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蒋满元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2):3-6
一般而言,由于税收征收管理技术创新能充分地发挥信息管理的高效便捷优势,因而创新的进行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降低税收征纳双方的成本负担,而且最终势必还会提高税收的征管质量。考虑到技术创新涉及面的广泛性与复杂性,为切实提高创新的效果,在推进税收征管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既要必须兼顾税收征收成本和遵从成本的均衡以及必须要将技术创新与传统的人工征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也还需要在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中金融支持则是关键.目前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商业性金融撤离,政策性金融不到位,合作性金融支撑力度不足等问题阻碍了新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为此应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的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增强金融创新力度,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举措。通过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两个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公共财政还存在许多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而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政府与市场职能的界定不清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界定不明确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缺陷和税制体系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建立完整的分税制体制和地方税收体系是必然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税收政策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我国政府农村工作的重心,各级政府部门也配套出台了大量的经济政策。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从税收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农业的内涵、本质要求、与当前新农村的关系、以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8):17-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加强各类金融组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是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本文通过对铜川金融支农工作的调研,从中发现了的一些新问题,并从体制、机制、业务、环境等方面提出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课题组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21-26
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要求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挥农村金融部门的支农作用,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福建省金融部门应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品种、增强服务功能,增加支农贷款有效投入,重点支持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绘出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蓝图,形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的思路和目标。在当今建设法治国家的背景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基层检察机关该如何履行职能?本文拟从基层检察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角色、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如何链接农民利益、如何服务农民、如何组织管理农民、如何引导凝聚农民群众等方面面临的新情况,认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维和理念,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引领发展、增收富民的能力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2.
叶文振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3-6
应《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的邀请,在这里设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栏,推介刊登三篇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福建省第二届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并借此机会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13.
程洁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0(4):4-6
中国农村妇女作为一支存在于农村中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结合蓬莱实际,就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陈秉钊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1):14-15
中共中央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一共谈到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提出了城乡统筹、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五方面的任务,这些都和村镇建设有关。建议中还提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也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性和全面性要求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金融支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鸣龙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14-19
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金融业起到了较大的支持作用,但是,依然存在着农村资金不足、贷款难、农业保险落后等诸多问题,为此,应当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农业银行作用,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设立小额贷款组织,成立农民信用担保协会,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等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吉林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是认知的,也抱有极大的热情。但现阶段也存在着“三差”(基础设施差、生活环境差、集体经济实力差)、“三难”(农民增收难、受教育难和组织难)、“三忧”(农民担忧搞政绩工程、一刀切和一哄而起)等妨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对此,农民提出了包括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规划先行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孔来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2):28-32
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成要素可分为环境要素、基础要素和效果因素三大类;环境要素的改善依赖于政府,基础要素的改善主要是农村自身建设,效果因素的改善依赖于环境因素和基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调控新农村建设主要靠县一级,考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主要应放在县级和村级进行。分别研究设计了县级和村级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套运用AHP、模糊隶属度函数、线性加权和函数对新农村建设进程进行综合评价的模型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