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浦东新区的极化开发形成了区际迁移和省际迁移两股人口迁入流.由于来源地不同,他们在年龄、受教育程度、行职业、收入和居住等方面形成了分异现象,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社区重构、社会极化和社会矛盾等问题.劳动力市场分层响应和城市生态位势空间响应是迁入人口分异的主要响应机理.迁入人口的分异问题会影响浦东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在省际人均收入和城乡人均收入无差距的研究目标下,采用规划的方法,回答了"落后地区省份还需要迁移出多少人口,发达省份还需要迁入多少人口,才能达到省际无收入差距和省际人口流动趋于平缓"的问题。同时也回答了"如今农村人口还需要迁移到城镇多少,全国和各省合理的城镇化率是多少时,才能达到城乡无差距以及城乡人口流动缓慢"的问题。其一,在中国市场化程度提升过程中,省际收入差距正在缩短,而这种缩短更多是由于省际人口迁移引致省际人均产值重新分配。其二,最近10年城乡收入差距正在缩小,同样引致城乡差距缩小的更多是乡村人口、农业人口或第一产业人口持续转移到城镇、非农业及二、三产业上引致人均产值的重新分配。其三,城镇化依然是缩小城乡差距和提升中国经济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
中国跨省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中国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第4~第6次人口普查中的跨省人口迁移数据,在一个扩展的引力模型基础之上,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跨省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基于Hausman-Taylor估计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分别是迁出省份的“推力”因素、迁入省份“拉力”因素、迁出省份人口迁移“能力”因素和迁出迁入省份人口迁移的“成本”因素。进一步地分析表明影响中国人口跨省迁移前四位的决定因素依次是:迁出省份的人均GDP、迁出省份的总人口、迁入省份的人均GDP和迁移存量。由于中国人口迁移的动力因素仍然存在,而人口迁移的成本正在降低,本文认为中国将面临人口迁移规模不断扩大的压力,制定合理的人口迁移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奋杰  刘明 《城市问题》2006,(8):44-46,53
人口迁入城市实质上改变了对城市发展影响较大的劳动力市场供给总量和供给结构.从宏观层面将人口迁入城市的原因归结为经济作用,利用收入与成本决定需求函数理论探讨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各因素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当前收入以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对城市吸引人口迁入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人口空间"解读城市:武汉的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口空间"上系统解读一个城市为理解中国城市转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是人文地理学格局与过程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利用GIS工具,以武汉作为实证时象,系统分析了城市人口迁移和分布的空间特征.试图从"人口空间"的视角解读武汉.研究发现:武汉人口的省外联系特征逐渐突出.人口的辐射地区以中部地区为主兼及四川...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迁移的作用不容忽视。区域政策、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的交织演变共同影响着中国的人口迁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等最新数据反映出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在规模上,从零星迁移到大量迁移,流动人口规模增速加快;在结构上,乡—城迁移人口持续增加,城—城迁移人口占比提高;在流向上,从单向迁移转变为多向迁移,东西差异与南北差异并存;在范围上,省内迁移是人口迁移的主流,就近迁移趋势增强。其中,区域政策对人口迁移的流向特征和范围特征影响较大,而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则对人口迁移的规模特征和结构特征影响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区域政策、户籍与就业制度的改革来引导人口的迁移,以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青岛迁移人口空间分布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青岛市迁移人口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青岛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迁移人口来青寻求发展,人口迁移始终保持着活跃态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9个省会城市为例,对我国铁路客运提速前后省际可达性及空间格局进行研究。文章概述了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分析了探讨铁路客运提速前后省际可达性及空间格局的分析方式;从省际可达性时空演变、省际可达性空间格局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铁路客运提速前后的省际可达性及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街区尺度的人口变化识别了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两个时段的收缩格局,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城市空间要素对收缩格局演变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鹤岗市中心城区收缩格局呈现从穿孔型收缩转向反圈层型收缩的演变特征;住房建设是穿孔型收缩的核心影响因素,街道可达性、教育设施密度、土地开发比例是反圈层型收缩的核心影响因素,街区可达性和便利性因素始终对人口具有重要“拉力”;城市空间住房、人口特征、可达性、便利性以及宜居性等因素共同推动人口向近郊区集聚。研究旨在揭示城市收缩格局演变的影响机制,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省区城镇化空间格局与驱动力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2-2010年间的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挖掘我国省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特征,考察城镇化核心驱动力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东高西低"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省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并不匹配;人口的省际流动更加活跃,主要迁移方向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向海性"特征,"六普"时省际迁移人数和迁移率达到5800多万人和43.7‰以上,有力带动了全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单方向促进的局面将由二者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所取代;服务业的驱动作用已经超过第二产业;自下而上的、乡镇企业主导的分散型工业化模式对城镇化的滞缓效应日趋明显;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投资对城镇化发展起到了稳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要分析了供应链配送系统中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应用最优化方法提出了以转运为基础的动态数学模型。模型中讨论了如何动态地集中控制各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库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并给出了按BENGERS方法设计的求解算法。模型中约束方程数量的有限性保证了算法的收敛性。最后,以苏果超市为背景对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的降低库存,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孔庆岩  张莹 《价值工程》2012,31(35):223-224
经济学中弹性问题一直是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并且弹性理论的应用很广,而且在不断扩大。本文通过总结微观经济学中弹性理论的内容,介绍弹性理论在现实中的各种应用,为广大经济学爱好者理解及运用弹性理论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强氯精生产过程中若控制不当,会使物料结晶颗粒过小,造成氯化锅出料结晶差,出黏料,产生废料,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和废水处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8,(14):277-278
对110kV红某变电站#2主变A相高压套管介质损耗角tanδ值增长速度异常做了详细说明,并对套管进行了详细的试验分析,结合试验结果对产生这类情况的原因作了分析和研究,可供类似情况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全面分析了企业文化教育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从打造“人本型、民主沟通型、激励型、服务型、学习型”企业文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发挥好企业文化教育在物流人才培养中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伟玲  李海平 《价值工程》2012,31(7):136-137
如何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文章在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指标体系设计中存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宝同  王琳  郭峰 《价值工程》2012,31(1):275-276
本文建立了场站保障装备管理指标体系,重点对指标体系中各个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风沙是一种以气候为主因的灾害类型,大风是形成风沙的主要因素。地形、降水、气温和沙源也是促成风沙危害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的沙化土地分布特征划分治理区域,通过对其风沙危害季节的风沙扩散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正确评估,统筹设计治理方案,构建防沙治沙的安全格局,能有效地阻止风沙漫延,切断其扩散路径,降低风沙灾害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垄断产业改革进程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顺利推进并深化垄断产业改革,全面系统评价我国垄断产业改革的现状,系统研究影响、制约我国垄断产业改革的因素,设计推进、深化垄断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与机制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利用OECD测度垄断产业规制指数的方法,测度得到了我国电力、电信、民航、铁路、邮政、燃气、公路等7个产业的规制程度以及我国垄断产业垄断程度的总指数,并与OECD主要国家进行了比较,为推进并深化我国垄断产业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施工项目危险源进行概括分析,并论述了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的原则和方法,以期对我国当前的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