矿井田范围内可采煤层较多且煤层间距较近属于近距离煤层,煤层间相互影响作用明显,本文主要研究的六家矿SⅡS16-7工作面运输顺槽,在巷道掘进期间围岩变形量就很大,在工作面回采时巷道围岩稳定性更差。通过对巷道变形进行松动圈测试,并运用FLAC3D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巷道在内错距离为2m、4m、6m三种情况下的围岩变形分布情况,确定了6-7煤层回采巷道的最佳布置位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在近距离煤层群煤柱下和巷道变形机理和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的基础上,依托于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兑镇煤矿31102工作面运输顺槽实际情况,根据锚杆支护作用的机理,基于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理论,强调锚杆预应力及其扩散的决定性作用,进行着道支护设计,通过矿压监测数据分析与信息反馈表明,采用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系统,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特别是两帮的强烈变形,并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