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停滞多年的煤炭资源税改革即将尘埃落定,从价计征方案在有效促进能源利用效率之余,又给疲软的煤炭行业带来勃勃生机。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然而从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下行、煤炭市场疲软、煤炭价格大幅度下跌,直至当前,如何推进煤炭资源税改革仍是牵动我国能源产业动脉的大问题,而煤炭资源税改为从价计征于目前则是一个较好的时机。日前,"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提出力争于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周刊》2014,(11):46-48
正涉煤税种21项多种规费88项煤炭资源税改革正加速推进今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要"清费立税,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达70%的煤炭资源税改革在徘徊多年后迎来了加速期。资源税从量计征早已"过时"当前煤炭仍根据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资源税暂行条例》,按"从量计征"的方法征税。以动力煤为例,即是根据重量为计税依据,按照固定税额标  相似文献   

3.
正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自2010年6月1日起在新疆率先启动,2010年12月1日,试点扩大到内蒙古、甘肃、四川、青海、贵州、宁夏等12个西部省区。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过去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然而,占据国内能源消耗70%的煤炭,却在改革中缺席煤炭资源税依然沿用从量计征。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应该采取合理开采、节省使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油气资源税全国按5%征收煤炭仍从量定额 9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将于近日发布修改后的《资源税暂行条列》,将原条例中石油、天然气资源税从量定额计征改为从价定率计征,税率为5%。  相似文献   

5.
国内     
《中国报道》2010,(7):14-15
1日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费改革开始施行,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税率为5%。  相似文献   

6.
10月9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宣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统一将煤炭、原油、天然气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降为零,原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税适用税率由5%提高至6%;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  相似文献   

7.
2015年5月中国迎来了稀土资源税改革,由从量计征到从价计征,稀土资源税迈出了实现市场化的突破性一步。然而,当前南方稀土资源税率并未达到最优。文章以企业的生产销售环节为着手点,以资源税率提高导致市场价格上升为基础,利用CGE模型计算出全国范围内稀土资源的最优税率,然后再结合江西稀土的稀缺性,推导出南方稀土资源税的最优税率为30.67%。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信息》2014,(21):36-37
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税改革早在2011年就已开始,煤炭资源税‘拖了后腿’。10月9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宣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统一将煤炭、原油、天然气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降为零,原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税适用税率由5%提高至6%;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该通知还规定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的优惠政策:对油田范围内运输稠油过程中用于加热的原油、天然气免征资源税;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资源税减征40%;对三次采油资源税减征30%;对低丰度油气田资源税暂减征20%;对深水油气田资源税减征30%。  相似文献   

9.
孙晓华  任俊林 《世界经济研究》2023,(7):47-61+134-135
资源税由从量计征转为从价计征的改革是绿色税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现有研究对资源税改革政策效果的量化评估还不尽完善。文章将2010年自新疆试点并逐步推广的原油和天然气由从量转为从价的改革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就资源税改革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展开研究。理论方面,从生产成本和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了资源税改革影响企业OFDI的作用机制。实证方面,以2005~2015年中国采矿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手工整理的企业OFDI数据集,选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源税改革对企业OFDI具有正向激励作用,来自虚拟实验组、虚拟政策时点、PSM-DID方法、替换关键衡量指标以及普通双重差分模型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证实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源税改革对企业OFDI的影响会因企业所有权性质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类型而有所差异;机制检验显示,资源税改革的OFDI激励作用通过提高生产成本和促进技术创新活动两条路径得以实现。文章不仅为资源税改革的政策效应研究增加了新的证据,而且为深化税制改革方案促进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为深化财税制度改革,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2016年7月1日起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财政部税政司、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负责人就改革有关问题作了解读。一、为什么要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资源税开征于1984年,对在我国境内从事原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的单位和个人征收。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资源税暂行条例,确定了普遍征收、从量定额计征方法。经国务院批准,自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新疆地区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使新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国家于2010年6月1日率先在新疆进行资源税费改革,将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资源税计征方式由从量征收变成从价征收。文章从资源税改革的背景及内容出发,分析了资源税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煤炭市场低迷,半数以上的煤炭企业游走于破产边缘。2014年年底,我国推出煤炭资源税改革政策。文章从我国煤炭资源税的形成背景出发,讨论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煤市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10月10日公布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该条例将从11月1日起全面施行。核心内容是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税的征缴方法由"从量定额"改为"从价定率"。何谓"从量定额"?何谓"从价定率"?两者有何区别?为何要做这样的修改?《中国经济周刊》就此专访了能源专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有生。  相似文献   

14.
正把煤炭资源税从现行1%提高到10%,你以为如何?资源税改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酝酿已久的资源税改革方案其实已在2008年年末提交国务院,但是  相似文献   

15.
李娅  程祖波 《中国经贸》2011,(24):220-220
一、资源税改革背景 从2011年6月份开始,新疆率先在全国试点油气资源税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过去从量计征,一律调整为按产品销售额的5%计征。资源税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矫正资源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现状,扭转资源开采的负外部性,加大资源税对经济的调控力度,引导经济发展由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为特征的粗放型方式转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6.
10月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煤炭资源税改革的通知》(简称“通知”),这意味着在研究、讨论、博弈多年后,煤炭资源税改革终于落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放缓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煤炭供求过剩日趋恶化,煤炭价格不断下跌。煤炭企业如何渡过“寒冬”?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于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并视情况将逐步扩大改革的范围。资源税作为一种以矿产资源为应税对象的税种,其征收制度的变革必将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本次资源税改革的内容及特点我国1994年确立的现行资源税制度实行以从量定额征收办法,虽经几次调整和完善,但仍存在税负水平偏低,计征方法陈旧等一系列问题,起不到有效保护资源作用。新条例是我国对资源税又一次重大调整,标志着我国资源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有关能源产业资源税收从量定额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对于有色金属资源的发展需求,如果对于稀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不加以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这不仅不利于资源税收改革政策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的调节保护功能,同时不利于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产业的长远发展,对此本文首先从现阶段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税改革方面存在主要问题出发,其次分析有色金属资源税改在我国采取从价计征的措施可行性出发,最后给出关于有色金属资源税改措施在运用与研究的几点思考,从而为推动我国有色金属能源产业资源的可持续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5月17~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在新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中央投资额继续向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倾斜等。为推动新形势下新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央决定,在新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延安原油资源税为例,论述了新的资源税政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分析了资源税政策运行中突现出来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和规范资源税政策的建议:进一步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进一步提高原油、天然气的征收比例,全面实行从价计征;进一步规范资源行业的收费项目,合并或取消一些收费项目;进一步健全资源税征管体制,强化资源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