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旨在对我国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使用31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2012年的面板数据,用地方政府对于其所属的普通本科学校和高职高专学校拨款比例作为度量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偏向的指标,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地区经济特征、劳动力市场特征、政府行为以及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财力充沛的省份有职业教育支出偏向,经济和财政发展较好的省份更倾向于缩小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投入差距;地方政府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资源差距越大,地方政府越倾向于对职业教育的支出弥补;高等职业教育需求越大的省份,地方政府也会更偏向高等职业教育支出。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6,(2):13-16
本文基于非生产性公共支出直接利益归属的不同,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官员并非都存在追求职位晋升唯一目标,经济绩效也并非决定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唯一因素、社会网络资源对其晋升的也存在重要影响,对中国式财政分权与教育和行政管理支出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和似不相关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总体效应是抑制了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的力度,而刺激了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而且,行政人员规模的增长在刺激行政管理支出膨胀的同时,对教育支出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以安徽省16市数据为例,研究省以下地方政府公共教育支出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2007年以来教育支出效率存在规模递减的情况,各市效率得分具有明显的差别;省以下财政分权程度和人均教育支出与教育支出效率负相关,人口密度与教育支出效率正相关,而各市城市化率、财政负担及省以下财政自给率与教育支出效率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杜婧 《西部财会》2009,(5):15-19
截至2008年底,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近1.6亿,接近总人口的12%。义务教育支出已成为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之一,有些县(市)教育支出甚至超过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50%,但是,教育经费缺口仍然很大。因此,有必要将义务教育的成本与现实投入作以比较,找出当前教育财政中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及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教育投入行为的影响,并利用2003—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权的增加对教育投入有积极影响,而财政事权的分权对教育投入有负面影响。地方政府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竞争和投资竞争,对教育投入存在"挤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地方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因此改变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强化财政预算的透明度是保证教育投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以财政分权为契机,选取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EA-Tobit两步法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整体上呈改善态势,技术进步是主要贡献因素,但效率均值偏低,地区差异明显;财政支出分权、收入分权以及财政自给率均不利于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除分权因素外,市场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亦对其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财政差异化支持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优化财政分权体制、加强体制外环境因素协同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方式主要有财政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金投入、财政周转金、激励性转移支付等,支持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政府资金的支出效率。以无偿资助为主要支持方式带来了效率低下问题。应当根据具体地区、具体行业、具体企业的状况,在实践中扩大支持领域,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进行投入方式和投入模式的创新,以提高财政企业专项资金的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对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3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科技创新,首先分析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科技创新现状,其次分析影响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出的因素,最后构建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逐步探索能有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有效评价机制,提高财政科技创新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财政教育支出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总体看,财政教育支出有助于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且该作用呈现增长趋势,然而对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来说影响程度不同,对于较低收入家庭的促进作用最大,但对于最低收入家庭,财政教育支出难以起到显著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作用;(2)随着子代教育阶段的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呈递减趋势,即高中阶段从财政教育支出中的获益小于义务教育阶段,细分较低收入家庭也呈现同样趋势;(3)财政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其对沿海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较内陆地区更强,同时,高财政教育支出的地区相对低财政教育支出的地区,财政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以上结论,应完善财政教育支出政策与社会系统性政策的配合;疫情之下,更应重视保证财政教育支出规模,提升其使用效率;合理划分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等,有助于发挥财政教育支出缓解代际收入阶层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3—2016年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老龄化、政府公共卫生支出和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收入对中西部的影响远大于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是东部最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公共卫生支出对东西部的影响远大于中部地区,教育对中西部有较大的负向影响,而对东部地区影响是正向的,且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因此,政府应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居民实际收入,关注老龄化问题,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扶持,加强宣传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居民教育支出的差异中,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居民教育支出的差异大于人均收入差异,但是省际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异小于人均教育支出差异。城乡之间居民的人均收入差异与教育支出差异几乎同步,并呈扩大的趋势。城乡之间居民的人均教育支出差异扩大主要源于不同层次教育的分布差异在城乡之间十分显著。