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与时间无关,与价值有关,是共同价值观的正函数。▲促使员工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不是有形的合同契约,而是无形的心理契约。▲企业重组改制的成功,不取决于劳动合同的改签,而在于心理契约的调整、平衡与维持。  相似文献   

2.
火爆的劳动合同应对策略培训和突发性的人事对策折射了企业对新<劳动合同法>的恐惧与担心.  相似文献   

3.
全面契约管理——经济契约与心理契约有机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契约与心理契约是企业组织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或缺,应该把经济契约与心理契约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全面契约管理。组织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全面契约管理模式。文章着重介绍了组织在员工职业阶段的全面契约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一个员工加入一个组织时,实际上签了两份合同,即写在纸上的经济契约和“印”在心里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5.
心理契约与员工忠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忠诚管理就是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员工忠诚度。员工忠诚度是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程度,它是员工对组织承诺的具体反映,是与工作有关的态度的表现形式。员工忠诚度的最终表现是员工是否愿意继续留在该企业供职和尽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知识化,员工(特别是知识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员工作用的发挥还必须依靠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员工的忠诚。一个简单的公式说明了该问题,那就是:智力资本=能力×忠诚度。一个忠诚而没有能力的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不会发挥什么作用,然而,一个有能力但不忠诚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可能会造成很大…  相似文献   

6.
知识员工作为新型生产力的代表,与以往任何群体都具有不一样的特点.由于知识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特殊性.传统的激励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知识员工的激励。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实践人员对知识员工的激励方面做过有益的探讨和研究.知识员工的激励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地遇到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心理契约——概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契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Argyris(1960)、Levinson et al.(1962)、Schein(1965)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们认为心理契约是作为对构成员工-组织间交换关系和相互责任的一种心理期望。更具体来说,他们把心理契约定义为关于一方应该得到什么和相应付出什么才能作为与另一方做出的贡献相互交换的一套信念。Rousseau(1989)也认为,心理契约是指一套由员工个  相似文献   

8.
小志 《中国就业》2012,(8):12-12
什么是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具有相关性。经济发展能否拉动就业同步增长,与经济的发展方式、产业的布局结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等紧密相关。一方面,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外管理》2003,(12):62-66
从纵向看,中国官商的关系历来就是紧密相连的;从横向看,在各国政府政策的背后,都会有企业的影子。因此,政企关系永远需要不断调整.不断理顺,是一个永远完不成的任务。那么,在当今中国这样一个转折与多变的特殊时期,政府与企业各自应为政企的良性互动做出什么努力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心理契约是当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焦点,把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缺很少.本文在分析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的特点与作用的前提下,寻求心理契约构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希望可以给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心理契约与薪酬管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欣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47(10):39-41,38
文章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入手,研究企业的薪酬管理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对薪酬管理与员工的心理契约进行相关生分析。研究发现,薪酬结构、薪酬沟通以及薪酬水平与员工的心理契约类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由此,建立了一个相关模型来反映心理契约与薪酬管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如何有效进行薪酬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之间或是企业内部,凡是存在良好契约的就会形成一种利益上的趋同和共识,最终组成共同获利的群体。契约可由最简单的承诺来兑现,它会理性地向规则、向协约、向合同发展。无数的事实和正在进行的实践反复证实着这种契约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契约,而比较完整的、合理的契约便形成了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培育中,首先是个体或群体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通和相融。  相似文献   

14.
初论心理契约和经济契约的耦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契约和经济契约是联结企业与员工关系的纽带,两者共同组成企业的契约系统.企业通过招聘预告、差异化激励、情感管理和动态契约管理等措施,营造"场"效应,实现经济契约和心理契约的耦合,最终可达到人与企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并购包括公司法上的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以及参与运营后取得对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购买股权或资产的活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企业间的并购正成为一大趋势,企业希望通过并购进行企业重组,提高规。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招聘应运而生,它是网络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得最快的领域,网络招聘以其低成本、快传递、大信息、广覆盖等优势,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招聘模式.应聘者应聘成功,加入招聘单位时,除了要与招聘单位签订明文规定的书面协议以外,双方还会抱有一系列的微妙而含蓄的期望,这种期望,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个人与组织对彼此权利和义务的未公开的信念组合,在招聘过程中,了解应聘者的期望和需求是很重要的,招聘人员所说的话对应聘者也是极为关键的.本文主要从心理契约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在网络招聘中怎样才能尽可能的招聘到组织需要的人才,探讨怎样才能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7.
论心理契约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心理契约理论认为:员工与企业之间除了存在正式劳务合约之外,还存在一种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和企业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对企业的情感投入度,进而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流动率都和心理契约息息相关。一、心理契约的内涵与意义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是20世纪60 年代由Argyris(1960)提出并应用于管理领域的。心理契约是个人对他(她)将为企业作出的贡献和企业相应地给予个人的诱因的总的预期。个人对企业的贡献包括努力、技能、能力、时间以及忠诚等。企业给予个人的诱因包括有形的回报和无形的回报。有形的回报如薪资、职业成长机会等,无形的回报包括  相似文献   

18.
员工心理契约违背与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作方式和内容的变化,企业已经无法再仅仅靠经济性契约管理和激励员工,心理契约的驱动力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文章基于在心理契约的基础,对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期货市场重新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仍然不够成熟,需要多方努力,发挥期货市场积极功能,有效防范期货市场的过度投机,促进现货市场发展,使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实现良性互动,推动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珍 《人力资源》2009,(21):24-26
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出现逐渐结合的趋势。企业文化的研究开始越来越多地与组织行为、组织绩效的研究结合起来,人力资源管理由硬性的技术层面明显地向软性的人性层面发展,越来越多地考虑不同文化的差异。理论研究的趋同,是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互动关系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