如果加上地方政府的支出,省际间人均教育支出的差异则得到了改善。而加上其他各类教育支出后,省际间人均教育支出的差异又有所扩大。为此,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中央政府应担负起调节区域间和城乡之间教育支出差异的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教育投入规模不断扩大.本文基于1952-2015年财经教育支出的数据,利用趋势ARMA模型,对我国未来几年的教育支出进行了定量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大致呈现指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科技投入体制背景,选取2008—201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Tobit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竞争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影响以及法制环境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具有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地方政府竞争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和效率溢出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省区市而言,政府间竞争不仅带来了辖区内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还有助于效率的正向溢出;对于西部地区的省区市来讲,政府间竞争不仅抑制了本辖区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提高,而且对周边地区的科技投入效率具有不利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间竞争带来的科技投入效率提升具有较强的环境依赖特征,法制环境越好的地区,政府间竞争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及效率溢出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绘  谢恺  周瑞康 《财会月刊》2023,(20):126-134
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1950~2021年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我国公共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数据并对其展开分析。首先,从政策历史变迁的视角,分析我国公共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调整的历史沿革和阶段性特征及产生这些特征的政策背景;其次,按照政府职能划分,研究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社会发展支出、政府运转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国防与公共安全等支出项目各自比例和变化趋势,探析各个阶段项目的支出特征和政策背景。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发展历史揭示出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总量较低,财政支出结构中用于经济建设的比例较高,社会发展支出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中央和地方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内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或落实不到位。并且,提出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优化的路径和方向,要以提供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公共服务并降低财政风险为准绳。  相似文献   

15.
民生财政是立足于现阶段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模式。从2011年开始,财政民生支出被纳入中国地方政府工作目标任务考核范围。本文从量化的角度分析财政民生支出最优规模问题,主要以"巴罗法则"为依据,扩展了财政支出最优规模模型,对目前的财政民生支出最优规模进行估计,对其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其发展趋势与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5,(35):27-29
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的组成部分,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会直接影响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本文以云南省为样本,利用协整检验工具从动态角度分析地方财政得出结论:小口径财政表现出强可持续性;中口径财政在考虑了基金预算支出和预算外支出因素后,转化为弱可持续性。这就说明,单靠税收收入是不能满足地方公共支出需要的。因此,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否有效,是影响地方财政可否持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一、财政分权概述(一)财政分权的理论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和支出责任范围,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财政分权的核心是地方政府在执行经济计划和预算、管理本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财政分  相似文献   

18.
危机后的今天,中国经济又一次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处在调整和变革中。为此,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财政制度和货币政策操作进行比较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主要经济体的财政制度(一)美国的财政体制关于事权及支出的划分。美国实行联邦、州、地方三级预算制度,并在事权划分的基础上确定各级政府的支出范围: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和使全体公民受益的服务的开支;州和地方政府负担的财政支出一方面是区域性公共服务,即支出的受益范围一般只限于州或地方政府所辖的区域;另一方面是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和直接的项目。关于财权与收入的划分。美国各级政府均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税权、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农业公共领域的财政支持,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当前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健全条件下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描述农业总产出,以资本、人力、财政涉农资金为投入要素,构建生产函数和影响因素回归方程探求财政支农支出对于资本、人力和政府投入的影响,进而建立了用以描述我国财政涉农资金对农业发展影响的联立方程组。通过计量分析发现: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是影响农业总产出、农业部门年末资本形成的显著因素,而农业部门年末资本存量也与其滞后项显著相关。并且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相关性,除此之外,农业财政支出还受到财政总投入的显著影响。但政府财政投入对于农业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由于农业"就业刚性"的存在,其主要受到农村人口总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内生产总值(GDP)对制定正确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1]。王艳明、吴谐民、张兴等从需求角度对中国和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由于国家内部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重大差异,为了便于各省制定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对影响各省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对外贸易因素进行专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研究方面,陈盼以1981—2006年间江西省经济增长与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的时间序列为基础,运用单位根检验等统计方法和量自回归(VAR)模型对实数据进行定量研究[5];卢福财等[6]对江西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将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选择江西省宏观经济中的主要指标,即地区支出法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进口、出口和政府支出组成向量自回归系统,对江西省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